馬傳剛
訴盡管從面上看,問題是出在董事會決議上,但實際上,根子還在董事會會議上。因此,再次溫馨提示各公司、董事會,一定要把董事會會議開得靠譜點,不然會吃官司的
自2017年9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司法解釋四》規定,如果股東、董事、監事認為董事會決議有瑕疵,可以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董事會決議不成立。
董事會決議很重要
董事會決議是董事之間反復交換意見的結果,像法律條款一樣簡明扼要,比如,東方集團(600811)8月31日披露的董事會決議,只用308字,就把會議的召開和表決情況說得一清二楚。董事會決議簡要,很重要。
董事會決議是董事履職盡責的證據,董事的參會行為都記錄在決議:是否親自出席了會議;若未親自出席,是缺席還是委托他人出席;投的是贊成票、反對票還是棄權票;投反對、棄權票的理由是什么;對關聯事項是否回避表決。一旦監管機構、股東“秋后算賬”,董事會決議就是最好的證據,一切的口頭解釋或說明都蒼白無力。董事是否做到了勤勉、做得盡責,決議上寫得明明白白。
董事會決議是董事會集體意志的體現,全體董事在內的管理層成員,都得不折不扣地按照決議的內容執行。如果董事會決議是針對董事會享有最終決定權的事項作出的,那么,其與股東大會決議的意義一樣,轉化成了公司意志,對全體股東、董監高都具有約束力。
董事會決議是衡量公司規范運作的一面鏡子,直接反映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慧球科技(600556)董事會決議里的“1001項議案”,不僅違反了公司守法義務及董事會職權的相關法律規定,而且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及重大遺漏。這說明,其在規范運作方面有重大缺陷,治理水平方面表現得極其低下。因而,慧球科技受到證監會的處罰,完全是自作自受。
如果董事會決議是由有點離譜的董事會會議作出的,股東們怎么辦?
司法解釋四有點給力
之前,對于董事會會議存在的問題,市場各方看在眼里,只能急在心里。因為公司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確認董事會決議無效和撤銷決議之訴,均是針對已經成立的決議,未涵蓋決議不成立的情形。對于董事會決議不成立的情形,一時找不到法律救濟的途徑。好在今年8月,最高法發布了公司法司法解釋四,規定了決議不成立之訴,與決議無效之訴和撤銷決議之訴一起,共同構成了決議效力瑕疵“三分法”的格局。至此,最高法為董事會決議不成立之訴開了綠燈,并進一步說明,盡管公司法沒有規定董事會決議不成立之訴,但從體系解釋角度出發,不成立的董事會決議當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這應是公司法的默示性規定。
萬科十七屆十一次董事會會議上,獨董張利平在關鍵時刻的回避表決,是否導致了董事會決議不成立?為此,以江平為首的13位法學專家,專門召開了“萬科股權爭議論證會”,專家們認為,張利平提出回避表決的理由,不符合法律及萬科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董事會決議實際上并未有效形成,股東可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決議——可用兩句話概括:萬科該次董事會決議不成立;股東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銷之訴。對照解釋四來看,第一句話是對的,第二句話有問題。因為請求確認董事會決議不成立為確認之訴,并非撤銷之訴。不過,萬科召開董事會時,解釋四尚未發布。
如果萬科控制權之爭發生在今天,場面應該會更加熱鬧壯觀:董事會決議不成立之訴有了。解釋四確定的董事會決議不成立的情形有五種,其中下列兩種可能最常見:
第一種,董事會會議沒有召開。既然沒開會,自然沒有董事會決議。在沒有母雞的前提下,怎么會有雞蛋?所以,公司披露董事會決議之后,再找董事補簽字,是典型的未實際召開會議的情形,這樣的董事會決議顯然是不成立的。
第二種,董事會會議雖然召開了,但會議未對決議事項進行表決。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以通訊方式召開的董事會會議上。實踐中,董事會往往沒有給董事提供表決票,只是要求董事在決議的簽字頁上簽名。所以,這種情形之下,董事會決議可能不成立。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如果法院判決董事會決議不成立,那么,由此產生的后果將會很嚴重。法院的判決不僅證明了公司披露的董事會決議的信息是虛假的,而且公司及董事要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
怎么開好董事會會議
作為公司重要機關的董事會,其行使職權的形式是開會,結果是董事會決議。董事會審議的都是重要事項。對于董事會會議,監管機構很重視。從制度層面來說,對董事會會議的召集、召開、議事、表決等事項,制定了若干規則,主要有《公司法》《股票上市規則》《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章程指引》等。因此,由公司重要人物參加、討論公司重大事項、監管機構很重視的董事會會議,無疑重要。對于如此重要的董事會會議,公司在召開時最好認真點。所謂認真,無非就是按照上述各項規則的要求,把召開董事會會議當作重要的事情來辦,這主要表現:
第一,會議要真開。近年來,有些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存在開假會的情況,明明沒有開會,卻公告稱某日某時在某地開了會,這種發布虛假信息的行為非常危險。就算中小股東不知道其中的真相,公司董事、監事還是知道的。如果董事、監事失和,也許會以此說事,萬一董事或監事以董事會并未實際召開為由,向法院提起董事會決議不成立之訴,那么,公司、董事會只好吃不了兜著走了。不要以為這危言聳聽: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
第二,會議盡量現場召開。董事會審議的事項都是大事,大事就需要當面談。網絡、電話、傳真僅僅是工具,不能完全代替“面對面”。
第三,會議召開的程序要合法。會議的通知、召集、召開、議事以及表決等環節,要按照規則的規定進行,不可簡略,更不能省略。比如,公司法要求,召開董事會定期會議,應當于會議召開十日之前通知全體董事和監事。召開臨時董事會會議,應當根據《章程》的規定,確定會議通知的時間。然而,有的公司在發會議通知時,就是不認真。皇臺酒業(000995)8月8日公告,董事會臨時會議于8月6日以郵件和電話方式發出會議通知,會議于8月7日以通訊表決方式召開。不過,其公司章程規定,董事會召開臨時會議的通知時限為至少在會議召開前2日發出通知。因此,該次董事會會議不符合公司章程的規定。
有首經典老歌唱得好:“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如果說董事會決議是“魚”的話,那么,董事會會議就是“水”。魚與水有點像毛與皮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盡管從面上看,問題是出在董事會決議上,但實際上,根子還在董事會會議上。因此,再次溫馨提示各公司、董事會,一定要把董事會會議開得靠譜點,不然會吃官司的!
作者系東湖高新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