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31.7億元收購萬達商業13個文旅項目和76個酒店項目”,到最終“以438.44億元收購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看似收購項目縮水,資金憑空增加142.69億元,但孫宏斌卻說,很滿意。
短短九天的巨變,想必應該是孫宏斌收并購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次了。孫宏斌和融創也因此屢上頭條。不管是前期的框架協議還是最終與萬達、富力之間的交易轉變,塵埃落定卻也拷問著一路收并購的孫宏斌:到底值不值?這筆交易整體劃算。資料顯示,13個文旅項目涉及的土地儲備總建筑面積約5897萬平方米,自持面積約為924萬平方米,可售面積約為4973萬平方米,可售面積約占總建筑面積的84%,最終作價438.44億元。孫宏斌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融創從去年開始就不在公開市場拿地,而是專注于并購,這是融創的優勢。
孫宏斌并購的邏輯就是“便宜”。他說,“我們希望拿到價格合適的土地,而現在公開市場的地價是偏貴的,只有并購市場有機會拿到價格合適的土地,融創對土地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操作能力比較強。”
對于萬達文旅項目,孫宏斌直言“這是個好東西”,“我們相信融創和萬達會在文化旅游產業、大健康產業等方面有更多更好的合作,融創也會和萬達在電影等其他領域進行深度的戰略合作。”
良好的銷售預期為融創的收購動作做了最好背書,對融創中國來說,此次以438億元撬動文旅地產萬億市場,打破邊界為融創獲得更為均衡發展空間探索了更多可能性。(來源:中國經濟網)
【智庫評論】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緩慢增長,一邊是傳統行業的增長壓力不斷增大,另一邊是新型行業的如智能、文化、電影等行業爆發式增長。行業并購規模及并購案例也隨之增加。文化產業作為一種輕資產的創意產業,其估值隨著資本的追逐而不斷增加,文化產業的并購也成為了資本市場的一道沸騰的盛宴。其估值的異動也影響著并購的成敗,賣方怕賤賣,買方怕貴買,價格博弈一直是并購中的爭奪焦點。
從近年的文化產業并購案例來看,文化產業的購買方大部分為以A 股上市公司及BAT等互聯網巨頭為主,其購買主要集中在游戲、影視、廣告、傳媒、旅游等產業。這些并購風口一方面是由政策導向導致,另一方面是由于經濟下行的行業轉型壓力所致。但是由于一部分并購為跨界并購,買方對賣方行業的不了解也會影響并購后的行業業績表現。未來并購劃算或者便宜都需要看其在市場中最終的表現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