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玄燁

摘要: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業經濟的發展也需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當然,農業經濟的發展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但是如果能夠抓住關鍵點,那么就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從國際的經驗來看,當前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已經較為深入,進一步的調整應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快農業經濟組織的進一步發展,二是解決現代農村金融如何有效發揮作用的議題。而本文主要對低碳經濟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進行了研究,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字: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經濟;發展
前言
低碳經濟的發展提倡節能、低排放以及低污染,這一經濟發展模式,與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相符合,還會促進經濟發展的健康和常態化,解決傳統發展模式中的諸多弊端,我國實行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發展中的必然手段,低碳經濟可以使各行各業的發展形勢更為科學和合理,并凸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于農業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將農業的發展方式予以轉變。
1低碳經濟時代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討論
我國的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更多的是依靠人工的力量,其中很多環節的運營效率都極低,并未全部實現機械作業,這就使我國的農業發展受到諸多的阻礙,面臨著諸多的困難,鑒于此,我國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應充分地意識到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性,并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引入到當前的農業生產中,一方面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人力資源的消耗,進而最大程度上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筆者針對低碳經濟時代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進行了切實的討論,首先制定了一個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圖,見下圖1。
1.1將低碳的運行方式與農業生產方式相融合
低碳環保的經濟運行方式,有利于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會實現我國的農業產業與其他領域的有機統一和協調發展,進而實現農業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這一設想的落實要充分地發揮政府的引導性優勢,積極地運用市場調控的方式,對市場經濟進行合理的配置,將農業發展形勢與低污染相協調,進而促進農業生產的高效、科學以及合理,在此過程中,農業生產從自身的發展層面來講,也會將低碳經濟實現內化,從農產品的生產以及農產品的價值上,都會符合并遵循低碳經濟發展的需要,避免出現濫用環境資源現象,進而解決不合理的經濟運作方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1.2完善農產品環境資源應用的法律規章和制度標準
我國的農業生產行業的發展,與其他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水平相比較,仍有一定的差距,無論從工業生產規模還是從最終的交易手段層面來看,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阻礙著我國農業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發展不足國際農業生產標準的百分之五,而且對于環境資源的應用也不具備科學性,因此,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空氣污染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嚴重地違背了我國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我國的農業上產方式在國際上得不到認可,仍需進一步完善和健全有關的法律規章以及制度內容,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切實的制度保障,法律規章的內容可以為農業經濟發展的低碳模式提供發展契機,促進低碳農業經濟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定農業生產的法律規章以及制度標準時,要依據國際發達國家對農業生產的要求,而后針對我國的農業發展情況,將二者實現良好的結合,最終制定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的低碳環保管理體系,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切實的保障。
1.3運用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方式
我國大力提倡各行各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遵循可持續發展模式,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要盡可能降低對環境造成危害或污染,而后再進行農業經濟的發展。而農業在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時,可以將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與當前的農業發展形勢相融合,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結構優化,盡可能降低農業生產的污染排放,最大程度上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除此之外,我國在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還要積極地研究并引入新興的開發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高效和科學,進而降低人力資源的消耗,將可持續發展切實地融入到農業生產中,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
2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點
要想真正做好低碳經濟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筆者建議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首先就是要走農業經濟發展的循環之路。我國是人口大國,但是資源相對有限,可供農村地區所利用的各種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更是極為有限的,因此,一定要走循環發展的道路,堅決秉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基本原則,切實做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等工作,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盡快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環型經濟發展方式。其次就是要走農業發展的有機化道路。在低碳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發展有機農業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為此,筆者建議,不僅僅要遵循自然發展規律,而且要合理運用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技術,采取多種有力措施,做好種植業以及養殖業等的協調與平衡,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保證農產品的質量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通過有機農業的發展,提升農產品的質量,提升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綜合競爭實力,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最后就是要走農業經濟發展的科技化道路。在低碳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科技化是刻不容緩的。為此,筆者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完善農業經濟發展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這項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對農民標準化生產的引導和合同化管理機制的實施;第二,建立農業信息站。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在實際考察的情況之下,建立起農業信息服務網絡以及信息交流點,并組織工作人員對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從而為群眾提供真實有效的農業信息;第三,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創新環境的營造是需要當地的政府支持的,政府可以加大對其的政策投入和資金投入力度,積極與高等院校以及有關的科研部門進行合作,切實做好農業技術的創新工作,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從而有效保證科研成果的實用價值。此外,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對其的宣傳力度,重視對農民的培訓工作,從而為真正做好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低碳經濟時代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展開討論,詳細分析了低碳的運行方式與農業生產方式相融合、完善農產品環境資源應用的法律規章和制度標準以及運用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方式等內容,并重點研究了低碳環境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點,這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經濟轉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鄭聰穎.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01):17.
[2]遲興雁.低碳經濟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探析[J].現代商業,2017,(01):252-253.
[3]袁長艷.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J].知識經濟,2017,(13):2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