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弱勢群體的概念及我國弱勢群體的特點,指出了高校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現實意義及對策。
關鍵詞:弱勢群體;圖書館;信息服務
近年來,在全社會關愛弱勢群體的大環境下,為弱勢群體提供信息服務援助受到了圖書館界的普遍關注和熱議, 但是服務工作進展不大、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服務的深度、廣度上仍有待拓展。
1.弱勢群體的概念、我國弱勢群體的特點
弱勢群體是與強勢群體互為存在條件的相對概念,國際社會工作和社會政策界對社會弱勢群體有一個基本相同的界定,認為“弱勢群體是由于某些障礙及缺乏經濟、政治和社會機會,而在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1】。目前國內學術界公認的弱勢群體分為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 其中, 生理性弱勢群體包括兒童、老年人、殘疾人、長期疾病患者、處境困難的未成年人等;社會性弱勢群體包括失業人員、下崗職工、進城農民工、城鎮低收入人群、農村貧困人群等。
我國弱勢群體的特點是:○1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的差距愈來愈大。首先是經濟上的貧富差距加大。其次是知識上的貧富差距。由于長期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導致處于社會邊緣地位、被隔離在一定區域并世代相傳的弱勢群體,在獲取、吸收、交流知識的能力上與強勢群體差距越來越大。○2弱勢群體對強勢群體的依附性越來越大。“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一些農民工為擺脫貧困離開親人到城里打工,他們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傷亡事故時有發生,還處處受到歧視和排斥。由于農民工權力的嚴重缺失,他們在精神損害、死亡賠償金方面(依據的是受害人身份、職業、知名度、所在地的人均收入,而不是平等的人格作為賠償標準【2】)遠遠低于城市居民。○3弱勢群體心理敏感,受措易對社會產生敵對情緒。○4由于經濟、知識的雙重貧乏,在維權方式方法上原始、傳統。如農民工為了討薪上訪、靜坐。群毆等等。
2.高校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現實意義
2.1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共同實現中國夢的需要
社會發展是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發展,而不是部分群體、或階層的發展,社會發展也不單單是國民經濟實力的增長,而是全社會個體自由的提高和增長。事實上,在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狀況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早已擯棄了單純以經濟發展指標為唯一標準的做法,開始用人類發展指數這一考量多方因素的綜合指數,即健康長壽的生活、知識和體面的生活水平。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提供知識服務,逐步縮小弱勢群體和強勢群體的知識差距,保持社會的均衡發展。
2.2體現了高校圖書館的人文精神
“知識貧困是一切貧困之源”【3】,人只有獲得信息和知識才能成長,才能維持生活。弱勢群體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成員,更需要關愛、知識的幫助,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無論是文獻的采集、服務,重點都是圍繞本校的教學與科研服務,缺乏對社會特別是弱勢群體提供優質館藏資源和服務。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秉承包容、尊重、平等,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理念,為弱勢群體提供知識服務是圖書館人文精神的體現。
3.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優勢
3.1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由于信息資源的豐富性和集中性,成為了公眾了解不同文化、提高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的最佳場所。高校圖書館系統、科學地積累了大量的信息資源,它不僅能提供各種載體的文獻資料以支持任何人正規和非正規的學習,還能幫助學習者有效地利用知識資源,提供免費的學習設施。
3.2知識服務的多樣化
知識服務的多樣化,使圖書館成為公眾特別是弱勢群體提高知識素養的主要通道。隨著科技的發展,圖書館為人們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服務形式。如:網上預約借書、網上文獻傳遞、信息推送服務、遠程教育服務、聯機公共目錄檢索等等。
4.高校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措施
4.1建立健全圖書館服務弱勢群體的保障制度
信息是一切發展的先決條件,必須要確保正確的信息在正確的時間以最廣泛的形式傳遞給正確的用戶。圖書館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服務對象、主流的還是邊緣化群體,提供適合其需求的高質量的文獻資源和信息服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圖書館首先要建立健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規章制度。以有效制約、引導、激勵圖書館員為弱勢群體提供最優質信息服務的持久性與穩定性。制度的內容包括:信息服務的無條件性(包括不收取任何費用和時空上的限制);尊重人格,秉承信息平等和社會包容理念。
4.2對弱勢群體信息素養的培訓。
對于弱勢群體特別是不發達地區,由于知識的極度困缺乏和條件的限制,對有用信息的搜集、鑒別、利用能力十分的困難。因此圖書館首要任務是要加強對弱勢群體特別是青少年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技能培訓,提升信息素【4】。培訓內容涉包括怎樣利用圖書館、電腦使用及信息的搜集、分類、組織和利用。針對弱勢農民提供一些有關農業和畜牧業的知識、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信息等等。針對社區弱勢群體提供一些疾病防治、衛生保健、藥品使用和醫療機構及國家優惠政策等等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等情況。
4.3積極參與政府文化工程建設。
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文化工程,為弱勢分體建設知識共享平臺。如“讀書、建館、農村、服務”,“送書下鄉”,“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讀書活動”,“農家書屋”等等。
4.4利用移動通訊設備進行信息推送服務
圖書館對有條件的弱勢群體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圖書館宣傳,由于“微信”能夠實現對弱勢群體進行文字、圖片、語音在內的全方位信息溝通與互動功能。圖書館服務館員借助微信公眾平臺,與弱勢群體人員進行語音互動交流,這不僅克服了部分弱勢群體識字能力差的問題,還打破了圖書館服務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及時提供知識信息服務,與此同時公眾可以在微信平臺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還可以在平臺上成立相關的書友會,針對共同的愛好(如繪畫、攝影、棋藝等等)一起溝通、交流。使弱勢群體走出“孤獨封閉”的心理空間。
圖書館可能利用微信平臺向弱勢群體進行信息推送服務,內容有:○1.經濟法律。圖書館學科館員及時應向弱勢群體宣傳一些適合他們的法律文件(如老年撫養法規、老年優待法規、消費者權益保障法規、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等等),使他們知法、守法,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維護自身的利益;○2.就業信息服務。圖書館學科服務館員充分發揮收集信息能力的特長,幫助弱勢群體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找到謀生之路;○3.疾病預防、健康保健服務。圖書館應向弱勢群體提供一些疾病防治、衛生保健等等相關信息的館藏讀物。
總之,作為公共關益事業的圖書館,不但應以平等的態度來收藏表征人類智慧的知識成果,更應秉承信息平等和社會包容的服務理念。在圖書館服務中無論人們的年齡、身份、地位等等有何差異,圖書館都應提供平等的服務,不能有任何歧視,讓他們獲得知識、生成知識、利用知識的能力,擺脫由于知識貧困而帶來的生活困境是圖書館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鄭杭生.走向更加公正的社會: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發展研究(2002-2003)[EB/OL].[2004-03-12].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63722.him
[2] 孔繁軍.區別賠償:城里人鄉下人就不一樣:[N].南方周末,2004-12-09(15)
[3] 劉長明.知識貧困是一切貧困之源:知識價值論新視角[J].文史哲,1998(4):12-20.
[4]易菲 彭松.公共圖書館服務弱勢群體存在的問題、成因與解決對策.[J].情報探索,2011(12):110-113
作者簡介:
王林林(1964-),女,大學本科,濰坊學院圖書館采編部,副研究館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