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友
摘 要: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實行了一系列的全面改革措施,尤其是對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目的就是處理好市場經濟與國有經濟的關系。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中,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就成了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發展良好才能創造更多經濟效益,而國有經濟也能更好地幫助國有企業發展,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本文主要探究了國有經濟改革的目的與國有企業改革的注意事項,并且分別介紹兩者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國有經濟;國有企業;改革
引言
由于當今全球經濟不景氣,增速放緩,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常態:中國經濟逐漸凸顯出結構性失衡的問題,需求側缺乏投資、消費、出口。一大批國有企業的發展受到限制,所以,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勢在必行。由于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經濟宏觀調控政策,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較小的國家,國民經濟也擁有一個較好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也作出一些調整,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通過主輔分離、減員增效等措施強化內部管理,使我國經濟在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的發展勢頭,經濟效益持續也持續增長。
1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目的與國有企業改革的注意事項
1.1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目的
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綜合國力還有待提高,所以國有經濟在整個國家發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國有經濟與國民經濟一同支撐著國家發展。為此,國有經濟應保持不斷上升的發展態勢,還要對國有經濟的區域分布進行優化,提高其質量。但目前看來,國有經濟中存在布局與結構不合理現象,因此,要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調整。其具體調整思路就是:合理安排國有經濟在各領域的分布,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有經濟質量,以政府的影響力帶動國有經濟與國民經濟共同發展。
1.2國有企業改革的注意事項
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國有企業富余員工的安置問題;二是在改制重組過程中企業的債務問題。由于某些原因,國有企業的富余員工較多,在進行企業改革時,如果在安置多余人員時使其下崗或者安置到其他企業,將會引起諸多人員不滿意的問題,會造成非常不好的社會影響,所以國有企業在進行改革時,要首先解決好員工安置問題。除了人員安置問題之外,另一個影響國有企業改革進程的問題就是企業的債務問題。將國有企業重組改制成非國有企業,能減少國有企業的數量,提高現存國有企業的質量。國企改制重組有很多有利條件,改制重組的方法也有很多,例如,可通過民營企業來對國有企業進行管理,也可以將國有企業交易出售給民營企業家。但是阻礙國有企業重組改制的一大問題就是企業的債務問題,任何一位民營企業家都不愿接手一個有債務糾紛的企業,所以在進行國企重組改制時也要注意將企業的債務問題解決清楚。
2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具體措施
2.2通過管控市場,實現國有經濟的優化配置
進行經濟戰略調整的根本目的就是優化資源配置,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要為其建立合理的資源配置機制,這是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重要基礎。目前進行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有效方式包括: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引入民間投資者、將劣勢企業解體退出市場等,這些方式都要經過確定交易成本和產權流轉。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時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利用產權交易和資本融合等策略,實現對市場的管控。對國有企業實行優勝略汰的市場機制,能更加優化資源配置,這樣一來,國有經濟逐步集中在有發展前景、有實力的企業中,從而深入推進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改革進程。
2.1將傳統產業進行升級,實現節能減排
傳統企業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保證就是要有科技支持,從目前的企業生產的生產情況可知,很多企業都存在著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問題,因此,可以從節能減排方面入手,完成產業升級。從政策上來看,國家為充分調動企業轉型的積極性,推出了一系列財稅政策,也加大了對節能環保項目的投資力度,降低了企業轉型的風險,同時,采用限制生產或者強制性令其停產的方式,嚴格控制一些資源浪費嚴重,排放超標的企業。此外,還推出激勵型財政補貼政策,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低碳經濟創新型技術和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立健全清潔生產專項資金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政府也加大了對節能降耗以及生態環保項目的扶持力度,對開發出節能新產品、新工藝的企業提供財政獎勵與資助。加大對于鋼鐵、水泥、焦炭、火電等行業發展節能減排工作的投入,并嚴格控制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財政投資。
3國有企業的改革措施
3.1健全企業管理機制
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讓企業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以我國要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對企業的機制進行健全與完善,通過企業內部機制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讓國有企業盡快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國內外大量優秀企業的管理機制與資產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制定包括企業管理人在內的各項管理機制和業績獎勵機制,能夠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增添企業活力。
3.2增強企業的適應力
我國自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推行了包括財稅、金融、外匯、投資等體制在內的一系列經濟調控措施,來幫助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經濟。受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商品市場逐漸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生產資料逐步受到市場價格調節的影響,國有企業的經營難度大大增加,國內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國有企業受到了來自民營企業的挑戰。我國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又對外開放了中國市場,一些國際企業也加入當競爭行列,使國有企業在國內就與外資企業有了競爭的機會,所以,在對國有企業改革時要抓住國有企業的特點,增強其對新型經濟體制的適應能力。
3.3嚴格控制國有資產
在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一些人假借改革的名義將國有資產據為己有,導致產權交易過程中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如果國企不進行改革重組,會降低國有資產利用率,造成虧損,然而不制定相關管理機制就盲目進行改革,國有資產的浪費現象會更嚴重。在最初的國企改革試行過程中,國企股權收購被一些地方視為“改革至寶”,被認為是國有企業多元化控股的改革,事實上這種方式確實可以解決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問題,也可解決企業所有者缺位的問題。但是在真正實行改革重組時,股權的收購過程卻出現問題,一些人為獲取不當利益在國有企業股權的改革過程中,運用操縱資產評估、壓低經營利潤、非法融資等手法,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針對這種現象,只有通過完善制度,吸取成功的管理經驗,科學操作才能徹底根除。
結語
我國的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已經略顯疲態。為了不斷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企業管理者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努力尋求改革策略,提高國有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鞏固市場地位,保證國有經濟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宇,章怡雋,黃子威.供給側改革下國企的轉型之路[J].首席財務官,2017,(01):80-83.
[2]周娜,莊玲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思路[J].華東經濟管理,2017,31(02):51-56.
[3]劉強.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7,(07):156-157.
[4]張甜溪.經濟新常態下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基于假想理論模型的探討[J].經營與管理,2017,(02):6-9.(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