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娟
摘 要:二胡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二胡演奏藝術在傳統作品中的繼承,二胡演奏藝術在傳統作品上的創新以及二胡演奏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三個方面對二胡演奏藝術的繁榮發展進行探討,彰顯其鮮活的藝術生命力。
關鍵詞:二胡;音樂藝術;傳統繼承;創新發展
引言
二胡在漫長的中華民族器樂演奏發展歷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悠久的歷史使其浸染了渾厚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底蘊,中華民族的精、氣、神、韻是其在繼承與發展一直在追求的最高境界。二胡演奏藝術發展至今,一直肆意而又不失本意的態度學習、借鑒和移植國內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在繼承我國優良傳統的同時加以創新與拓展,以嚴謹、精益求精的態度實現其長遠的發展。
1二胡演奏藝術在傳統作品中的繼承
1.1獨具特色的傳統曲目
幾千年來,二胡留下的經過千錘百煉而獨具特色的傳統曲目至今仍在流傳,觸動心靈著人們的心靈。這些樂曲是前人進步的思想和偉大的藝術形象的體現,是前人深沉內在藝術境界的升華,是經百世而不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曲目匯集了眾多二胡藝術家們創作的精華,如二胡中可以稱之為最具代表性的《二泉映月》,它既體現了阿炳先生自身不是、堅強、奮進的思想精髓,還為我們完整的展示了當時社會背景下勞苦人民艱苦的生活狀態,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憧憬之情。這樣典型性的藝術極品,將中國音樂的精神扎根于心,具有無以倫比的思想性、藝術性、永恒性,無論再經過多少年輪滄桑、風雨變換,都將帶給人們永久不衰、耐人回味的永存印記。
1.2優秀現代作品的誕生
才華橫溢的作曲家們以其濃郁深厚的音樂情思為二胡寫下了不朽的篇章,為二胡音樂的發展留下了無限的空間。優秀的現代二胡作品不僅表達了繼承了諸如快速換把、快速換線、挑把、跳弓以及超高把位的快速兩手配合等高難度技巧技法,還表達了現代社會新生活、新情感的全新理念。它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將二胡演奏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實踐證明,二胡的演奏和創作,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必須以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為堅實根基,扎根于我國民族音樂之中,遵循著承前啟后的發展目標,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的合理運用、相得益彰,使二胡藝術的發展更加開放、情感更加外傾、色調更加熱烈。
2創新是對傳統的最好繼承
2.1現代氣息的融入
每一個時期的音樂都深重的滲透著當時的時代特點,藝術思想、藝術風格以及藝術蘊含,而得以流傳千古音樂無一不融入了當時的時代意識。如五四時期的偉大的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對現代二胡演奏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開拓性的重要作用;建國以后,二胡音樂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演奏人才和大量風格迥,為二胡演奏事業注入了強勁的活力;80年代以后,“走向現代化”的呼聲日益高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運用現代手法創作的大量作品以及外國經典作品的移植演奏,更是極大地豐富、完善、拓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而今天,二胡事業更是呈現出傳統與現代創新并蓄、穩步前行的狀態,以絕對的優勢超越了以往任何年代,顯示出了新的意蘊和審美追求。藝術是時代的體現,是人民情感的匯集,是大眾審美的反映,只有既具有時代特性,又擁有民族特性的藝術才能完美的體現時代精神,與時代發展相同步。
2.2多方借鑒而不失本體風味
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各民族、各地區文化的融合是整體的趨勢,音樂藝術也是如此。不同于語言的隔閡,不同地區、民族的音樂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乃至于精神境界都是共通的,音樂是人類交流最好的紐帶。而二胡音樂蓬勃發展至今能夠結出豐盛的碩果也離不開對國內外音樂精華的借鑒、學習、移植和融合。同時,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二胡特有的神韻絕不是繼承和借鑒就可以得到,其創新發展也不是外來文化的肆意雜糅,真正的繼承與創新必須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
當代二胡演奏藝術的創作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直接從姐妹樂器、作品中移植、改編的二胡作品,如《紅軍哥哥回來了》原為板胡獨奏曲、《一枝花》原為山東民間樂曲等,這種絕非照搬而達到水乳交融境地的學習、借鑒、移植,是充滿進取性、探索性、創造性的結晶,是既帶有原來的特色,又具有二胡芳香淳厚的音韻和煥然一新的感覺;另一方面是中外小提琴作品的移植、改編,如《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原為中國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是國外享譽盛名的經典小提琴獨奏曲。這些樂曲對中外作品合理的移植、大膽的編創,極大地豐富了二胡作品和演奏水準,并以其獨特的思想精髓和豐滿的藝術風格,已成為各具特色的優秀二胡精品。
2.3創新是二胡繁榮發展的根本
民族性、人民性、思想性和時代性,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音樂文化,就是當今二胡藝術發展的終極目標和精準尺度。當代的二胡藝術家和作曲家們深深領悟了開拓創新對于二胡藝術發展至關重要的意義,在這條道路上披荊斬棘,繼往開來。例如著名作曲家王建民老師創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堪稱為二胡現代音樂風格作品的典范。這三首作品應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各自的風格也有所不同,但是,這三首樂曲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作品中所飽含的一種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對祖國美好河山的謳歌與贊美。這些曲目所蘊含的藝術生命力與時代精神活力,充分抒發了作者積極進取、奮斗不息的精神風貌。這些曲目相較于傳統的二胡曲,有聯系又有超越,有繼承又有發展,并已成為各大音樂、藝術院校教學,以及各院校的學生和社會上的二胡演奏者在音樂會、比賽及考學中所經常演奏的保留作品。與傳統二胡曲相比。
3二胡演奏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繼承和創新是不可分割而獨立存在的,優秀文化的繼承是創新的基石,創新發展是繼承的延續,二者不斷的反復正是二胡演奏事業繁榮發展的表現。尤其是近些年來,二胡藝術在學習傳統、繼承傳統優秀珍貴遺產的基礎上呈現出了令人欣喜的局面:多種多樣的演奏風格得到進一步發展;老一輩二胡藝術家為培養后繼者嘔心瀝血;中青年優秀二胡演奏家人才不斷涌現;業余二胡愛好者越來越多;演奏形式的多元化發展。這些成績,無論是對二胡演奏藝術的橫向還是縱向繼承,都彰顯了二胡人堅定的信念、熱烈的情感以及強勁的動力。藝術來源于生活,也應忠實于生活,若是藝術脫離了生活,就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再沒有生命力。因此,二胡音樂繼承于創新發展的關鍵就在于準確的把握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正確的演奏方向,在人文、地域、制度、環境的基礎上,在題材、內容、思想、風格、形式、水準等各方面進行大膽地合理運用和改變探索,反映不斷發展的時代氣息和生活風貌。在不斷地挖掘、勇于探求,運用新技法、新手法的同時,高度尊重藝術的發展規律,使傳統與之融會貫通,做到新而不怪、深而不玄。
結束語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二胡演奏事業繁榮發展的核心精神和前景目標,是二胡人大膽改革、銳意進取的精神支柱。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二胡人應深入生活去學習民間音樂,去了解軟新時代的生活風貌和新觀眾的審美需求,在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奏技能與藝術修養的同時,將傳統繼承與創新發展協調統一、相互融合,使優秀的二胡傳統在承續與創新中盡顯神韻。
參考文獻:
[1]楊曼.二胡演奏藝術的傳統繼承與創新發展[J].大眾文藝,2017,(01):157.
[2]羅紅霞.弘揚國樂二胡永恒[J].黃河之聲,2016,(22):122.
[3]葉靜.探究提高藝術的創新思維形式[J].藝術科技,2017,30(03):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