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1-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一、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現狀
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公民科學素質明顯提高,但仍存在許多問題,根據有關調查,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學素質的城鄉差距十分明顯,勞動適齡人口科學素質不高,大多數公民對于基本科學知識了解程度較低,在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方面更為欠缺,一些不科學的觀念和行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區較為盛行,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低下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公民科學素質的國際比較,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人口比例低于發達國家。
二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不平衡。不同經濟發展地區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別差異明顯,男性具備科學素質的人數比女性高出1/3,年齡越大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越低,勞動適齡人口與在校學生科普素質比較,也有較大差距,發展不平衡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是一些有悖于科學素質的行為仍流行存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雖然博大精深,但許多封建迷信思想及偽科學的東西至今仍影響著中國公眾的生活,對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必要性
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對于增強公民獲取和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對于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21世紀,科學技術將更加迅猛發展,未來的國際競爭,焦點是科學技術,最激烈的是人才的競爭。這種競爭的態度要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進程,人才培養和教育體制必須及時跟進與調整。當今時代,國際社會非常重視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美國1985年就制定和開始實施“2061計劃”目標是在2061年使全體美國人具備科學素質;2001年歐盟正式制定了“科學和社會行動計劃”以進一步提高歐盟國家公眾的科學意識。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是政府引導實施。公民廣泛參與的社會行動,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沒有高素質的人才資源作基礎,就談不上科學發展。國家圍繞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公民需求為出發點和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充分激發和調動公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努力實現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為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創造機會,開拓路徑,體現科普服務的公平普惠,實現全民整體素質科學有序發展。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對于實現公民自身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事業和社會化科普工作的發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整體水平還較低。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嚴重失衡,成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制約因素,將會導致人群間,地區間發展差距的加大。
三、科技館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實施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大力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全面建設和實現現在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打下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
科技館是以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面向公眾開展開普展覽,科技培訓等科普教育活動的社會科普宣傳教育機構,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礎設施,是我國科技和科普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館主要通過舉辦科普展覽,組織各種科普活動和實驗培訓,始終堅持以公益性為主導,向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科技館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作用重點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開展科普教育,普及科學知識??萍拣^是重要的科普設施,主要功能就是開展科普教育。科技館以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等形式,以科學性、趣味性、參與性的科普展品為載體,來表現科學原理和技術,拉近公眾和科學知識的距離,讓公眾在參與中學習科學知識,引導人們動手動腦了解科學知識,不斷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常設展覽是開展科普教育的主要手段,它所涉及的知識點多、涵蓋學科及技術領域較為廣泛。如山東省科技館常設展覽設有各類科普展品400余件套,涵蓋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航天等多個學科及領域,展品分別體現基礎科學原理,應用技術,高新技術等方面。除常設展覽外,臨時展覽在科技館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臨時展覽又稱專題展覽,展覽周期較短,展覽場地設置靈活,展覽主題明確、突出,是相對于常設展覽獨立存在的一種對公眾進行適時科普教育的有效展覽形式。
二是組織科普活動,認識科學本質??萍拣^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增強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愛好,初步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科技館的科普活動根據活動對象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未成年人群體的科普活動,如科技活動進校園,科學體驗和競賽等,此類科普活動向未成年人提供了動手動腦的條件,提供了參與與實踐的機會,從而加深了未成年人對知識的理解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另一類是面向成年群體的科普活動,如科普報告、講座、培訓等。近年,全國科技館不斷創新科普展教形式,以適應公眾的科學素質不斷提高的需求。
三是搭建科普平臺,促進全民大科普。為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科普網絡,擴大科普范圍,實現全民科學素質的盡快提升,近年來科技館不斷探索創新科普方式和手段,對無條件來科技館參觀學習的公眾,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創新科普平臺,如利用科普大篷車、數字科技館等,開展科普活動,實現全民參與科普。山東省科技館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方針,在利用科普大篷車進行各種科普活動的基礎上,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支持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加大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作力度,積極推動全省流動科普資源建設,在全省實施“流動科技館縣縣通”工程,把自主研發的多套流動科技館展品等科普資源送到基層,方便基層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參與科普活動,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地靠科普服務。
數字科技館是利用數字技術對各類科普資源進行處理和轉化, 形成各種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生動活潑,互動有趣的科普展件。在將科普知識與技能進行廣泛傳播的過程中,推動數字技術在科普工作中的應用,它是運用數字化技術,利用網絡優勢,突破時間、地點限制,針對以青少年為主的網絡人群,進行科普教育的新陣地,是新興數字科普平臺,科普渠道之一。山東省數字科技館項目是國內首家視頻展件科普網站,山東省第一家專業科普網站。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是一個漫長和艱巨的浩大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和所有公民的共同努力,在此進程中,科技館肩負著重要責任,隨著未來社會對公眾科學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將給科技館帶來新的發展和機遇,它將不斷完善自身功能,充分發揮其效能,滿足社會公眾需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