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鋒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一體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我國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額的投入,滿足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需求。作為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力成為影響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的重要因素。同時供電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直接關系到廣大用戶的生命財產安全。本文從提高配電運行可靠性的意義進行分析,指出現階段造成配電運行故障的原因,根據對原因的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配電運行;提高;可靠性;措施
引言:近年來,我國配電系統得到很大的完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進而造成配電故障率的上升,給供電單位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影響到廣大用戶的用電安全與穩定。因此提高配電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成為供電系統急需解決的當務之急。
一、配電運行中提高供電可靠性的意義
為了保證電力企業供電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同時有效降低電力企業的運行成本,促進電力企業長久、健康的發展,各大電力企業一定要注重配電運行中提高供電的可靠性。隨著廣大用戶對用電需求和質量的不斷提高,以及更加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電力企業必須保證供電運行的穩定與安全。但是近年來我國電力安全事故發生概率趨于上升的趨勢,給企業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給廣大用戶的正常生活帶來不便,因此更加需要電力企業意識到提高供電可靠性的重要性和意義,要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多種有效措施提高供電的可靠性。
二、現階段,造成配電運行故障的主要因素
1.自動化水平較低
實現配網裝置子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我國很大供電單位為了降低運行成本,無法全面實現自動化,這樣就延長故障處理的時間,無法保障故障的處理的質量,從而無法保證在最短的時間恢復供電,降低影響。同時由于受到傳統管理觀念的影響,我國很多電力企業仍在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這樣根本不符合當前階段的發展要求,就無法保證整個供電過程的質量。
2.線路、設備出現故障
造成線路、設備出現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配電網設計階段,設計人員未能嚴格按照相關的應用標準進行設備方案的設計,同時采購的相關材料不符合相關的質量檢驗標準。同時合作的生產廠家未能嚴格按照相關的設計方案和要求進行設備的生產與安裝,致使設備的生產質量得不到保障。同時安裝人員在進行配電設備安裝時,一旦未能嚴格按照相關的施工技術和流程進行,采用錯誤的安裝方法,直接導致供電設備的正常使用與運行。
3.網絡結構不完善
電力企業在進行配電網路設計時一定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設計,但是很多單位未能嚴格遵守這一點要求,使得供電半徑及供電范圍不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這樣一旦出現停電事故,就會直接導致整個供電區域同時停電,將停電范圍擴大,影響擴大,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4.配電網的管理與維護存在不足
在完成整個配電網項目施工后,做好相應的配電網管理與維護工作也對系統的運行存在很大的影響。但是實際情況是,電力企業管理人員將工作重心放在其他環節上,忽視了做好配電設備管理與維護的重要性和影響。同時我國很大電力企業缺乏專業的后期管理與維護團隊,工作人員自身專業能力和素質較差,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經驗,一旦出現突發事故,無法及時的采取有效手段進行解決,造成事故范圍的擴大,無法將經濟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
三、有效提高供電可靠性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配電網管理制度
電力企業一定要根據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及施工現場的具體需求,建立完善的配電網管理制度,加強可靠性管理。開展可靠性管理需要以企業管理人員和全體工作人員重視與參與的基礎上進行,要求各個部門與員工一定要加強分工合作,做好溝通交流。電力企業要通過書面制度的形式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和工作任務,同時管理一定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手段解決。同時建立月底、季度和黏度報告制度,以此提高各個部門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將各個階段的報告作為下個階段工作開展的指導依據。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非故障造成的停電問題,相關部門一定要提前做好停電時間與階段的合理安排,采用現代化、系統綜合的停電模式,從而有效降低非故障的停電次數,最大程度的降低停電造成的經濟損失,實現供電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加強線路設備巡視,落實管理責任
管理人員一定要定期定點對線路設備進行巡視,做好相應的設備檢查工作,同時對配網涉筆進行評級管理。通過巡視及時發現設備中存在的故障,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消除,降低停電事故發生的概率。同時對設備容易出現發熱的部位進行編號建檔,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實處。開展的每一次巡視工作,工作人員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對于發現的缺陷要制定相應的輕重緩急的檢修方案。做好相應的防雷工作,降低惡性天氣對線路及設備的影響。電力企業要采用防爆脫離型成氧化鋅避雷器,以此降低搶修的時間,降低對廣大用戶正常用電的影響。管理人員要定期對防雷裝置引下線和接地體的銹蝕情況進行檢查,及時除銹。
3.完善配電網網架,降低停電影響和范圍
電力企業一定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配電網的改造工作,摒棄傳統的配電模式,不斷優化和完善配電網結構,普及“手拉手”環網配電模式,同時對重要用戶采用雙電源或是三個電源的配電模式。保證線路配電半徑符合相關的質量要求,配電符合的合理性。只有保證網架結構的合理性才能更加有效的實現通電線路的轉供電工作。
4.應用配電自動化管理系統
電力企業對配電系統采用計算機監控和信息管理系統,可以進一步保證供電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同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計算機監控和信息管理技術得到很大的發展與完善。同時我國配電系統的各個領域都在向自動化發展,將綜合化和智能化作為最終的發展目標。現階段,我國部分電力單位開始采用先進的配電管理系統,該系統是對能力管理系統發展與延伸,是一項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該項管理系統的使用大大提高供電系統管理的自動化與現代化,更好的保證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5.采用人工老化的方式進行篩選
設備元件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都會出現老化現象,出現一定的故障,通常將分為早期、偶然期與損耗期三個階段,其中早期是故障出現概率最高的階段,這主要是由于施工設計與原料、制造工藝中的缺陷造成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電力企業一定要提高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水平,同時不斷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實現故障率的有效降低。由于偶然期故障較為穩定,因此電力企業一定要加強與維護,盡量延長這一階段的時間。人工老化篩選方式就是提前結束早期,延長偶然期,對處于損耗期的設備及時的進行更好,需要注意的是該方法主要用于不可修復的元件。
總結: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配電網系統的建設與完善,其運行安全與穩定對廣大用戶的用電安全影響不斷加大,因此電力企業必須有效提高供電可靠性,根據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大量的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同時提高供電系統的綜合性自動化,為電力運行的穩定性和用戶用電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何基璜. 配電運行中提高供電可靠性方法探究[J]. 廣東科技, 2014(24):74-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