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達
摘 要:我國工業發展十分迅速,這對城市化的進步與發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城市的快速發展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不同程度的環境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為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環境的加強管理,我國結合實際情況引入西方國家空間管制理念,現已取得不菲成績。但在實際運行中還是有多種不足的存在,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實現對該機制的不斷完善,促使其價值與意義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關鍵詞:城市規劃;環境規劃;空間管制;協同策略
近些年來城市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大量人口逐漸涌入城市,在此種形式下城市環境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嚴峻。城市土地資源是滿足城市需求的主要支撐,日漸呈現出緊缺的狀態,環境管理部門所面臨的工作形式更加嚴峻。我國城市規劃工作并不能實現對環境問題以及資源問題的充分考慮,單純的追求社會與經濟發展,從根本上來說這不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在實際進行城市規劃工作時必須實現對環境規劃工作的高度重視。
一、生態環境規劃的涵義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現狀
經濟與社會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生態環境規劃可實現對這類影響的有效降低,最終促使三者在協同的情況下實現共同發展。這不僅可促使對人類身心健康有益系統的建立,同時可促使空間以及時間實現合理的安排,居民的生活需要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有效的滿足。在降低對環境破壞的基礎上實現生態環境規劃可促使環境規劃與其他規劃達成相互協調的目標。
對城市性質、規模以及發展方向進行合理的確定就是城市總體規劃工作的實質與目標,這不僅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城市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社會各個發展目標也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有效的滿足。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城市結構空間的合理布局都是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進行城市總體規劃工作時主要是從城市形態設計角度進行,最終促使其實現城市以及社會的發展目標。為在真正意義上促使城市經濟與社會協調合理發展的目標,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生態環境規劃工作。
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間處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生態環境規劃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占據重要位置。城市規劃與生態環境之間不僅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同時也作為彼此的基礎存在,同時也可將對方作為參照進行規劃工作。城市生態環境規劃目標也是總體規劃的主要目標,會以一種平衡綜合的狀態被納入其中。
二、城市生態環境的規劃原則
首先應當加強資源的回收利用,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資源合理配置。通過回收利用還能夠減少能耗,實現發展清潔能源,從而合理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相關產業,加強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其次在城市規劃中要尊重物種的多樣性。在生態環境中物種多樣性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類生存環境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建立生態多樣性能夠保證城市規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有助于在推動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最后應當加強預防環境破壞問題。城市規劃中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全面評估各項工作之后再開展施工,整改項目不合理之處,從而保證我國城市規劃能夠和環境規劃協同發展。
三、空間管制體系的建構
1.基礎、平臺和核心
構建空間管制體系最重要的是堅持以三項內容、三個階段平臺和兩大層次作為核心基礎。目前我國仍然處于發展中國家,在空間管制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劃分,對應的目標具有較強的層次性以及階段性。在城市規劃中要明確劃分城市中心區域,兼顧城市規劃可能對社會和生態產生的影響,從而指導城市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升下一級的空間管制空間。
2.空間區域劃分標準及劃分方法的轉變
在劃分區域的過程中應當以實際情況為基礎適當地調整規劃方案,同時在土地規劃中也要根據容量適當地進行區域的劃分,可以將城市容量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區域。受到不同層次空間管制的影響,同時應當制定相應的發展目標,在劃分區域中應當適當地采用和區域尺度相適應的方式方法。
3.政策的支持
政府應當加強對空間管制體系建設的支持,可以適當地制定針對性的政策,保證非空間性和空間性管制體系的構建和發展,還可以進一步細分政策,推動城市與環境規劃空間管制的協同發展。不過從總體上來講,不同層次的管制需要空間性政策發生關聯,從而形成了具有兼容性的政策,區域環境建設可以收到非空間性政策的間接性管制。
四、如何促進當代城市規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和諧發展
1.通過科技創新來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
由于城鎮的人口密集,經濟活動也較多,因此污染也是比較嚴重的。在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時,要以改善人們居住環境為目標,研究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關系,將城鄉建設活動所造成的污染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在污水資源化、住宅產業現代化、建筑用鋼等這幾個關鍵領域內,要加強技術集成,增強科研的力量,加大技術推廣應用力度。
2.通過綠化建設來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強城市綠化建設,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來增加城市中心區的綠地面積,提高城市綠化水平。要對城市的綠地城市規劃系統進行嚴格設計,合理規劃綠地面積與布局,加強城市綠化隔離帶建設,形成喬、灌、花、草相結合的綠地系統。以遵循客觀基礎規律為原則,從實際情況出發,來推進城市綠化建設。
3.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力度
在城市規劃和舊城區改造過程中應當重點解決城市中線開發強度過大、人口密度高、環境差等問題,重點就公共設施的建設做好管理。在城區內,應當暫停比較嚴重的污染項目,將違章建筑清除,避免影響城市規劃的整體效果。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應當應用節能環保的理念,降低民用燃料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達到低能耗低污染的目的。合理規劃城市的交通路線,爭取讓公共交通成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交通調度中使用現代通信技術,推動城市交通建設和發展。
五、結語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應當充分發揮空間管制體系的作用,建立完整的空間管制體系,豐富相關理論,完善體系構架,推動城市規劃政策的實施,豐富空間管制體系的理論和實踐。本文在分析城市規劃和環境規劃關系的基礎上就如何做好兩者的協同發展進行了探討,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夠為我國未來城市和環境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呂紅亮,周霞,劉貴利.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空間管制協同策略研究[J].環境保護科學,2016,42(1):7-11.
[2] 李振,鄭小娟.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空間管制協同策略研究[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7):00004-0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