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劉佳


摘要: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是體育類院校獨有的一門課程,它是應近年來我國大型文體活動日漸繁多,且又缺乏相應的編導人才的需求,旨在培養能夠編排大型文體表演節目、組織大型文體晚會與各種開、閉幕式大型演出的導演與編創人才。原有的純理論講授型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這門課程新的需要,本文提出通過在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中增加課堂實踐環節的方式改進課程設置。論文探討了課堂實踐環節的具體教學內容、基本形式和教學方法,并試圖探索出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實際編排能力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大型文體表演;課堂實踐;組織與編排;教學模式
Key words:large-scale cultural and sports performances; classroom practice; compiling and arranging; mode of teaching
1前言
1.1選題依據
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是應近年來我國大型文體活動日漸繁多,且又缺乏相應的編導人才的需求,旨在培養能夠編排大型文體表演節目、組織大型文體晚會與各種開、閉幕式大型演出的導演與編創人才。在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原有的純理論講授型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這門課程的需要,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知識技能的掌握和編創能力的培養,不能真正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們在學習完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這門課后能夠真正學到并基本掌握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的方法與能力,是我們任課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經過不斷地學習、研究與思考,我們擬通過在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中增加課堂實踐環節的方式來解決,打破單一的理論教學模式,探索一條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道路。按照這樣的思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增加了在課堂中進行實踐操練的環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研究意義
通過增加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課堂實踐環節的內容,有效地改進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使這門課的課程結構逐漸科學化、合理化,探索具有體育院校特色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理念,為本課程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拓展并加強了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的相關研究。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課堂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通過對首都體育學院表演專業、北京體育大學藝術系表演專業和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表演專業的142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中開設實踐環節非常有必要。
首先,在對課程中實踐環節是否有必要的調查中,96%的同學選擇“是”,只有4%的同學選擇了“否”。大家都認為在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這門課程中開設實踐操作環節非常有必要,實踐是學習這門課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只有通過自己親自去進行操作演練才能真正掌握這門課的學習內容,才能掌握編排與組織大型文體表演的基本方法。
其次,這次問卷發放的對象專門選擇了首都體育學院兩屆學過這門課程的同學,2010級的授課形式為純理論講授,沒有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2011級的授課形式為理論講授與課堂實踐操作相結合,在教學效果的調查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見表1)。調查結果顯示,開設課堂實踐教學的2011級明顯比沒開設課堂實踐教學的2010級的教學效果要好,說明在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中增加課堂實踐環節非常必要,這直接關系到課程的教學效果。
2.2 確定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原有的教學安排中,這門課是作為體育類院校的專業理論課來開設的,授課地點在文化課教室,考試方式為理論筆試,選用的教學模式為傳授理論性知識的理論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原有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必須轉變單一的教學模式,走理論講授與實踐操作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道路,按照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來選擇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對課程結構的調查中,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三個學校的學生選擇的結果十分相似(見表2)。在142份調查結果中,三個院校有74.7%的同學都認為本門課的課程結構應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教學中增加課堂實踐環節勢在必行。經過具體的課堂實踐練習,并結合查閱資料、訪談專家與學生、統計分析調查問卷的相關結果,基本確定了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的具體教學模式為——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2.3課堂實踐環節的主要內容、基本形式和教學方法
通過具體的課堂實踐練習,并結合查閱資料、訪談專家與學生、統計分析調查問卷的相關結果,已經基本確定了課堂實踐環節的主要內容、基本形式和教學方法。
2.3.1課堂實踐環節的主要內容
(1)動作編創:大型文體表演的基本動作主要由舞蹈動作、體操動作、武術動作以及各種步伐、徒手動作、造型動作、模仿動作和利用道具的動作等各種動作組成。在實踐課堂中,教師通過講解與示范,引導學生運用理論部分講授過的重復、對比、平衡、變換、復合、比擬、模進、修飾、卡儂等九種動作發展變化的基本方法對我們常見的表演動作進行變化練習。通過具體實踐教會學生編創大型文體表演基本動作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真正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引導他們編創出獨具特色的動作語匯。對于一些需要多人配合一起完成的大型文體表演經典動作,如波浪動作、依次動作、造型動作、托舉動作等,需要在教師的組織與帶領下,全體學生一起學習,集體配合完成。
(2)隊形設計:對于大型文體表演來說,隊形的設計與變化尤為重要。大型文體表演的人數眾多,少則幾十人,多則成千、上萬人,因此,單個人肢體舞動就顯得非常微小,利用隊形的變化增強舞臺流動感,運用圖形組成圖案或文字,不但能增加視覺的豐富性,還能更好地表現節目主題與內涵。將在理論課堂學過的隊形設計的基本方法,如并列、相遇、相套、聯合、差疊,在實踐課堂進行演練,按照各種線條、形狀的移動與變化規律(如重復、連續、漸變、錯位、轉動、放射、合并、分散等)進行變化練習,在不斷地嘗試中設計與編創出千變萬化的隊形構圖。endprint
(3)道具運用:道具是大型文體表演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在文體表演中所用的飾物和器械,表演中所用的道具是對生活中的飾物、器械和工具的美化與藝術加工。道具本身并不具備任何含義和情感內涵,但通過演員對它們的運用,能起到烘托舞臺整體氣氛和加強作品表現力的作用。依據使用道具的不同方式,可將道具分為:承載演員表演的器械和演員手持表演的器械。在實踐課堂的練習中,通過教師的示范與引導,讓學生學會常見手持道具(如:紗巾、手絹、扇子、花環等)的運用,為今后編創手持其他類型的道具打下基礎。
(4)音樂的選擇與配合:音樂是大型文體表演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整齊流暢、生動新穎的表演動作,配合節奏明快、旋律優美的音樂,以達到視覺和聽覺的完美統一,創造出賞心悅目的視聽盛宴。音樂選擇的是否合適,直接影響著大型文體表演作品的效果。音樂不但有助于點明主題、突出表演風格,還能夠起到烘托氣氛、增強表演效果的作用,更能有效地將幾十、幾百或成千上萬個演員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是大型文體表演中重要的指揮信號。在實踐課堂的練習中,采用規定音樂創編和自選音樂創編兩種方式來鍛煉學生掌控動作與音樂的能力,培養學生按照音樂節奏、主題、情緒來編創動作,以及根據已有動作素材選擇音樂的能力。
2.3.2課堂實踐環節的基本形式
(1)教師編排學生體驗:教師編排范例作品,讓學生集體進行表演。在學習與排練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可學習教師的編排方法與排練步驟,作為今后自己編排借鑒的范例;還可以體會到作為表演者的感受,有助于今后的編創與排練。在教授與練習范例作品的過程中,也將大型文體表演編排與組織的基本步驟和排練方法教給了學生們,讓他們完整地體驗到一套小型文體表演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
(2)教師示范講授引導學生編排:教師可按照不同的單元與內容,依次示范講授動作的編排和隊形的流動與構圖,引導學生按照學習的編排方法去練習。可分主題、分組進行編創,主要練習具體方法的靈活運用能力。通過課堂實踐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動作的編排和隊形的變化,這些都是編排大型文體表演節目的基本能力。
(3)學生自己編排:教師布置命題作業或自選作業,由學生分組獨立編創,自己組織排練,完成一段相對完整的小作品。要求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編排,要有鮮明的主題、新穎的動作、隊形的移動與變化,并配以恰當的音樂。對作業的編創,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與協調能力。
(4)觀摩、講評與討論:分組觀摩創編作品,教師對作品進行講評,與學生們共同探討每個作品的優缺,并提出改進方案。教師通過現場進行修改與演練,讓學生們看到同樣的隊形不同運動路線所帶來視覺流暢感的差異,從實例的比較中獲取寶貴的創作經驗。
2.3.3課堂實踐環節的具體教學方法
(1)演練法:教師把所有學生當作演員,給他們排練一個相對完整的大型文體表演作品,學生在學習與演練的過程中模仿教師排練作品的步驟與方法,從宏觀上對大型文體表演的結構、形式、表現手法與表演特點有一個了解。
(2)講授法:教師在實踐課上著重舉例講授動作編創的具體方法、隊形設計的具體路線、如何組合各種造型、以及道具的使用和音樂的選配。使學生對具體編創方法和操作演練有了全面和細致的了解。
(3)示范法:教師將講授的各種編創方法現場操作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了解使用該種編創方法的預期效果,為學生進行獨立編創做了一個范例。
(4)引導法:教師以文字、語言或肢體語言去引導學生進行編創,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引導他們進入一個自由的創作空間。
(5)糾錯法:教師即時指出學生在做編創練習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在糾正錯誤的同時針對每個人的特點提出修改意見。具體作品的編創更是如此,往往需要多次的糾錯與修改才能完成。
(6)探討法:教師與學生一起交流并探討課堂講授的內容與心得、課上實踐的內容與心得、觀摩練習作品的疑問與心得,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在思想的碰撞中激發出創作的靈感。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課堂實踐環節是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對學生實際編創操作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與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構建了理論講授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2)基本確定了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課程中課堂實踐環節的主要內容為動作編創,隊形設計,道具運用,音樂的選擇與配合;基本形式為教師編排學生體驗,教師講授示范引導學生編排,學生自己編排,觀摩、講評與討論;具體教學方法有演練法,講授法,示范法,引導法,糾錯法,探討法。
3.2建議
大型文體表演組織與編排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注重的是對學生實際編創、組織能力的培養,而這種能力的獲得,需要大量的實踐練習來實現。在課堂的教學中,由于學時有限,很多知識與方法老師只能讓大家嘗試性地進行演練,沒有更多的時間逐個進行深入地掌握。再加上課堂人數有限,很難進行大型節目的編排演練。建議以后可安排學生利用第二課堂的機會,去校內外的實踐基地、學校或單位進行鍛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地編排,這更有助于學生實際編創能力的掌握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張予南,高留紅.團體操[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2]夏環珍.團體操[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8
[3]倪旭芬.團體操創編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
[4]孫天路.中國舞蹈編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金秋.舞蹈編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呂藝生.大型晚會編導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7]鮑黔明等.導演學基礎教程[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王錦(1980- )女,陜西西安人, 首都體育學院,武術與表演學院教師,國家二級演員(副教授待遇);
劉佳(1979- )女,陜西西安人,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一級教師,金帆舞蹈團指導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