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龍,張志強,柴 慧
(1.西安迪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18;2.陜西水環境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18)
中小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框架
陳小龍1,張志強2,柴 慧1
(1.西安迪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18;2.陜西水環境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18)
隨著中小勘察設計企業的發展,信息化程度已經成了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結合中小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工作,分析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信息化工作相關指導意見和目前新興的虛擬化、桌面云等技術提出了信息化整體建設框架,從基礎設施、支撐平臺、業務應用、企業門戶、用戶對象五個層次闡述中小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建設內容和功能,希望能夠為同行業各單位提供參考,從而帶動勘察設計行業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框架;網絡拓撲;協同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其應用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強,與此同時,各勘察設計企業已逐步意識到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設計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最終實現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大多數勘察設計企業有了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但對于信息技術的深化和延伸應用依然舉步維艱,對信息化系統性規劃仍不十分清晰[1],因此,本文針對中小勘察設計企業的信息化框架進行思考和研究。
(1)缺乏總體架構設計,信息化效果層次不高。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信息化工作也在逐步推進,但就整體建設框架和建設效果而言,缺乏“頂層設計”,仍然以添磚加瓦式的補充或升級為主,這主要是由于以往的信息化建設僅僅從電腦升級、硬件更換等方面進行考慮,未對影響設計院生產和經營的業務應用予以足夠規劃,沒有充分發揮新興技術的優勢,信息化效果層次不高。
(2)網絡結構保密程度低,不符合測繪行業要求。由于前期未做完整的網絡規劃工作,現有網絡結構以松散式布局為主,僅僅實現了部門之間的內外網邏輯隔離,不滿足測繪行業關于內外網物理隔離的要求,在數據安全性上還存在一定風險。
(3)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缺乏數據分析利用手段。過去的信息化工作僅僅停留在基礎設施建設層面,缺失對數據的綜合分析利用,沒有構建一個“生產業務——數據采集——分析利用”的自動化數據分析鏈條,缺乏有效的數據分析利用手段,生產經營的過程數據只能依靠人工搜集統計,過程繁瑣且效能不高。
(4)業務變革需求明顯,信息化布局反成掣肘。隨著設計院業務規模和范圍的不斷擴展,新的生產任務對BIM設計、協同設計、云平臺、移動辦公等各項新技術的應用都提出了要求,在生產業務亟待發生變革的時候,信息化IT規劃布局工作不能及時跟進,反倒成為了制約業務發展的掣肘。
(5)機制完善滯后于系統建設,適應性問題仍然突出以往所開展的信息化工作,建設期普遍都比較重視,但建設完工后的使用情況卻少人問津,運維情況更是無人問津,應用系統的適用性問題很少有人主動反映,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沒有相關的機制約束,應用系統沒有與工作流程完全匹配所造成的。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是設施和應用系統的建設,更多地是機制與業務流程的再造,適應性問題必須通過合理規劃、不斷完善得到解決。
中小勘察設計企業信息總體框架應以《中國科協“十三五”信息化應用規劃編制建議》、《測繪地理信息部門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企業信息化系統集成實施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為指導,結合中小勘察設計企業實際情況,以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拓展信息化應用、提升信息交互水平、大力加強生產、經營、管理諸方面信息化應用,逐步建成內外網物理隔離的網絡環境,建立以云計算為基礎的整體IT架構,以項目管理為核心,協同設計、無紙化辦公為目標的應用系統,打造業務應用和對外宣傳的企業門戶,努力實現信息化建設的整體布局。

圖1 信息化總體框架圖
2.1 基礎設施
2.1.1 網絡通信系統
根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中關于網絡基礎設施的要求,建設網絡通信系統,組建生產網與辦公網,且雙網之間物理隔離,網絡拓撲結構圖如圖2(a)所示:

圖2(a) 物理隔離網絡拓撲圖
考慮到管理的便捷性,若不考慮測繪部門關于網絡建設的要求,也可按照邏輯隔離進行網絡建設,網絡拓撲圖如圖2(b)所示:

圖2(b) 邏輯隔離網絡拓撲圖
2.1.2 數據中心建設
數據中心承載著設計院日常生產、業務應用的數據集中和存儲任務,其安全程度不僅關系著網絡的暢通,更關系到網絡平臺和各應用系統的能否安全運行。因此,從選址到設備配備都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規范執行,一體化模塊機房可以重點考慮。
2.1.3 語音通訊系統
為提升設計院對外形象,可配置集團電話程控交換,也可辦理電信部門集團短號。
2.1.4 智能安防系統
主要以門禁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為主。
2.1.5 多媒體會議室
多媒體會議室內安裝投影設備及會議擴聲系統,做到功能齊全、經濟實用。
2.1.6 業務形象展示系統
根據實際情況建立LED大屏顯示系統和項目動態顯示屏,用于業務形象展示和項目進度動態跟蹤。
2.2 支撐平臺
支撐平臺建設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后續應用系統開發和信息化建設基礎,主要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防護軟件、數據庫軟件等一系列平臺性軟件,以及虛擬化、桌面云、統一認證和存儲加密等內容。其中,為節約投資,虛擬化工作可采用Hyper-V進行建設;顯卡虛擬化一度制約著桌面云的發展,但隨著技術發展,該問題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統一認證實際上是一個各應用系統復雜集成的過程,它是影響數據共享的壁壘之一,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針對于存儲加密,設計院應“因地制宜”地進行建設。
2.3 業務應用
2.3.1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是協同辦公、系統設計進行統一登陸認證及業務、數據分發的基礎,是各應用系統間提取員工信息的數據源,為應用系統提供數據接口的載體。
2.3.2 項目協同管理系統
項目協同管理系統要本著解決質量體系與質量管理過程“兩張皮”的問題,從項目過程管理入手,以獨立的項目協同管理系統和中間件(CAD、Word等插件)開發我立足點,從淺協同(文件級協同)逐漸開展協同設計之路,逐步發展實現深協同(圖層級協同)。
2.3.3 綜合辦公管理系統
綜合辦公管理系統是一個以日常辦公管理事務為中心,實現信息、管理、服務協同工作的辦公管理平臺。目前,市面上的辦公OA類軟件大都包含過多產品銷售、行政審批類功能,與日常行政辦公不符,基本都需要個性定制。
2.3.4 市場經營管理系統
圍繞市場開發、經營管理開發市場經營管理系統,為市場研發部領導、工作人員提供在線化和便捷化的信息系統,便于合理、統籌安排市場開發工作,定期匯總分析市場信息。
2.3.5 即時通訊系統
既可以通過搭建私有IM服務,也可共享云服務,對其進行二次開發,實現與應用系統的對接。
2.3.6 專業軟件提升
測繪、道路橋梁、電氣、給排水、水文等專業都有自己的的專業計算軟件,能夠有效降低設計人員的勞動強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采購和使用。
2.4 企業門戶
2.4.1 業務應用門戶
隨著采購和研發的應用系統越來越多,各系統之間缺乏一個統一的入口和信息集散地,因此,必須建立一個業務應用門戶,將這些信息有針對性地匯集起來。業務應用門戶,除具備基本的統一登錄功能外,還需對其他業務應用系統數據進行抓取整合,提高業務應用系統集成度。
2.4.2 企業宣傳門戶
企業宣傳門戶主要為企業門戶網站,一般由企業簡介、企業要聞、通知公告、職工活動等欄目組成,以宣傳推介企業為目的,各中小勘察設計企業基本都已建立。
2.4.3 微信公眾平臺
結合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發展,為豐富企業宣傳手段,增強企業自信心,建立微信公眾平臺,提供企業簡介、熱點信息、自助服務等功能,勢必成為設計院影響力的有力手段。
3.1 信息化能夠夯實基礎建設
信息化設施和應用的完善、合理規劃與部署安排,不僅能讓各種業務應用系統和數據都能實現有效配合,為企業信息系統建設、運行提供一個極其穩定、可靠的運行環境,還為員工、管理層、領導層提供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使企業信息化設施環境能達到同行先進水平,為企業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2 信息化能夠深化資源應用
建立以協同辦公、協同設計為目的的信息系統,有利于信息的采集、傳輸、整合與應用。將零散的信息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實現信息共享,打破部門之間的界限,有利于各部門間的協作辦公,從而提高整個企業的生產效率,獲得經營效益。通過業務流程和信息一體化,建立企業內部縱橫貫通的信息管理體系,能夠促進不同專業、不同部門間的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加快信息獲取速度,降低經營成本。
3.3 信息化能夠加快技術創新
信息技術快速應用,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與領先設計水平優勢,能夠從日常業務生產到項目動態管理,充分發揮知識型、技術型、學習型人才優勢,從而增強企業戰略競爭實力。
3.4 信息化能夠保障數據安全
通過信息化建設,能夠有效保護信息數據安全,合法保護知識產權,維護企業信譽、保證企業的利益不受損害,保障企業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中的中小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框架基本適用于同類型、同規模的各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工作必須得到領導重視,全員配合,在人力、物力、財力、制度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才能取得顯著成效。
[1]王文軍.順應創新務實客觀——中小設計企業信息化推進思考[J].中國勘察設計,2016,11:33-35.
F270.7;F426.92
B
1673-9000(2017)05-0160-02
2017-08-07
陳小龍(1984-),男,陜西西安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行業計算機應用、地理信息系統開發、信息化解決方案、自動化測控系統咨詢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