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岳
【摘 要】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就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現就這方面談談自己的見解與看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 個性化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156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古往今來,閱讀活動貫穿于人類學習的整個過程之中。因此對于一名語文教師來說,能否教導學生掌握好閱讀技巧,學會在任何條件下自主閱讀,更深入、更細致的或快速的領會閱讀對象的精神內核,是提高學生素質,健全學生心靈、人格的重要一環。而個性化閱讀教學就著眼于學生精神的涵養、情感的生成、品格的鑄造,使學生置身于濃郁的氛圍中,接受人文熏陶,提升個體的全面素質和素養。因而,它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途徑,更是培養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途徑。
一、設計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追求的預期效果,是主觀上的超前反應。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基礎性和發展性相結合的原則,站在語文課程標準的高度,體現語文新課程的總體特點。教師既要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所規定和要求達到的基本目標,還要有符合學生個體差異的能力發展目標,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的不同需求,滿足學生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具體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在自己的基礎上獲得個性發展。
二、優化主體性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和實踐辨證統一的活動過程,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與學生主體能力生成和發展的過程。一方面,教師應該遵循“學生是教師主導下的主體,教師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從“學什么、為什么要學、怎樣學”的角度,按照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和教學過程,創設廣闊的個性發展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都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設計,能在提出、篩選、確定問題后,盡量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感悟,充分讀、講,盡量讓學生自我總結、歸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成為一個充滿個性發展的樂園,使學生個性發展獲得最佳效果。
我在教《竇娥冤》一課時,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結合課本內容與當代中學生的思想,我搞了一次以“穿越時空隧道的心靈碰撞”為題的三維探究學習討論會。我預設了以下幾個問題:1.竇娥有引經據典的文化底蘊嗎?2.這折戲的開頭,竇娥指天斥地,可結尾卻發出誓愿要感天動地,這不是自相矛盾嗎?3.竇娥的三樁誓愿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了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卻偏偏寫成了合理的,這是為什么?我設計的意圖是針對論題落實三維目標,讓學生通過探究這幾個論題,從而深化理解作品的主題,竇娥的人物形象,關漢卿的語言特色,藝術表現手法,預設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抓規律找方法,化知識為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討論時生成新的問題,有的說“竇娥發愿抗旱三年只想表明自己的委屈,沒想到讓楚州百姓受了干旱之苦,未免有自私之嫌?”有的學生還提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竇娥當初可以選擇嫁給張驢兒,然后找機會伸冤報仇?!碑斶@些問題生成后,課堂上掀起軒然大波,學生爭先恐后表明自己的態度,與作家心靈進行交匯,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氣氛更為活躍。我覺得課堂教學好像是向著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信息和美的風景。我們如果一味按照預設程序進行,那么只有落入僵化、庸俗、沉悶的泥潭。因此我在課堂上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進行世界觀、愛情觀的探討,抓住這一契機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明白作者創作的意圖,理解作品抨擊社會黑暗的反封建主題,體會關漢卿的劇作特色。教學目標的預設與生成,無疑是對師生雙方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一定發揮好主導作用能放能收,引導學生將知識化為能力,重過程,教方法,學做人,進而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三、精選科學化的教學手段
現代語文教學中,媒體技術可以使音、形、畫等聽覺、視覺和想象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全方位感知文本,這是傳統語文教學手段所無法企及的。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一要做到有節有度,不以畫面、聲音等代替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攪亂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感悟;二要做到在使用多媒體時,避免將課件設計呈線性結構。那種總想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既定流程上去的課件,實際上還是體現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設計課件時,應變“線性結構”為“塊狀結果”,注意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課件能夠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進行調度,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真正成為課堂輔助教學的一朵奇葩。
有位老師講了這樣一件事情,她當時正在學習課件的制作,一時心血來潮,也算學以致用吧,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她全部使用的是多媒體教學。因為課堂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答案都在課件上顯示,上課時她只需動動手指頭,動動嘴皮子就可以了,感覺課也上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有興趣??呻A段性知識檢測后,成績不盡如人意。通過認真思考她認為是多媒體的濫用造成的。多媒體的使用,剝奪了教師和學生思維的過程,省略了對文本的解讀,遠離了語文教學提高素養的宗旨,學生的語文課只需看一看、聽一聽,最多寫一寫,完全用來休閑,卻把最重要的活動——思維活動的時間給省去了。所以多媒體一定要用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做到有節有度。
總之,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必須讓學生大膽思考,積極踴躍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語文奇境的探索和渴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課堂成為有生命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唐儼.高中語文閱讀學習策略的探究[J].語文學刊,2016年11期.
[2]劉曉穎.高中語文閱讀體驗教學及其有效性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年6期.
[3]孫云霞.高中語文個性閱讀應用與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