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祥
現如今,隨著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有了明顯的提升,這對于推動農村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維護社會穩定以及助推現代化建設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農業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在農村集體的資產、資金、資源管理方面,出現了諸多薄弱環節。因此,要切實管好農村集體“三資”,維護好集體經濟與農民合法權益,通過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進而提升農村經濟實力,推動農村經濟的向前發展。
1 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現狀
1.1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國家對于農村經濟發展高度重視,使得如今農村的民主管理制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仍然存在,不僅阻礙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管理,還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實力的提高。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村集體資產的發包過程中程序難于規范,以致于村民的合法權益遭受了侵害。
1.2 財務管理有待規范
在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財務管理短期內難于規范,容易出現賬目含糊不清、收支款項無法匹配、集體資產流失等問題。此外,還有部分村級代理會計人員,綜合業務能力急需提高,會計報表數據難于完整、精準;或是購置的固定資產未按規定會計制度入賬,集體資產流向不明;還有部分村集體資產出租之后,并未簽訂合同或合同條款不完善,導致集體資產難以保值增值。
1.3 監督職能有待加強
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中,民主監督職能較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黨內監督機制和村民民主監督機制有待融合;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職能有待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部門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實際情況掌握不夠全面。
1.4 村務公開有待推進
在農村中,農村集體的“三資”管理情況公開難于到位的現象很普遍,大多是村務公開的內容過于簡單、籠統、片面,不能夠完整反映出真實情況;村集體村務公開意識不強,缺乏做好村務公開工作的主動性,難于達到村集體村務公開的效果。
2 如何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提高農村集體經濟實力
2.1 加強制度建設
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首先要構建相應的規章制度,如制定并嚴格執行收入與支出管理、預算管理等規定。在制定過程中,要根據科學合理的原則和農村的實際情況,確保規章制度能得到有效的落實;充分發揮鄉鎮村集體會計委托代理中心、合同管理中心和招投標管理中心的職能;將各村集體資金、資產與資源管理納入到村務重大事項當中,切實保護好村集體和農民群眾的合法利益。
2.2 規范村集體財務管理
實際上,當前的農村財務管理不夠規范也難于規范,需要完善財務管理模式,這也是提高農村經濟實力的有效措施:要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高的財務管理隊伍,在崗人員應具備資格證書,并且上崗之前需經過專業培訓,同時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嚴于律己;要充分發揮村帳鄉管的作用,在保證農村集體資金所有權不發生變動的前提下,借助鄉鎮管理機構的力量,實行“三資”委托管理制度;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部要不斷進行自我隊伍建設,實現自我優化與創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職責,推動農村經濟實力的提高。
2.3 全面落實民主監督
只有嚴格落實好民主監督機制,才能夠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的監督管理。村民要用票選的方式依法選出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監委會成員要有懂財會與管理方面專業知識的村民,在村委會制定集體財務計劃與管理制度時,不僅要全程參與,還應對決策與財務支出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進行指出,甚至可以否決;村務監督委員會還應對涉及到財務收支與集體經濟的相關事務進行全面審核,履行好監督管理的職責;強化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監督,同時加大對村級集體資產的審計力度。鄉鎮政府也可組建審計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村級資產進行全面的檢查,并且將最終結果納入到對村委會與村干部的年終考核指標當中;在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工作當中,防止走過場、流于形式、只停留在表面上,不僅要對村干部的離任與任期進行全面審計,還應對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予以指出,除了提出審計整改意見外,并且要及時提醒有關主管部門加大懲處力度。
2.4 全面推行村務公開
在當前的新形勢下,農民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相關情況的知情意識愈發強烈,對于村集體“三資”管理況村委會也有義務進行公開,因此,要讓一些村務公開透明化,將村級集體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公開,隨時接受村民的監督。同時針對村務公開還應制定些硬性規定,對這些公開內容進行規范,確保村務公開的真實性、全面性與具體性,確保村務公開得到全面監督與規范。此外,為確保村務公開的透明化、常態化,還應采取多渠道、多樣化的公開形式,如通過公布欄、村廣播、手機短信等,實現村務公開的全覆蓋。
綜上所述,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的管理,是當前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高農村經濟實力的有效渠道。通過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分析,不難看出其中針對“三資”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對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以重視,并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逐步民主化、制度化與規范化,進而提高農村經濟實力,實現共同富裕,確保農村和諧穩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