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娟
金秋九月,在嘉蔭縣廣袤的田野上,金燦燦的稻田、黃澄澄的玉米和大豆在陽光下熠熠發光,孕育著豐收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省考察時指出,要以穩定糧食生產為抓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嘉蔭作為黑龍江省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在振興轉型發展之際,深度挖掘自身農業優勢,真抓實干謀振興,創新實踐闖新路,努力走出嘉蔭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子。
1 調結構、保生產,農業調整有新路
按照“尋找機遇、打造亮點、拓展優勢”的思路,抓重點、攻難點,聚焦實體,打好“組合拳”。
1.1 繼續擴大優質高效作物種植面積
種植業結構調整要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愿,引導農民科學調整玉米品種,調減玉米面積,鼓勵農民擴大水稻面積,適當增加雜豆種植面積。
1.2 持續壯大特色產業規模
引導農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全力打造棚式蔬菜示范、黑木耳示范等一批高效農業種植區、特色農業集中區、現代農業示范區。以擴規模、創品牌為目標,推廣新的木耳種植技術,擴大香菇、猴頭等種植規模。
1.3 加快推進農業對外合作
繼續實施對俄農業開發相關優惠政策,鼓勵赴俄農民擴大在俄土地耕種規模,促進外向型農業穩步發展。
2 轉方式、促機制,農民創業有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講話時指出“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現有耕地的基礎上,要讓嘉蔭農民富起來,尋找創業渠道就成了重點。農民創業是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一個新增長點。
2.1 首先要營造農民創業政策環境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扶持創業創新的各項政策,推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農業農村補助項目等向創業農民傾斜,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搭建農民創業創新平臺,依托現有農業產業園區、示范區,選擇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社會公信力高、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示范基地開展農民創業。
2.2 其次要培養農民創業帶頭人
大力開展現代農業創業培訓,培訓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領辦人、農民經紀人、農業企業負責人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人才。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由主體生產向全方位經營主體轉變;引導合作社向加工、銷售等服務領域擴展延伸。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實現土地集約化經營。
2.3 再次要建立農民創業工作推進機制
建立嘉蔭縣扶持農民創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完善上下協調的農民創業組織領導體系。著力發展休閑農業,積極開展最美休閑鄉村田園、休閑農業星級示范、特色景觀名鎮名村示范創建活動,培育休閑農莊、休閑農園,開發鄉村休閑度假產品,發展到村到戶休閑項目。改革盤活農村土地、房屋、林權等“沉睡”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3 促轉型、強生態,農村美麗有抓手
習總書記曾在講話時指出“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嘉蔭縣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實施“四美五改,美麗宜居鄉村”行動為載體,堅持示范引領、提高標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扶貧攻堅、搞好鄉村旅游、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結合起來,五位一體、統籌推進,突出地域特色,尊重農民意愿,建立長效機制,基本實現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全面提檔升級,為建設生態嘉蔭、美麗宜居嘉蔭奠定堅實基礎。按照“生態養息、壯大實體、特色富民、帶動周邊,打造民俗旅游名村”的發展思路,在保持農業平穩增長的前提下,鼓勵農民利用農閑時節大力發展特色民俗旅游業,實現了民俗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按總書記“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把嘉蔭出產的所有入口產品,如大米、黃豆等谷物,蘑菇、木耳等食用菌,及肉、奶、蛋及其深加工產品全部整合起來,推出冠以嘉蔭的綠色品牌或特色品牌,形成拳頭,推廣到全國,將占領更大的市場。繼續在綠色品牌上下功夫,做實事,真正將總書記講話精神中的“實干興邦”體現在農業工作中。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嘉蔭一直以“生態立縣、強農富民、旅貿興縣、環境靚城、和諧共享”的理念作為發展戰略,將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貫穿始終,加大政策公開與落實力度,真抓實干、創新實踐,以探索現代農業改革發展為內生動力,讓全縣農民得到更好實惠和更多獲得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