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芳
近年來,孟津縣的農業科教工作,在省市業務部門的指導支持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以促進新型農業現代化為目標,圍繞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新型職業農民職業培訓、農業科技創新、三產融合發展等領域,著力推進機制創新、體系創新、管理創新和工作創新,為孟津農業的轉方式、調結構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撐,農業科教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今年5月全國農業科教工作現場會在孟津召開。
1 抓推廣條件建設,促農業服務體系完善
一是抓好縣級農技推廣條件建設。縣級農業科技服務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2015年、2016年兩年新引進蔬菜、植保專業的碩士研究生4人;加強現有人才培養和教育,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職稱14人,這些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對孟津農業科技創新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起到了非常關鍵作用。投資150萬元,購置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設備,并成為洛陽市兩個縣級“雙認證”縣之一,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自檢室達到15個。投資120萬元,完善了土壤肥料檢測設備,建立了10個土壤墑情監測點,建成13個農業氣象信息服務站。縣農技站流轉土地100畝,建立了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試驗基地。
二是抓好鎮級農技推廣區站建設。整合項目資金225萬元,建成鎮級農技推廣區域服務站5個,每個建筑面積382平方米,每個區域城站服務兩個鎮??h財政投入資金100萬元,對每個區域站的辦公設施、服務設施、培訓設備以及必要的生活設施進行配套。在科技人員配置上,共定崗定編50人,每個區域站10人,按需設崗,責任到人。設置農技推廣、農機推廣監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崗位。在制度管理方面,建立了農技推廣區域站工作制度,完善了以“包村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對區域站人員實行“業、能、勤、績”的目標考核機制,實行縣農業部門、鎮政府、當地農民三方考評的辦法,工作人員績效工資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會盟區域站站長梁治國,自己駕駛大型打藥機,為農民進行小麥病蟲害防治服務,受到當地農民稱贊和好評。在隊伍素質提升方面,聘請省市專家為縣站、區域站科技人員進行新技術、新知識、新能力培訓的同時,組織部分科技人員到西安楊凌、江蘇綠港、河南農業大學進行培訓觀摩,開闊眼界,擴展視野,學習現代農業高新技術。2016年派出學習人員32人次,農業物聯網技術、設施蔬菜無土栽培技術等農業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2 抓科教條件建設,促培訓平臺完善提高
一是優化校點布局。以孟津縣農廣校為主體,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園區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建立既有教學場所,又有實習實踐場地的農民田間學校,目前已建成8所。這些學校大都分布在產業集中,針對性、示范性強的孟津京孟種植業合作社,洛陽洋豐果品有限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地上。
二是優化師資隊伍。除了聘請河南科技大學、洛陽農科院的教授專家作為外聘教師外,孟津農業系統有豐富理論實戰經驗的16名正高級、副高級農藝師作為骨干教學力量,把農業園區的技術員作為實踐指導老師,形成了土洋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培訓力量。
三是優化專業結構。根據各個農業園區、農業企業需求狀況,開設了現代農業生產、農民合作社經營、設施蔬菜、果樹園藝工、蔬菜園藝工、農村信息員等專業,同時在培訓中,還應學員要求進行存針對性的授課,學員需要什么,想學什么就培訓什么,達到學了就能用,用了就有實效的目的。
四是優化田間書屋。每個田間培訓學校都建立了一個可容納30人閱讀的農廣田間書屋,每個書屋配各種植、養殖、農民創業、農業電商等書籍5000余冊,實用技術光盤1000余張,方便學生及周邊群眾借閱學習。白鶴鎮范村村民范景濤自農廣書屋建立以來,每周都到書屋閱讀關于草莓種植方面的書籍和光盤。經過不斷學習鉆研,他種植草莓大棚36畝,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3 抓培訓方式創新 , 促培訓效果提升
在培訓工作中,我們積極探索完善“集中授課、現場觀摩、跟蹤服務”三段式培育模式新內涵,分班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輔導員制度。落實點位教學,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突出培育個體學員的針對性,采用“固定課堂”、“流動課堂”和“田間課堂”等相結合的方式,組織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戶,按培訓作物的生產周期,分別對培育學員開展“一對一”、“ 一對幾”的理論與實踐培訓。推廣現場教學,依托田間學校和農業示范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為“準職業農民”提供實地觀摩、對照總結、調整思路的現場學習樣板。開展網絡教學,借助“農業科教網絡書屋”云平臺和“孟津縣新型職業農民微信群、QQ群”等移動互聯“空中課堂”,對培育對象開展網上輔導、信息服務、跟蹤管理和考核評價。據統計,微信、QQ入群學員已達200余人,政策和技術宣傳達1500余條,得到了廣大學員的高度認可,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洛陽洋豐果業有限公司即組織園區人員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又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由參加培育前400余畝的種植面積發展為800余畝。園區瓜果通過休閑觀光和網上銷售同時進行,提高了園區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孟津縣高度重視農業科技教育工作, 為孟津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新型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動力支撐,孟津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了新的跨越。先后榮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平安漁業示范縣、全國保護性耕作示范縣、全國品牌農業示范縣等榮譽,孟津現代農業發展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十三五”期間,孟津縣農業科教工作,將不斷利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方法培育一大批新生代的職業農民,支撐農業產業轉型、功能拓展、效益提升。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為抓手,著力構建職業農民隊伍, 進一步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步伐,為農業產業扶貧與孟津高效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