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英
高芥酸白菜型油菜適宜青海省海拔2900m以上,年均溫度在0.5℃以上地區種植,既可以作為當地主栽替代品種,也可作為工業用高芥酸油菜品種利用,是本地區代替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種。
海北地區位于青海省東北部,海拔2700~3200m,屬高原大陸型氣候;無絕對無霜期,是青海省作物種植的上限區。該區長期以來種植的白菜型油菜品種產量只有1500kg/hm左右。針對這種現象,我所開展了高芥酸白菜型油菜栽培試驗,一般產量1800kg/hm?,高產達2000kg/hm?,高芥酸白菜型油菜既可以作為當地主栽替代品種,也可作為工業用高芥酸油菜品種利用,是本地區代替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種。同時,總結及編寫出較為適宜當地的高芥酸白菜型油菜栽培技術,于2014年4月由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實施,為本地區白菜型油菜產區指導今后的大田實際生產應用。
1 材料及方法
1.1 栽培試驗
高芥酸油菜北油2號是青海省海北州農業科學研究所2011年育成的油菜新品種,適宜青海省海拔2900m以上,且年均溫度在0.5℃以上地區種植,春性、早熟,屬特早熟白菜型春油菜。生育期97天,全生育期123天。子葉心臟形,葉色淡綠,心葉黃綠,無刺毛,幼苗半直立,裂葉,葉脈白,葉柄短,葉緣淺圓,蠟粉無,苔莖淡紫,苔莖蠟粉無,苔莖無刺毛,花色淡黃,花冠橢圓形,平展、側疊,雌雄蕊正常,雄蕊高于柱頭。
1.2 栽培試驗方法
試驗采取了隨機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20m2,播量為1.75公斤/畝,行距15cm。播前施腐熟有機肥22.500噸/公頃~30.000噸/公頃(1500.00千克/畝~2000.00千克/畝),純氮0.029噸/公頃~0.041噸/公頃(1.93千克/畝~2.72千克/畝) ,五氧化二磷0.052噸/公頃~0.069噸/公頃(3.45千克/畝~4.60千克/畝)。苗期結合降雨追施純氮0.015噸/公頃~0.030噸/公頃(1.00千克/畝~2.00千克/畝),中耕除草3次。
1.3 栽培試驗產量結果
2013年海北州西海鎮試驗點平均單產1.410噸/公頃~1.745噸/公頃(94.00千克/畝~116.30克/畝),門源縣試驗點平均單產1.706噸/公頃~1.834噸/公頃(113.70千克/畝~122.30克/畝);2014年平均單產1.785噸/公頃~1.935噸/公頃(119.00千克/畝~129.00千克/畝), 門源縣試驗點平均單產1.826噸/公頃~2.075噸/公頃(121.70千克/畝~138.30千克/畝)。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備耕與播種
選用麥類等作物茬口,避免十字花科作物前茬,忌連作;選擇地勢平緩,坡度≤20度,土壤肥沃,地力均勻的地塊;以秋翻春耙為主。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秋翻,耕翻20.00~25.00cm。10月中下旬地表日消夜凍時耱地。次年3月中下旬解凍時進行春耕,耕深12.00cm,耕后及時碾地鎮壓、耙耱,清除殘茬。
2.2 水肥管理
2.2.1 高位山旱地
播前施腐熟有機肥22.500噸/公頃~30.000噸/公頃(1500.00千克/畝~2000.00千克/畝),純氮0.019噸/公頃~0.031噸/公頃(1.27千克/畝~2.07千克/畝) ,五氧化二磷0.042噸/公頃~0.059噸/公頃(2.80千克/畝~3.93千克/畝)。苗期結合降雨或中耕除草追施純氮0.012噸/公頃~0.024噸/公頃(0.80千克/畝~1.60千克/畝),肥料使用符合NY/T496的要求。
2.2.2 高位水地
播前施腐熟有機肥22.500噸/公頃~30.000噸/公頃(1500.00千克/畝~2000.00千克/畝),純氮0.029噸/公頃~0.041噸/公頃(1.93千克/畝~2.72千克/畝) ,五氧化二磷0.052噸/公頃~0.069噸/公頃(3.45千克/畝~4.60千克/畝)。苗期結合灌溉追施純氮0.015噸/公頃~0.030噸/公頃(1.00千克/畝~2.00千克/畝),苗期、蕾苔期灌溉1~2次。
2.3 播種技術
選擇優質、抗病、抗逆性強并經農作物品種審定通過的高芥酸白菜型油菜品種,種子質量符合經濟作物種子油料類的要求;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
2.4 播種量
高位山旱地0.0263噸/公頃~0.0375噸/公頃(1.75千克/畝~2.50千克/畝);播種量高位水地0.0225噸/公頃~0.030噸/公頃(1.50千克/畝~2.00千克/畝);播種方法采用條播,行距15.00cm~20.00cm,播深2.00cm~3.00cm。
2.5 田間管理
高位山旱地基本保苗225.00萬株/公頃~270.00萬株/公頃(15.00萬株/畝~18.00萬株/畝);高位水地基本保苗180.00萬株/公頃~225.00萬株/公頃(12.00萬株/畝~15.00萬株/畝);蕾苔期及時中耕松土、除草。
2.6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菌核病、白粉病等,主要蟲害有黃條跳甲、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采用土壤處理和苗期人工噴霧防治。
2.7 適時收獲
機械收割秸桿變黃,80%角果變黃、變黑并開始出現脫落時,及時收割;人工收割80%角果變黃,籽粒發硬時收割;脫粒植株風干后脫粒,曬干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