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黎
鄧州市是一個農業大縣市,耕地面積257萬畝,常年小麥種植面積220萬畝左右。2017年,鄧州市小麥平均單產463公斤/畝,總產達到20.18億斤,創鄧州歷史新高。但是,鄧州市在小麥生產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障礙因素,制約著小麥生產的高產高效。客觀上講,有些區域小麥高產的基礎條件不夠完善,包括水利、水電設施配套不完善;土壤理化性狀差,土壤肥力偏低,養分不協調;農業勞動力素質下降, 種糧比較效益低, 自然災害頻發,農業防災減災手段滯后等等因素,都制約著鄧州小麥生產。從主觀上講,農民在小麥種植上還存在著關鍵技術落實不到位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品種利用上存在著不科學現象
鄧州市小麥主推品種優勢雖然明顯,但是部分農戶還存在著貪新、求異的心理,在品種利用上存在著盲目性,亂引、亂種。當前種子市場存在“多、亂、雜”現象,“多”是品種多,目前市場銷售的品種不下幾十個;“亂”是經營渠道亂,集體的、個體的、走村串戶的都有;“雜”是純度不夠,以次充好,真假不分,異名同種,這些現象造成農民在購種上無所適從。部分農民科技素質不高,不理解品種特性,隨意跟風購種,造成播期不適、播量較大等現象,使優良品種的增產特性不能充分發揮,甚者出現嚴重減產。
2 整地和播種質量差
由于鄧州氣候條件的特殊性,小麥播種期間不旱即澇,加之部分土壤耕性不好,給整地播種造成了很大困難,這種客觀條件要求秋收后趁墑早整地、早施肥、早成合。然而,部分農民存在著秋收后等時整地現象,播種時隨整地隨播種。整地過晚、整地質量差,不利于蓄水保墑、踏實土壤,容易造成播種過深,形成弱苗。特別是近些年旋耕機應用普遍,旋耕面積大,但由于旋耕與相關農藝不配套,造成耕層淺、堅實的犁底層、土壤翹空不實、坷垃多、不保墑等,影響小麥播種和出苗質量,出現播種深、扎根淺、根系發育不良等問題。在秸稈還田上,存在旋耕的深度淺,秸稈易扎堆成團,大量的秸稈集中在地表薄薄空間里,影響小麥播種和出苗。
3 施肥結構上存在著誤區
部分農民群眾在施肥上存在著誤區,重視無機肥輕視有機肥,重視氮肥輕視磷、鉀肥和微肥,重視底肥輕追肥,不懂得科學施肥,不了解小麥生長的需肥特點,盲目施肥,或者是跟著別人學,一畝地一袋肥,習慣“一炮轟”,不掌握N、P、K等養分配比,這樣的施肥方法影響了小麥的高產高效。
4 小麥冬灌增產技術沒有普及落實
鄧州市常年冬、春缺雨少雪,不利于小麥分蘗和幼穗分化。生產實踐證明適時冬灌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一般可增產10~20%,是保證小麥安全越冬的一項重要措施。然而,部分農民群眾還沒有澆越冬水的習慣,在生產上只澆“保命水”,不澆增產水。
5 小麥高產應對技術措施
5.1 合理選用品種
在選擇品種上不能求新念異,建議選用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適宜在鄧州種植的豐產性、穩產性和抗逆性兼顧的中早熟優良品種,中早茬、高水肥田的可選擇豫麥西農979、衡觀35等半冬性高產品種,中晚茬、一般肥力田塊可選擇鄭麥9023、先麥10號、LK198等品種,可以示范種植一些新品種,但面積不宜過大。
5.2 及早騰茬、精細整地
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小麥的播種質量。所以,我們必須因地制宜,精細整地,千方百計提高整地質量,達到“凈、平、碎、透、深、實”。按照“秸稈還田地塊必須深耕,旋耕播種地塊必須耙實”的要求,提高整地質量。前茬作收獲后馬上騰茬,若土壤墑情適宜,就可以施肥整地,吃窄犁細,一犁多耙,耕深達20cm以上,逐年加深到25~30cm。在整地原則上,立足一個“早”字,突出一個“保”字,落實一個“深”,“早”就是早騰茬、早整地,“保”就是保住底墑和口墑,“深”就是要加深耕層。
5.3 科學施肥
小麥施肥上應做到測土配方施肥,就是在土壤化驗的基礎上,根據小麥需肥規律和產量目標,確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缺啥補啥,缺多少補多少,這樣既滿足了小麥生長需求,也節藥了肥料,減少了投資成本。在施肥原則上,要求施足底肥,用好追肥,推廣根外追肥,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穩氮、控磷、補鉀、增微。一般來講,目標產量500公斤/畝以下田塊,畝施純氮11.5公斤,純磷4公斤,純鉀5公斤;計劃小麥500~600公斤/畝高產區,畝施純氮12.5公斤,純磷4.5公斤,純鉀6公斤;笠年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根據苗情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5.4 科學播種
播種要掌握適期播種和精量勻播,應結合土壤墑情和小麥品種特性,做到適期播種,半冬性品種如西農979、衡觀35等在10月15-20日播種,播量8~12.5kg/畝,弱春性品種如先麥10號、鄭麥9023、LK198等在10月18~28日播種,播量10~15kg/畝。小麥播種可采用等行距和寬窄行播種,土壤翹空不實地塊應播后鎮壓,達到一播全苗。
5.5 適時冬灌
在小麥越冬前,應及時組織澆好越冬水,破解制約鄧州市小麥高產的水分運籌瓶頸。根據土壤墑情,做到看天、看地、看苗情,科學澆水,可結合苗情,酌情追肥。
5.6 做好病蟲草害綜合防控
小麥病蟲草害防治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推廣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提高防效和農藥利用率。實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根據優勢雜草群落,有針對性地開展冬前化學除草,在小麥生長中后期,及時開展小麥“一噴三防”綜合防治,實現節本增效,達到防病治蟲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