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豐
鎮鄉農機基層組織是農業機械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機化管理、新技術推廣、安全監督和技術培訓的“前沿陣地”,是通過試驗、示范、宣傳培訓、技術指導、信息咨詢服務等方式,將農機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于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是農機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和紐帶,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一些結構性的矛盾和問題也依然存在,并且有些問題還不容忽視,不同程度的影響了農機化工作的貫徹落實,從而制約了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1 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機構變化頻繁,導致技術隊伍不穩定,技術素質不高。中衛市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中央“80年實現農業機械化”號召的鼓舞下,各鄉鎮紛紛建立了農機站,作為國家設在最基層的農機化事業單位。負責本轄區的農機化管理、推廣及服務。在經費上由財政支付,實行事業性質,企業管理。農機推廣工作在縣級農機部門的指導下,能夠正常運轉。自2001年機構改革,將原來的鄉鎮農機站改為“農機服務公司”,完全由自己從事經營來解決工資福利待遇,多數站由于經營不善,自行倒閉或關門,管理和推廣職能交縣級農機部門和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根據人員情況,有的未安排農機管理、推廣專職人員,有的即使安排了,也不懂技術和行業規范,形同虛設。具體的管理、推廣、服務等工作基本上由市(縣)級農機部門承擔,農機新機具、新技術推廣難度很大。2006年縣府決定再次進行農業服務體系改革,將原來鄉鎮農機管理站全部歸屬“農業服務中心”合署辦公,農機專干只留一人,將部分人員充實到其他部門,經費由財政全額承擔。作為市(縣)級 農機推廣機構,受國家體制的影響,職數和崗位受限、很難激發他們的進取意識,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從而給推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難度。
1.2 基層服務組織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基層農機組織機構的完善。鎮鄉農機激增組織自從上世紀80年代大搞農機的政治氛圍中,各鎮鄉紛紛建起了農機管理站,設立了辦公場所(鎮鄉政府指定的房間),人員和辦公設施進行了的充實,人員工資在農機事業經費按照編制又財政劃撥給鎮鄉,沒有專項事業經費的投入,使許多先進適用的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無法引進和開展試驗示范,從客觀上制約了現代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1.3 人員指數減少,政府抓考核,中心工作沖淡業務工作,使農機專干不專業。 2006年將原來鄉鎮農機管理站全部歸屬“農業服務中心”合署辦公,農機專干只留一人,將部分人員充實到其他部門,鄉鎮一級管理服務站,也隨之取消了,根本找不見農機管理服務的牌子,原有農機在編人員也成了鎮(鄉)固定的包村干部,整天圍著鎮政府的中心工作轉,根本無暇顧及農機化管理服務。今年在中衛市山坡頭區試點將鎮(鄉)一級農機技術人員,劃歸業務部門歸口管理,但鎮鄉還保留30%的考核權力,由于過去形成的慣例,這些人員還是被指派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包村,整天還是圍著中心工作轉。
2 建議與措施
2.1 分析形勢,理清思路,創新機制 農機服務體系,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農機服務產業化的載體和中堅力量。要以《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農業技術推廣法》為依據,大力宣傳農機化的地位重要和作用,大力發揮農機推廣體系的公益性職能,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及財政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堅持立足農機,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的方針;以農機化的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以農機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業規模化經營為指導思想。將現有的鎮鄉農機的人力和物質資源重新整合,設立農機服務片站,組建新型農機社會化合作服務組織。以創新機制,提升功能為目標,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新設備的推廣應用。逐步形成政府與市場互動發展,互為補充的農機推廣新格局。
2.2 鼓勵和吸納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機技術推廣。 鎮鄉農機管理工作要以片站為基礎,組建新型農機社會化合作服務組織。使農機推廣工作由主體單位獨立承擔變為社會廣泛參與的市場化運作。做到突出重點,分類指導,使其成為規模適度,設施配套,功能健全,并能夠承擔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試驗、示范、推廣等職能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龍頭組織。每個片站培育2~3個農機化專業服務組織,以先進科技技術保障和支持他們用好農業機械,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輻射帶動作用,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推廣效應。
2.3 加強目標考核,建立激勵機制 鎮鄉農機人員統一歸口管理后,首先要解決激勵機制及考核辦法缺位的問題,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機科技人員將農機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積極性。推行農機科技工作創新獎勵制度,可以支持和鼓勵農機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有償服務,實行目標考核,超目標有獎,完不成有懲的考核辦法進行約束和調動他們的推廣積極性。 隨著農業生產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農機改革的深化,組建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之一。
農機服務組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機社化會服務的重要載體。農機基層服務組織建設不僅是農機化事業本身發展的要求,更是整個農業實現現代化生產的重要環節。它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把農民引向市場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一條有效途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