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花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一切生產的基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加快了農業向現代化轉變的步伐。
1 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1.1 農業機械擁有量明顯增長,作業水平也進一步提高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擁有量呈現出明顯增長特點,尤其是大中拖拉機的數量增長迅速,小型拖拉機數量也顯著提高。同時,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播種面積和機械播種水平都取得了明顯的提升,進一步促進了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1.2 農業服務隊伍不斷擴大,素質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農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對于農業生產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促進農業機械化順利實施的有效措施。隨著人們對于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高度重視,我國整體農業服務隊伍不斷擴大,素質水平也大幅度提高。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服務領域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已經拓展到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全過程。
2 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政府對于農業機械化重視程度不夠
就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實際情況來看,政府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對促進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以至于,農業機械化得不到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且農業相關部門對于農業機械化宣傳力度不夠,從而造成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2.2 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目前許多人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造成國家政策性投資和補貼比較少,農業機械化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實際農業生產的需要。另外,國家對于農業機械的投入數量不平衡,導致一些大型的農業機械難以實施,農業生產技術得不到及時推廣,造成農業生產的進一步落后。
2.3 農業機械化服務以及監督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不平衡,國家對于農村經濟建設中的服務項目還比較少,從而造成農業機械化服務領域不夠,作業發展不平衡,進而造成機械化水平嚴重降低。除此,由于我國農業機械化監督體系不夠完善,從而造成農業機械人員不能及時的鑒別機械質量,農業機械市場混亂,為農業機械化發展增添了更多的困難。
3 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因素分析
3.1 經濟和經濟環境因素
農民自身的文化素質水平,農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以及農業得產值等都是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就目前的數據分析結果來看,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進一步加快和促進農業勞動力的轉移,使得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能夠穩定的向非農業方向轉變,進而有效的推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2 勞動力因素
3.2.1 農業生產規模比較分散,阻礙農業機械化發展。
由于農業生產在時間上容易受到季節的影響,空間上分布比較分散,從而造成農業生產規模不經濟,阻礙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由于土地面積有限,農村勞動力得大量存在造成了土地的分散經營,土地規模越來越分散。雖然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由于土地沒有得到集中配合,從而無法進一步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益,進而阻礙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2.2 大量剩余勞動力影響農業轉移。
近年來,由于農業生產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開始用機械代替傳統的人力畜力,以此來提高農業生產率。但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城市容納能力有限,使得大量剩余勞動力存在影響勞動力轉移,嚴重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3.2.3 農民整體文化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農業機械化發展。
農民勞動力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農村勞動力發展情況,為此,我國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每一個農民都能夠接受到文化教育,掌握最基本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勞動力水平,這樣也可以相應的提高轉移規模,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3.3 土地資源因素
土地作為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對于農業生產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比較大,增長速度還比較快,造成人均土地資源數量比較少,適合耕種的土地數量大幅度下降。
3.3.1 經營規模比較小,不利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農業產業化要求農業必須與其他產業有效的結合起來,在有關技術、經濟上相互協調,實行一體化經營與管理。目前我國存在許多分散的小手工勞動,阻礙了農業產業化步伐,阻礙了農業機械的使用。為此,我國政府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確保農業經營規模結構合理,從而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為我國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3.3.2 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進一步阻礙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也應該及時的做出相應的調整,從單一結構向著三元化結構發展,使得農業生產更加突出質量和效益,追求更高的品質。農業規模對于農業產業結構的轉變以及農業機械的使用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為此,一定要及時的拓展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從而有效的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為我國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我國目前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指出了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因素,最后得出:只有及時制定出有效的監督機制,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調整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加大政府對于農村機械化發展的重視程度和資金投入力度,從而真正使得土地得到有效的使用,獲得更多的土地規模經營效益,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為我國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