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洋洋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各種品種、年齡的雞都能感染,雛雞感染該病后通常表現為急性經過,典型的臨床癥狀為腸炎和灰白色下痢,成年雞則表現為局部感染,部分病例表現為慢性隱性感染。本病為一種很常見的傳染病,一旦發病可導致雛雞很快死亡,產蛋雞產蛋減少或停止產蛋,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1 流行病學
該病的傳染源主要為患病雞和隱性帶菌雞。傳播方式主要為垂直傳播,也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眼結膜以及交配而進行傳播擴散。不同品種、性別、年齡的雞都能被該細菌感染,特別是2周齡以內的雞感染后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成年雞感染后多表現為慢性或隱性經過,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新傳入本病的雞場比曾發生過該病的雞場發病率高,傳播速度快。該病的發生無典型的的季節性,但以冬春季節育雛旺季多發。
2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2.1 雛雞
一般呈急性經過,發病高峰期多在7~10日齡。臨床癥狀主要為排稀薄白色糨糊狀糞便。部分病例呈現失明或關節炎、跛行,最后常由于呼吸困難和心力衰竭導致死亡。剖檢病死雞發現全身脫水特別嚴重,眼睛下陷,雞爪干枯,肝臟充血腫脹變大、上面可見黃白色小壞死點,肺臟呈現灰褐色、肺炎,內有壞死灶(白痢結節)。盲腸、心肌、肌胃、腸管等部位有時也能發現隆起的白色白痢結節。
2.2 青年雞
患病雞通常為患病雛雞沒有徹底治愈,逐漸演變為慢性。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拉黃色、黃白色或綠色稀糞,該病歷時較長。剖檢患病或病死雞發現肝明顯腫脹變大,質地較脆,心臟表面可見有黃白色結節,比較嚴重的病例發現心臟出現變形,肌胃和腸管等部位有時也可見到白痢結節。
2.3 成年雞
通常表現為慢性或隱性經過,多數病歷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產蛋母雞通常產蛋量減少。剖檢病雞時一般表現為卵巢炎和輸卵管炎,部分病例卵泡內容物呈液體狀或干酪樣?;疾」u則呈現為辜丸發炎、睪丸萎縮變得小而硬。
3 診斷
根據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一般能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一步結合實驗室檢測方法進行。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為細菌學診斷和血清學診斷。
3.1 細菌學診斷
采集患病、死雛雞的肝、脾、肺、未吸收的卵黃及其它其它嚴重病變組織,成年雞采集卵巢、輸卵管和睪丸等或其它嚴重病變組織,經無菌搗碎處理后接種于麥康凱培養基進行細菌學診斷,48小時后若出現邊緣整齊、表面光滑的無色透明的小菌落即可確診。
3.2 血清學診斷
采集患病雞血并離心得到血清,進行平板凝集試驗。具體試驗方法為在玻璃板上滴加雞白痢沙門氏菌抗原和離心得到的雞血各50微升進行充分混合,室溫靜置1~2分鐘后觀察結果。如果出現凝集者判定為陽性,否則判定為為陰性。
4 防治措施
4.1 加強管理
日常的飼養要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和隔離制度。對于該病曾經發生過的老疫區,對種雞要定期進行嚴格的全面檢疫,對發現的陽性及可疑病例及時淘汰。發現疫病疫情時,應按照《動物防疫法》規定,立即執行嚴格的隔離控制措施,并對患病動物立即進行淘汰,對病死動物連同排泄物等都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使用工具、雞舍等要進行嚴格消毒,以防疫情擴散。種蛋要選擇來自無疫病的養殖場,進行孵化時可以用2%來蘇水進行噴霧消毒。孵化房及所有使用工具,在使用前要用甲醛嚴格消毒。
4.2 藥物防治
預防:1~3日齡的雛雞給予0.01%高錳酸鉀溶液,連續1~2天,可以很好的促進卵黃的吸收,增強免疫力,雛雞7日齡左右用0.02%呋喃脞酮飲水或于飼料中拌入0.02%的呋喃脞酮或0.5%的磺胺類藥物,可以有效預防雞白痢沙門氏菌的發生。
治療:對于患病雞治療措施如下,每千克飼料中加入1~5克土霉素,混合均勻,連續給藥7天,一般該病就能得到很好地控制。也可給予痢特靈,按照每克飼料加入1~2克,混合均勻,連用5~7天。病情嚴重時劑量加倍。該兩種方案也可配合中藥治療,將黃柏100克,黃連100克,大黃50克水煎取汁,10倍稀釋后供1000只雞飲水,1次/天,連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