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華
摘要: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較快,已經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吉林省的職業教育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從整體上看還存在一些問題,還不能完全適應我省的經濟發展需要。在這個關鍵時期,進行“吉林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優化”研究探討就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職業教育體系吉林特色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005-02
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和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多數青年打開成功大門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幾年來,吉林省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在提高社會勞動者素質、改善民生、促進就業以及推動我省各方面現代化建設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但是從宏觀上看,吉林省的職業教育還不能真正適應我省的經濟發展需要,職業教育整體結構還不夠合理,職業教育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因此迫切需要進行職業教育體系改革,即進行具有吉林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優化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吉林省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
(一)統籌全省師資建設整體規劃
根據吉林省的實際情況,制定全省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整體規劃。爭取到2020年。全省各級各類職業院校中的“雙師型”教師占整體專業教師的比例達到60%以上;同時完善職業院校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評聘辦法,使得真正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享有真正的待遇:另外,通過向企業招聘,可以把企業一線的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高技能的能工巧匠吸引到職業院校中來。增加職業院校中高層次技術技能型師資的比例。目前吉林省實行的“長白山技能名師”政策已見成效,不少來自于企業一線的技術能手、技術標兵走進職業院校。承擔起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任務。他們的到來使得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能力大大提高。以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16年我校引進了3名“長白山技能名師”。他們目前分配在不同的專業,主要承擔本專業的實踐教學。他們的到來,使得專業師資隊伍的實踐教學水平迅速提高。專業教師向他們虛心學習,整個專業形成了非常好的氛圍。另外,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生產實踐培訓,或者根據專業特點進行定向培養,從而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培養質量。
(二)打造一支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各級各類職業院校要根據吉林省的區域特點,制訂出我省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標準。進一步完善“雙師型”教師的認定辦法,真正建設出適應我省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的專業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鼓勵現有的中青年教師通過參加專業培訓、生產實踐、技能競賽等各種途徑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新錄用的專業教師應該到企業實踐一年以上再走上講臺,同時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可以從企業、行業聘請一些在職的能工巧匠或退休人員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兼職教師的總人數控制在教師總人數的20%以內。校內的專業教師每兩年到現場實踐的時間總長不少于2個月。
(三)重視職業院校教師素質的提高
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一些教書育人的楷模評選活動。比如我校“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每年開展的“三育人”評選活動,應該讓企業、行業、社區、學校和學生都參與到每一位教師的師德師風評選活動中來;每年還可以評選出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優秀教學團隊等;也可以依托企業、行業或職業教育集團等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一些教研或科研活動,支持每一位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科研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等一些實驗項目;加強每一位教師的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并將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納入到每一位教師的業務考核中來。這樣可以普遍提高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教學能力,從而提高我省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
二、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提高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職業教育應該以學生為本,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創業就業能力以及今后可持續發展能力。強調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努力營造和生產過程相似的實踐環節及情景,加大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比重。到2020年可以達到70%左右;同時推行現場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大力開展各級各類職業院校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重視“雙證書”制度的推行,即每一位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獲得學歷畢業證書的同時,還應該獲得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爭取在現代服務和加工制造等專業領域選擇一些院校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
(二)加強職業院校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職業院校要事先做好規劃,引導各種社會力量,通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企業入校等多種方式,努力搞好統籌規劃、合理整合、多方籌資,加快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建設一批可以公共使用的兼具教學、科研、生產功能的實訓實習基地。
(三)提高職業院校的信息化水平
以最快速度建立吉林省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建成吉林省可以覆蓋全省的公共服務平臺和數字化資源庫。完成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盡可能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鼓勵各級各類職業院校開發與本專業相配套的一些虛擬仿真系統,努力建設專業核心課程的院級、省級、國家級精品課,并開展一些生產過程和教學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建設。
三、進一步完善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府部門的領導作用
各級政府部門要把大力發展吉林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放在重要位置,作為主要工作來抓,堅持以政府統籌地位為主、社會主要參與的管理辦法。省有關各級部門要運用政策、規劃等手段加強對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協調組織和分級指導,政府部門盡快進行職能轉變,財政部門、發展改革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等要各負其責,彼此協調,一起推進我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
(二)完善政策激勵資助辦法
鼓勵社會力量進行投資、出資幫助職業教育的發展,落實財政貼息貸款等政策。從而健全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的融資機制。一般企業可以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來提取培訓教育經費,而企業提取的這些培訓教育經費用于本企業一線職工培訓的比例不少于60%。各企業部門要依法正確使用收取的這些培訓教育經費。同時還可以探索利用吸收國外資金來發展職業教育。比如學校可以與國外一些職業院校進行合作辦學,收取國外留學生的學費來發展我們自己的職業教育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對于從事國家規定的一些特殊工種的勞動者。要求他們必須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取得職業培訓的合格證書以及職業資格證書。企事業用人單位和黨政機關不但不應該歧視職業院校的畢業生。還應該努力提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薪酬水平。建議企業還應該設立高技能人才特殊崗位津貼和職務津貼,并且對那些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高技能人才進行表彰和獎勵。大力宣傳高技能型人才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貢獻,不斷提高職業教育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