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摘要:互聯網與證券行業的結合是現代金融發展的重大方向。本文闡述了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影響及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證券行業業務應如何調整,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行業 影響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082-01
一、互聯網金融主要模式
1.網絡金融產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使移動支付成為可能,這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發展。其中保險理財是最早進入電商平臺的金融產品。各大銀行于2012年陸續開展了網上支付和業務辦理平臺,各種基金、信托產品在各大銀行網頁都可查詢。金融產品銷售渠道開始向網絡平臺轉移。
2.第三方支付平臺
網絡交易的便捷性是其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自2006年開始,每年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數額逐年翻倍,截止到2012年,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額達到38039億元。2016年底,國有銀行對支付寶、微信錢包等互聯網支付平臺的轉賬數額采取了一定限制。足以看出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影響。
3.P2P網絡貸款
P2P也稱“人人貸”,是指個人通過具備資質的網絡平臺,實現借貸行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網貸平臺已有2000多家,交易額超過200億元。
二、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影響
1.改變證券行業價值實現方式
互聯網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使互聯網金融的交易主體、交易結構發生了變化,導致券商傳統價值的再造。基于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社交網絡等平臺產生的大量數據,使金融網貸迅速發展。阿里小貸正是基于大數據對小微企業信用挖掘而產生的,極大地滿足了客戶對證券服務的個性化需求。
2.引發財富管理的“渠道革命”
互聯網成為券商改變傳統運營模式、拓寬營銷渠道、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模式。網上開戶、業務辦理快捷方便,且傭金率下降,這迫使券商經紀業務向信用中介和理財業務終端轉型。不久的將來,財富管理平臺的參與者將趨于大眾化和普遍化,滿足客戶對證券產品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將成為券商服務的主要內容。
3.弱化證券行業金融中介功能
傳統的金融中介具備兩大功能:一是通過專門技術降低資金交易風險:二是通過信息處理緩解投資者與融資者間信息不對稱的狀況。這兩項功能都依賴于金融中介強大的數據搜索和信息處理能力。而這些正是當今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優勢。客戶通過資源共享,使證券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風險減少,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就弱化了證券行業金融中介功能。
4.加劇行業競爭
首先,互聯網技術全面覆蓋證券業務后。傭金會逐漸下降,圍繞傭金引發的新一輪價格戰將興起;其次,傳統證券向互聯網金融過渡時,將催生網絡經濟眾多衍生品,新的競爭由此產生;最后,如阿里巴巴這樣的大企業,它本身攜帶的客戶資源、數據信息就足夠大,在新一輪行業競爭中將占據優勢。
三、證券行業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
1.券商互聯網金融技術水平不足
互聯網于20世紀末興起。發展時間不長。在技術方面仍有提升空間。互聯網進入金融行業的時間不長,在產品開發方面許多技術有待完善。以證券APP為例,客戶對其要求是安全、穩定、快捷,能夠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但當前券商開發的APP普遍存在操作復雜、系統穩定性差等問題,這也是券商未來要解決的問題。
2.客戶數量和數據資源優勢不明顯
互聯網金融發展時間有限,人們對虛擬的、較大的資金交易存在不信任感,使互聯網金融客戶數量和數據資源優勢并不明顯。市場上除阿里巴巴、騰訊公司這樣的大型平臺,活躍著幾億用戶,其他小型金融平臺幾乎無人問津,而這些大型平臺的數據資源是其他小平臺無法比擬的。
3.市場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
我國證券市場起步晚。發展不成熟。因此在技術安全性能方面應多做努力,使更多的客戶愿意通過互聯網交易。
四、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對策
1.開展技術革新
證券市場從“有形”向“無形”市場過渡,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技術問題。客戶咨詢、業務辦理、意見反饋等硬性指標大多數券商都可以完成,如何保障用戶資金安全、系統穩定是客戶最關心的事情。因此券商應從用戶角度考慮,在技術層面滿足客戶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
2.探索新型模式
券商希望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增加用戶量和交易額。從而提升傭金率。換句話說所有的券商都是以賺取最大利潤為目的。但大家必須明白,證券行業從線下直接過渡到線上將面臨著很大的資金風險,如何實現平穩過渡是券商最需要考慮的事情。如今的中國產業結構正在轉型,互聯網金融作為重要突破口,是值得探索的一種新型模式。
3.提升服務水平
移動互聯網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通過智能手機則可以實現資金交易。在這種虛擬的網絡平臺上,首先政府應加大監督力度。其次向發達國家學習技術經驗,最后在服務層面上應給予用戶最大的支持。提升平臺服務水平,滿足用戶一站式消費需求。整合各種優勢資源也是提升行業競爭力的表現。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