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璇 高新怡 種雨前
摘要:網絡餐飲外賣作為一種新興的餐飲交易模式,順應互聯網時代的潮流,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如何對餐飲外賣行業進行規范,使其發展納入法制化的軌道,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餐飲外賣 O2O 監管 法治
中圖分類號:D92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068-01
一、餐飲外賣行業發展現狀
2011年8月美國的Alex Rampell提出O2O(online to offline)的概念,即移動電子商務,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使互聯網成為線下的交易平臺。2011年11月O2O被引入我國,自2013年起O2O產業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在快節奏的生活及工作壓力下,餐飲業與O2O平臺融合形成了當下滿足年輕人需求的網絡餐飲外賣行業。餓了么、美團、百度外賣等現已成為該行業的代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餐飲收人額為3.23萬億元,同比增長11.7%。且餐飲外賣訂單已經超過130億,餐飲市場規模持續攀升,預計未來中國餐飲外賣市場將是萬億(人民幣)以上規模。然而2016年的3·15晚會對餐飲外賣中“黑餐館”問題的曝光將這一行業置于大眾的目光之下。越來越多的類似問題也相繼被各大媒體披露出來。本文也將會對當下餐飲外賣行業較為突出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二、餐飲外賣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訂餐平臺存在的問題
對于網絡訂餐平臺來說。在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形勢下,要想獲取利益就需要有大批量的訂單來源,為了吸引商戶入駐對商戶入駐資質審核便注入了大量水分。另外,平臺為了追求規模。對管理層面的投入不足。形同虛設的人駐門檻使得商戶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網絡訂餐平臺為了降低成本而在后期的審查中放水。使得后期監管乏力。
(二)線下商家存在的問題
對于商家來說,商家本身的資質在入駐審核時未必符合國家規定;進駐網絡平臺時規模大小不一,同時有些商戶頻繁易址,導致后期平臺與商家的實際數據資料不符:其經營是否按照《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和《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的規定,取得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從業人員是否通過相關的認證;生產的食品是否符合國家關于食品安全衛生的相關標準……這些都存在相應的隱患。那么這些隱患下的食品質量安全勢必得不到保障。
(三)相關監管部門存在的問題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平臺接受訂單下達商家到商家生產食品這個復雜的運營流程都歸屬于監管范圍內,涉及網絡訂餐平臺、線下商家和流出食品幾方面的監管。但從前述內容來看,網絡訂餐平臺形式化的審核政策,商家入駐時的規模水平不一,均增加了監管部門的監管難度。
(四)消費者的維權問題
對于消費者來說,下單后商家的生產過程與實體消費相比,商家的店面環境、衛生狀況一直處于灰色地帶;且在訂單出現質量或配送問題時的責任承擔在商家與訂餐平臺之間相互推諉;訂餐反饋機制的不完善等,都將消費者在網絡餐飲外賣交易中置于弱勢地位;消費者怎樣維權,依據什么維權還需進一步明確。
四、對當前問題的建議
(一)餐飲外賣交易的責任界定
外賣O2O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在沒有相關立法跟上的情況下,當事人之間涉及的民事領域內的糾紛可以根據現有的民事法律規范界定權利義務。消費者通過網絡訂餐平臺購買食品后。食品提供方即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構成了一定的消費合同法律關系,而網絡訂餐平臺在這種合同法律關系中需承擔一定的連帶法律責任。或者對食品的質量安全提供相應的擔保,抑或承擔補充擔保責任。
(二)監管責任的承擔
1.行業內部的自行監管
網絡訂餐平臺作為整個餐飲外賣源頭的保障,需要承擔起食品安全責任主體的法律義務。提高線下餐飲經營者的人駐門檻。嚴格線下餐飲經營者的審查程序,完善和暢通消費者的投訴渠道。
2.外部相關責任部門的監管
在外部環境的監管中,絕大部分是通過媒體的曝光揭露行業發展的亂象引起輿論風暴進而達到行業監管的目的,我們的監管部門不能將監管責任全部推給網絡訂餐平臺,亦不能只使用禁止、取締等手段進行監督管理,而是要通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絡信息部等部門聯動監管,引導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3.相關立法的完善
《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實施后,據調查,一些過去曾被查處的網絡訂餐老問題依然普遍存在。對此,我們可以嘗試提高餐飲外賣行業內的違法代價: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統一行業的標準:細化餐飲外賣相關的法規,通過法律法規完善職責,充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