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 付瑤
摘要: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底線,近幾年來,校園內的建設日臻完善,校園內部的安全防范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對校園周邊環境束手無策,校園周邊的不良環境的影響日益明顯。本文指出筆者所在東昌區的校園周邊的治安環境、衛生環境、交通環境造成的影響及原因,并以筆者所參與的市區校園周邊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為例,提出如何綜合治理校園周邊環境,營造一個安全、整潔、有序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關鍵詞:校園周邊環境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171-01
學生的安全健康關系著每個家庭的幸福。關系著整個社會和諧穩定。學生成長過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環境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自古流傳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充分說明了環境在育人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建設安全、整潔、有序的校園及周邊環境,對青少年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東昌區政府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從師資到場室,從教學設備到校園安全環境,得到了不斷的充實和改善,校內環境建設日臻完善,這無疑給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然而,校園周邊環境卻是世風日下、日益惡化,對學校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的不良影響日趨嚴重。
一、影響學校的三大類環境
筆者從2016年初至今,近一年的時間,對全區26所學校(幼兒園)周邊環境隱患進行了全面排查,結果發現,有18所學校(幼兒園)存在安全隱患,共26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治安環境方面存在隱患
主要是部分學校周邊有農貿市場、市集,人員成分復雜,極易與學校(幼兒園)、師生發生沖突。比如靖宇小學校門前有早市,商販經常占道擺攤,來往車輛多,人員復雜,學生上學存在安全隱患,第三實驗小學、東昌區幼兒園,周邊都有類似的問題。
(二)食品衛生方面存在隱患
主要是不規范的飲食店多,條件簡陋,衛生狀況差;流動攤販多,占道經營,一無衛生許可證,二無工商執照,出售的又往往是燒烤油炸食品。極不衛生,食品安全無法保障。
(三)交通秩序方面存在隱患
主要是一些學校位于交通主干道或次干道附近,車流大、車速快,易發生交通問題。
二、現存周邊環境形成原因
筆者實地調查發現。出現以上三類隱患的學校所存在共性的問題有五點。
(一)學校自身能力有限
學校存在安全管理的盲點,無法根除校園及校園周邊安全隱患。由于學校和教師執法權限,即使發現問題,老師們也僅能對學生進行安全提醒教育,往往顯得蒼白無力。
(二)利益驅使
有學校的地方就有商機,有商機就有市場,因此校園周邊,難免會有受利益驅使的小商小販,流動攤販。
(三)學校的家庭屬性引發校園周邊交通安全問題
上、放學時,大部分中低年級學生的家長都會接送孩子,大量的家長再加上部分的私家車、出租車、接送學生專用車等,云集校園周邊,接送學生的家長和學生流就在各種車輛的空隙中穿行,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四)校園周邊缺乏有效整頓治理,監管力度不到位
雖然城管、公安、食藥監等部門多次聯合開展校園周邊整治活動,但是攤主與管理部門進行“游擊戰”“貓與老鼠的游戲”,而強制執法、攤點取締也存在法律程序、社會問題。易激起民怨等造成不和諧局面。常常出現了“管而不死,除而不絕”的不良循環現象。
(五)不可抗力因素
個別學校校門對著主干道或次主干道。地理位置的原因導致其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三、治理對策
第一,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倡導全社會來關心和支持教育。第二依靠學校自身力量,增強防控能力。以強化內部安全為核心。全面加強學校安全整治。發揮學校在校園管理中的作用。學校可組織各種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從而增強其自制力、分析判斷能力和樹立學習的信心。第三,必須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園周邊環境。只有安全穩定的環境,學生才能安心努力地進行學習,教師才能積極投入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從長遠的意義而言,有效保護學校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不僅直接關系到青少年學生的安全健康成長。更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安寧和整個國家的繁榮穩定。第四,堅持不懈地抓好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為學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周邊環境。在今年的整治行動中,交警部門已對校園周邊各類交通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同時加強了校園周邊交通疏導,但上學、放學期間部分校園周邊交通仍有擁堵現象發生:流動商販易產生反彈的現象,校園周邊流動商販整治難度較大。這就需要學校與相關部門緊密聯系,及時溝通,持續加大嚴抓嚴打力度,努力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方凈土。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