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528200)黎銓初 李其金 麥耀海 黎健君
目前我國剖宮產占全年分娩比率的30%左右,且這一比率呈上升趨勢[1]。剖宮產術中麻醉的方式,不僅影響到手術的安全,還會對新生兒和產婦的預后產生影響。目前臨床上剖宮產術的麻醉方式主要采用腰麻為主,臟器神經分布方式決定了單純的腰麻不能完全阻滯內臟術中的牽拉反應[2]。現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對術中的牽拉反應有一定的抑制制作用,但在輸注階段可能出現血壓不穩定與心跳較慢[3]。本文通過輸注不同劑量的右美托咪,分析對剖宮術中牽拉反應的抑制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8于我院進行剖宮產術的產婦(初產女、足月、單胎)800例,年齡范圍19~34歲,平均年齡(27.6±3.8)歲,體重范圍58~83kg,平均體重(66.7±8.9)kg,ASA分級I、II級,隨機分成4組(A1、A2、A3和對照組)各200例。排除標準:娩出胎兒應用縮宮素或欣母沛產婦,及其他心、肺、腎功能障礙產婦。四組患者在年齡、身高、體重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附表1 四組產婦牽拉反應分級對比

附表2 四組產婦Ramsay鎮靜評分比較
1.2 方法 患者術前禁食8h,禁飲6h,進手術室后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常規監測。第一時間建立靜脈通路即開放上肢靜脈。手術室環境要求:溫度區間24℃~25℃,溫度區間40%~60%。取左側臥位行脊椎硬膜外麻醉,穿刺間隙選擇L2~3或L3~4,腦脊液出現后,緩慢注入0.5%羅哌卡因2ml,同時向上置管4cm,方便術后鎮痛使用。測定麻醉平面達T4水平后進行手術,術中應用去氧腎上腺素維持血壓下降不超過20。于斷臍2min之后,采用微量泵于10min內泵入右美托咪或生理鹽水,A1、A2、A3組靜脈分別注入右美托咪0.6ug/kg、0.8ug/kg、1.0ug/kg,同時對照組注入同等水平的生理鹽水。
1.3 指標選擇 記錄三個時間點(給藥前T0、給藥10min T1和探查清理腹腔時T2)產婦的Ramsay評分和牽拉反應情況。Ramsay評分如下:1分:不安靜,煩躁;2分:安靜較合作;3分:嗜睡但能聽從指令;4分:處于睡眠狀態但可以喚醒;5分:呼喚反應遲頓;6分:處于沉睡狀態,無法喚醒。內臟牽拉評定準則:0級:產婦安靜,無不適感,無惡心嘔吐等癥狀;1級:輕度不適,惡心嘔吐,無牽拉痛;2級:告知惡心,無嘔吐,有輕度牽拉痛;3組:牽拉痛明顯,有惡心嘔吐并伴有鼓腸。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牽拉反應分級對比 如附表1所示,T0和T1時間段,四組產婦牽拉反應分級進行統計分析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T2時,A2與A3各分級與A1和對照組相比,0級分級病例數高于A1組和對照組,其他分級個數均低于A1組和對照組,A1組的3級個數也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鎮靜評分對比 如附表2所示,T0時,四組Ramsay鎮靜評分進行統計分析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T1和T2時,A2和A3的Ramsay鎮靜評分顯著高于A1和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1與對照組Ramsay鎮靜評分于各時段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現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為α-2腎上腺素體興奮劑,可作為麻醉的輔助用藥,起著鎮痛和鎮靜的作用[4]。本文結果表明,剖宮產腰麻注入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牽拉作用有不同的抑制效果。0.6ug/kg的注入量對牽拉作用和鎮靜效果影響不顯著,說明效果不甚理想。0.8ug/kg和1.0ug/kg的右美托咪定注入量,對牽拉作用的抑制顯著,鎮靜效果也有一定優勢。但是本文樣本容量及時間周期存在局限性,右美托咪定臨床用量是多少,是否會對新生兒和產婦形成影響,還需要后期進一步研究。
右美托咪定抑制牽拉作用的機制:右美托咪定為α-2腎上腺素體興奮劑,作用于藍斑核產生鎮靜效果并降低焦慮。研究表明,焦慮的存在會增加疼痛的敏感度[5];右美托咪定通過對脊髓神經元電活動進行抑制,達到阻止神經末梢遞質釋放的效果,對傷害性刺激沖動傳入起到禁止的作用,起到促進內源性阿片類物質釋放的作用,產生鎮靜作用[6]。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剖宮產術中牽拉反應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0.8ug/kg和1.0ug/kg的右美托咪定注入量,對牽拉作用的抑制顯著,鎮靜效果也有一定優勢。但是右美托咪定的最優注射量,還需要通過后期進一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