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473058)李學兆
臨床工作中,我們常見腹部胃腸肝膽外科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障礙的病人較多,對胸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情況關注不多,研究較少;而事實上全麻下肺部手術后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為數不少,可以導致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下降,康復期延長,增加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本研究旨在通過中醫個性化的辨證施治原則,利用中醫驗方承氣湯(加減)對肺部手術后患者進行干預治療,以降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不良等事件發生率,利于患者早期康復。
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行各類肺部手術(含肺楔形切除,肺大泡切除,肺葉切除,肺袖狀切除,全肺切除)患者共128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43例,年齡18~75歲,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使用承氣湯三劑,連服3天,對照組不使用任何術后輔助消化用藥,主要鼓勵患者適當的運動鍛煉,促使胃腸功能早點恢復。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具備可比性。所有入組患者均與家屬進行了詳細的溝通,對治療方法有詳細地了解。入組標準:所有入組者全部為氣管插管全麻下肺部手術,術前無重大基礎性疾病,胃腸功能正常。術中麻醉藥物用量為常規用量,麻醉手術期間無其他特殊用藥。

附表 兩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對比
對照組:術后6小時常規進食清流飲食,術后第一天鼓勵下床適當活動。實驗組:術后6小時根據患者脈相舌苔依據中醫辨證施治原則,給予承氣湯加減(主要藥物組成為大黃,厚樸,枳實,桃仁)一劑煎服,2小時后進清流飲食,術后第一天下床適當活動,連服中藥湯三劑。
3.1 觀察術后72小時內患者胃腸道功能,胃腸脹氣情況,以患者自覺腹脹,納差為標準。具體指標為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第一次排便,腹脹感。
3.2 結果 兩組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對比: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性(P<0.05)。兩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對比詳見附表。
目前醫學臨床實踐普遍認為,手術操作的創傷,麻醉方式,麻醉藥物種類,藥量,麻醉時間長短是導致術后胃腸功能恢復障礙發生的主要因素[1]。其機制主要是由于麻醉手術引起人體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導致胃腸電學活動節律紊亂使胃腸蠕動功能暫時受抑制,胃腸功能恢復障礙出現。
肺部疾病的手術治療是胸外科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具有麻醉時間長,手術創傷大,對人體生理系統影響比較廣泛的特點。臨床工作實踐中我們的確發現許多肺部疾病病人術后出現胃腸功能受損,恢復不良,無法進行個體化治療,臨床效果常常無法令人滿意。術后脾胃升降障礙,胃氣較弱,脾胃不和,加上俯氣瘀滯、手術傷及血氣經絡導致氣滯不暢,脈絡瘀阻;很好地闡明了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辨證關系。承氣湯是中藥通里攻下法的代表方劑,具有增強胃腸道平滑肌蠕動,推進運動的功能,并可增強腸容積,增加腸襻血流量,降低血管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促進壞死組織吸收及抑制細菌抗感染等功能,臨床主要用于非完全梗阻性,血運障礙性腹部疾病的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承氣湯中,大黃瀉下,攻積通便,清熱活血,通腑理腸,滌蕩腸胃,推陳致新,承胃氣降而下行之,閉者暢之,塞者通之。胃腸能下之則順,順者則安。厚樸,半夏受行氣化痰燥濕,桃仁通脈活氣,使氣行通暢無阻,既可通胃氣,又可救胃腸,既能瀉實而不傷身,又能增強胃腸動力,促進胃腸的蠕動而利于積氣的排除,有利于胃腸功能的快速恢復,抑制腹脹,消化不良的發生[2]。在我們的臨床實踐工作中,合理的利用中醫藥的傳統優勢,辯證施治,對我們胸外科肺部疾病的手術后患者的恢復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減少住院時間及醫療花費,帶來較好的臨床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