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518019)文桂芬
子宮疾病是臨床婦科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疾病。臨床治療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采用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后,為確保患者術后盡快恢復,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盡可能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1]。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間來我院婦科行全子宮切除術治療的60例患者為對象,隨機依分為甲乙兩組各30例。甲組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48.3±4.2)歲,其中子宮腺肌癥9例、子宮肌瘤12例、功能失調性出血7例、子宮頸癌2例;乙組年齡36~67歲,平均年齡(49.1±4.8)歲,其中子宮腺肌癥8例、子宮肌瘤13例、功能失調性出血8例、子宮頸癌1例。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分析。

附表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1.2 護理方法 甲組實施常規護理,乙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1)生活護理:指導患者養成正確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多補充營養物質,飲食上注意多進食高纖維食物;經常換洗內外衣褲,保持會陰干燥清潔;術后囑患者三個月內禁止同房,并適當展開會陰收縮訓練,目的是為了增強患者盆底肌肉張力。(2)心理護理:術后對患者存在的緊張、恐懼、失落、喪失生活信心等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加強針對性溝通,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加以疏導,多和患者做心靈上的交流,幫助患者樹立生活信心。(3)預防并發癥護理:①下肢靜脈血栓:注意觀察患者下肢溫度、色澤及波動情況,囑患者補充水分,加強術后康復訓練,盡早下床進行適當運動鍛煉;②皮下氣腫:術后進行8~12h延長低流量吸氧,幫助CO2的吸收,或采用腹部加壓、局部理療等方式幫助CO2排出,避免發生氣腫;③尿路刺激征:注意加強尿管護理,囑患者定時打開開關排尿,避免產生尿管依賴性,同時注意無菌操作,以免出現感染;④出血:注意觀察切口和陰道流血情況,保持切口的干燥,注意觀察陰道流血量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皮下氣腫、尿路刺激征及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自制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分級標準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十分滿意和滿意所占百分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分析,數據以百分比%表示,并用X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乙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7%)比甲組(23.3%)低,差異P<0.05(X2=3.4261),詳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甲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顯示非常滿意17例、滿意8例、不滿意5例,乙組依次為23例、7例、0例。乙組護理滿意度(100%)高于甲組(83.3%),對比P<0.05(X2=6.5492)。
子宮是女性生殖系統關鍵組成部分,常見子宮系統婦科疾病主要有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功能失調性出血等,臨床上針對子宮相關婦科疾病在治療中常采用全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但很多女性受傳統觀念影響,加上對子宮缺乏正確認知,認為子宮切除后自身存在“缺陷”,因而容易產生較大心理壓力。此外,手術作為一種有創治療方式,患者術后極易出現各種術后并發癥,影響患者預后恢復情況[2]。所以臨床上對全子宮切除患者在治療后必須加強患者的綜合護理,除了要解決患者心理問題外,還要重點預防并發癥發生,在最大程度上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本研究發現,進行綜合護理的乙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等指標均優于甲組。可見全子宮切除術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健康,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