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郭瑾潔 王明明 張陳晨
根據調查引發肺氣腫、肺心病等主要病癥是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由于病癥緩慢的進展和反復發作的特性,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造成嚴重影響[1]。本次研究通過循證護理干預應用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觀察其對生存質量和負面情緒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的資料 選擇2016年1月份~2017年1月份76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36例,女40例,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在60周歲以上;②患者經濟條件能支付醫院各個正規治療所產生的費用;③呼吸衰竭以外無其他器官衰竭狀況;④患者有一年以上慢性支氣管炎,其診斷符合WHO標準。
附表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對比(±s,分)

附表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對比(±s,分)
組別(n=38) 社會因素 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 環境因素 總分觀察組 護理前 5.6±1.7 19.5±1.9 21.1±3.5 19.2±2.3 53.6±4.1對照組 5.5±1.6 18.9±3.6 15.4±2.3 18.9±3.1 52.8±3.3觀察組 護理后 9.8±1.8 21.1±1.7 24.5±1.8 27.2±4.0 80.1±9.2對照組 7.5±2.1 17.8±1.9 20.1±3.8 22.7±3.81 69.8±8.1
1.2 循證護理的方法 護理前先要對患者的詳細情況進行了解和護理評估,結合詢證護理的要求:準確、明智、慎重,和對患者實質病癥、價值和愿望進行綜合探究,并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實行循證護理先要根據評比和判斷的思維方式來覺察患者要解決的問題;再搜索可靠且真實性較好的文獻進行分析,并用循證醫學進行水平分級和對依據分析;最后將搜集到的事例和結論用以指導實踐,并對得出的問題作出護理要點[2][3]。
1.3 觀察指標 采用情緒量表(PANAS)評價就診時到12個月后1~2星期患者的情緒狀態,分值范圍為10~50,得分越高的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生存質量表(SF-36)來測評12個月后的患者生存質量,0~100為分值的范圍,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應用單因素對觀察組和對照組12個月以后的情緒相差性進行比較分析,采用t檢驗生活質量的差異,檢驗標準α=0.05。
2.1 比較兩組患者負面情緒 干預前兩組患者就診評分均為(36.01±6.98);就診12個月后觀察組評分為(28.34±5.82),對照組評分為(31.30±6.81)。P<0.01。
2.2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的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比較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都有上升趨勢,觀察組患者上升幅度比較大,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P<0.05,見附表。
支氣管腺體增生和粘液分泌物增多是慢性支氣管炎病癥的主要特點。冬季容易引發早期較輕微的病癥,炎癥加重是在病癥的晚期,而且隨著四季變換都可能發病和長年的存在。其發病的原因復雜,許多因素都會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病癥復發[4][5]。所以在患者治療的本質上應用循證護理的干預也是非常必要的。循證護理是通過他人相關護理工作中得出的經驗和論斷,將其歸納出有效且科學合理的方法,得出臨床計劃的有效依據。使循證護理方式更有實用性和說服力,讓患者更容易接受。循證護理主要以臨床上護理問題為起點,把患者實質病癥、專業知識和經驗相結合,綜合利用間接知識和直接經驗,讓護理質量和和知識水平都有所提高。
本次研究通過循證護理干預應用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得出循證護理應用在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身上,能提高其生存質量和改善病情,更能對治療的費用有所降低,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