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450014)張偉
目前臨床上進行的血液凈化,仍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常見臨床并發(fā)癥有感染、出血、低溫以及引起過敏反應等,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極大影響[1][2][3]。本研究主要選擇在我院血液科進行血液凈化的92例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進行血液凈化的患者92例,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有男25例,女21例,年齡在40~65歲之間,年齡中位數(45.3±2.8)歲。對照組有男24例,女22例,年齡在41~64歲之間,年齡中位數(46.7±2.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各項基本資料相比較,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有對比性。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臨床效果比較(n/%)

附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n/%)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優(yōu)質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①血液凈化之前,護理人員首先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對患者進行與血液凈化相關的健康教育工作,介紹患者與自身疾病相關的知識,提高患者的依從率。②部分患者因疾病嚴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其進行開導,提升患者治愈的信心,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血液凈化工作。③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疾病類型和實際需求,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則執(zhí)行相應的護理操作。在對患者進行內瘺穿刺時,要注意操作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提升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在拔出穿刺針時,應給予患者十分鐘以上的壓迫止血,若出現出血狀況,則使用魚精蛋白止血。
1.3 評價指標和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臨床各項指標的改善情況,記錄一次性內瘺穿刺成功率,感染、出血以及肌肉痙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為患者發(fā)放關于對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處理研究數據,以(n/%),X2代表及檢驗計數資料,以t,(±s)代表及檢驗計量資料,P<0.05則表示數據差異顯著,存在可比性。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一次性內瘺穿刺成功率是93.5%,對照組患者一次性內瘺穿刺成功率是84.8%,觀察組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是8.7%,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是30.4%,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7.8%(45/46),對照組對護理的滿意度為78.3%(36/46),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隨著我國醫(yī)療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血液凈化技術越來越完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相當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后,患者一次性內瘺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傊?,在血液凈化護理中采取優(yōu)質護理措施,可以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