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華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活動的復雜程度也在日益加深,會計作為某一單位經濟活動的核算者與監督者,其職業難度在不斷提升,工作壓力在不斷加大,由此帶來的職業風險也相應增加。特別是在我國事業單位中,因我國事業單位會計起步較晚,加之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導致其會計職業風險的程度較一般的單位更為嚴峻,因此事業單位會計職業風險規避就變的更為必要。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職業;風險;規避措施
一、事業單位會計職業風險類型
會計職業所要從事的工作即通過采用專門的技術與方法,對所服務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與監督,其職業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目前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條件下,核算與監督經濟活動的復雜程度在日益加深,會計的職業難度在隨之提升,由此帶來的職業風險也相應增加。特別是在我國事業單位中,因我國事業單位會計起步較晚,加之事業單位的特殊性質,這就導致其會計職業風險的程度較一般的單位更為嚴峻。具體來說,事業單位會計職業風險主要包括下面幾種形式:
(一)固有風險
固有風險,是指由于會計本身存在的缺陷所形成的風險,該缺陷可能是由于會計理論的發展不足引起的,或是由于會計技術不先進導致的,并且,會計職業的固有風險就像市場風險一樣,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完全消除掉。
(二)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是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理解有誤或是業務處理不得當所導致的風險,該風險主要與會計人員的職業勝任能力有關。若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掌握較好,工作經驗豐富,那么該風險程度就會大大降低。
(三)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也是目前事業單位會計職業風險中較為嚴重的風險類型。道德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為謀求自身的利益而損害事業單位甚至社會公眾的利益;二是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被動地與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合作而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
(四)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是由外部客觀因素所產生的風險,通常是指會計人員所在的職業環境帶來的風險,例如: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內部審計環節缺乏獨立性以及單位外部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不足等所產生的會計職業風險。
二、事業單位會計職業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事業單位對會計職業風險的重視度不足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對會計職業風險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主要表現在會計職業道德風險上。具體來說,有些事業單位的領導認為會計人員只要把本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交易或事項正確地記錄下來就可以,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并不重要。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這是因為,職業道德建設可以作為會計法律法規或規章制度的補充,彌補其不足之處。并且,這也能起到規范會計人員職業行為的關鍵作用。特別是對事業單位來說,它們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要代表政府來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甚至有的事業單位還會參與一些國家政策的制定,因此,更需引起對會計職業風險尤其是會計職業道德風險的重視。
(二)事業單位會計獨立性缺失
事業單位的會計獨立性缺失,這主要是由會計監督職能的雙重性所導致的。盡管在目前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條件下,核算與監督經濟活動的復雜程度在日益加深,會計職業的作用越來越大,對會計人員的關注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國會計人員與其所服務的對象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系,這就導致了會計人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附于其所服務的對象。比如,會計人員的生存、職位發展等都需依賴其服務的主體,會計人員在行使其監督職能時,就會因顧忌這些因素而被動地與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合作,做出不利于社會公眾利益的事情來。
(三)事業單位內部機制不健全
首先,部分事業單位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例如有些事業單位沒有依據最新通過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來規范自身的會計核算工作,也沒有按新規定來健全單位內部的會計職業風險防范措施,即使有會計職業風險方面的防范措施也僅僅是注重與開支有關的風險控制。其次,一些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不健全。2012年,我國財政部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這一文件,以期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能力。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事業單位的領導對內控的重視程度不足加之有些內控制度僅僅站在理論的基礎上缺乏實踐操作性,最終導致事業單位無法形成完整系統的內控體系。
(四)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
一般說來,我國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財經監管的部門大致包括:同級審計、財政部門、審計署以及財政部特派辦等,這些監管部門對事業單位財務活動的約束力度不足。一方面,財政部門與行政事業單位是屬于同一級別政府領導的,因此監管事業單位的力度不足。而且財政部門對事業單位進行財務監管,通常主要涉及的是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流轉狀況方面,即使檢查出問題來,也只是要求事業單位上繳違法的財政資金以及調整相應的會計科目,所以財政部門對事業單位的處罰力度沒有足夠的威懾力。另一方面,各個級別的審計部門根據相對應的科室對同級或是下級的事業單位進行審計監督,但是因為審計人員與相對應科室的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接觸較多,這可能對審計的客觀性與獨立性造成了一定影響,從而影響了對事業單位的監管效果的發揮。
三、事業單位會計職業風險的規避措施
(一)加強事業單位對會計職業風險的重視度
首先,這要從事業單位的領導做起,事業單位的各級領導應以身作則,自覺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不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有損單位有損社會公眾利益的行為。其次,領導應轉變觀念,事業單位的機關黨委以及工會部門應注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方面的建設,加大本單位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培養力度,力求避免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出現。
(二)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可實行委派制
為了提高事業單位內部會計人員的獨立性,可以在事業單位實行會計人員的委派制。目前,我國已經有部分事業單位在實行會計人員的委派制了,目前實行的方式主要包括委派財務特派員、委派總會計師、委派集中核算的報賬會計等,但這些方式的實行并沒有有效地提高事業單位內部會計人員的獨立性。究其原因,與事業單位內部的會計人員類似,這些會計人員在單位中均處于一種從屬地位,他們的生存、職位發展等都需依賴其所服務的主體,因而影響了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獨立性,本文認為,我國可以嘗試設立一個專門的委派機構,由該機構負責招聘、委派、考核會計人員。并且,這一專門的委派機構要負責委派會計人員的薪酬以及他們的職業發展,這樣就能弱化委派會計人員對其所服務的主體的依附力度了,從而有效地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三)健全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
首先,事業單位應依據新通過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來規范本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按新規定健全單位內部與會計職業風險有關的防范措施。另外,為了降低事業單位的會計職業風險,可在單位內部設立專門的風險控制機構,任用專門的人才來管理該機構。最后,事業單位還應重視會計人員的職業勝任能力的培養,這能有效地降低會計職業人員技術風險的發生。
(四)加強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
事業單位內控體系的完善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單位內部監管力度的有效性,進而影響了會計職業風險程度的高低。因此,加強事業單位內控體系的建設是降低會計職業風險程度的又一有效措施。具體說來,事業單位若想建設強有效的內控制度,至少應滿足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利于單位內部各項工作的執行;二是滿足單位內部對日常業務的監督作用的實現;三是應保證各級組織的權責明晰;四是有利于單位內部業務考核的實現。
(五)強化事業單位外部監督力度
外部監督力度的加強,有利于事業單位會計職業環境風險的降低,對整個會計行業環境的凈化也是極為有效的。外部監督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政府監督;二是社會監督。政府的監管部門在對事業單位的財經活動進行監管時,應保持審計的客觀性與獨立。另外,對于違法違規行為,政府監管部門應加大處罰力度,以達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防止該類行為的重復發生。社會監督的實現主要靠中介機構監督作用的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在依法對事業單位進行審計時應保持審計的客觀、公正與獨立性,對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以有效發揮其社會監督功能。
參考文獻:
[1]劉萍,劉建東.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機制建設與會計職業風險[J].財會學習,2016,24:251.
[2]趙曉穎.論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J].財經界,2015,26:239-240.
[3]王愛華.淺析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防范措施[J].財務會計,2013,09:32.
(作者單位:青島市平度市大澤山鎮經管統計審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