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騰
摘 要:含油污水具有極大的污染性,對于環境、人體健康的危害較大,做好含油污水處理能夠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升水資源利用率。運用微生物處理技術予以解決則可以達到較好的應用效應。基于此,本文就含油污水微生物處理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含油污水的優化處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含油污水;微生物;處理技術;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X1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7-0004-01
1 技術原理
污水中很多物質適合微生物生長,根據氧化、還原、合成的自身反應過程,對有害物質進行降解和利用,將復雜的有機物轉變為簡單的有機物,最后將這些有機物轉變為相關能量,為微生物的發展和生存提供所需養料。專性微生物是針對某種污染水質來說的,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分離、馴化和篩選工作的開展,利用匹配的方式,來完成與該類水質相適應的聯合菌種的形成工作,通過專性實驗菌種的專性和協調作用,來實現對污水的降解,此種措施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環保工作開展。在微生物的生存環境方面,應當嚴格控制污水的鹽度、溫度及酸堿度,確保與微生物的生存要求相符合。微生物處理污水技術的實現,主要是對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的運用,將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轉移和轉化工作,不斷強化對有機物的處理,但是對污水中懸浮物的截留方面,主要是講過濾法和膜分離技術結合到一起來完成的。
2 含油污水微生物處理技術應用程序
在應用程序的工藝流程主要是有五個部分組成的,即來水氣浮設備、微生物專業反應池、固液分離設備、濾罐以及回注。水資源從放水站放出后,大約90%的油污就會被高效氣浮設備去除,這時水就會進入微生物專業反應池中,將適量微生物加入到微生物處理體系中,對污水池內污染物和油污進行生物降解處理,流出的水資源就會被運輸到固液分離設備中去,這樣就能將各種固體類懸浮物,實現高效分離,分離出來的污泥就會被運輸到污泥處理體系中,污泥處理體系中的處理工作結束,就可以利用相關車輛將其運輸出去。其中,石英砂專業過濾罐則負責開展污水的一級過濾工作,當過濾后的污水,符合相關的外輸指標時,就可以對這些污水開展外輸回注工作。
3 氣浮設備的技術參數
氣壓一旦達到相關數值,利用高壓容器時放出來的微氣泡,合理利用高效氣浮設備,這樣微氣泡、油污及污水內懸浮的污染物,三者之間就會進行碰撞,經過充分的摩擦碰撞作用之后,在微氣泡的表面層,就會直接附著上懸浮物和油污,并伴隨著微氣泡上升到水面,這樣就形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浮油。在對浮油開展刮取工作時,主要是利用刮油機來完成,通過刮油機將浮油回收到污油槽中,然后再將污油進行循環運用,這樣污水就會進入到泥水分流范圍之中,部分污水比重比較大,一般情況下,這些污水會沉降到底部,關于其刮取方法方面,直接由刮泥機來完成,分離處理工作結束后,系統污水就會直接進入到專門的微生物反應池中。在本次實驗的開展過程中,共使用三臺BGF--480型號的氣浮設備,關于水量處理的峰值為每小時450立方米,將水利的停留時間,控制在3-5分鐘。關于起伏設備的回流比值范圍是15%至25%之間,在一般情況下,進水的含油量應低于每升1000毫克,出水含油量則應低于100毫克。此外,關于懸浮物的含量方面,通常情況中,當氣浮設備處于進水狀態時,懸浮物的含量應低于每升300毫克,當氣浮設備處于出水狀態時,其含量則應低于每升200毫克。
4 實驗結果
通過以上實驗研究工作的開展,將實驗結果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對水資源未開展相關處理工作前,來水含油量平均值為每升31.9毫克,最高值為每升72毫克,含油量最低值為每升19.5毫克。來水中懸浮物平均值為每升92.1毫克,其最高值為每升103毫克,最低值為每升76毫克。
第二,通過氣浮和微生物處理工作的開展,來水含油量平均值為每升12.5毫克,最高值則是每升20毫克,最低值則為每升9.8毫克,來水中懸浮物含量平均值為每升15.3毫克,最高值為每升35毫克,最低值為每升6毫克。
第三,通過相關處理工作的開展,所排出的污水,已與普通污水指標相符合,通過石英砂專業過濾罐中一級過濾工作的開展,關于所輸出的水質峰值方面,其平均值為每升2.1毫克,最高值為每升2.5毫克,其最低值則是每升1毫克。關于懸浮物的峰值方面,其平均值為每升2.1毫克,最高值則為每升3毫克,最低值則為每升1毫克,無論是外輸的水質峰值,還是懸浮物峰值,這些都均已達到深度污水的排放指標,取得了非常顯著出油成果。
5 結語
含油污水微生物處理技術的應用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較低,所帶來的效果也較為明顯,應當予以推廣應用。在進行含油污水微生物處理過程中,還需要同時兼顧環保標準的注意,從渠道上堅持杜絕低污染物的排放,通過含油污水的微生物處理達到高效應用水資源目的,并讓節能減排滲透到水資源的利用之中。
參考文獻
[1]李海燕,臧芳.淺析含油污水微生物處理方案的具體應用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5:104.
[2]李振軍,胡建國.應用微生物技術處理油田含油污水[J].石油石化節能,2014,08:38-39.
[3]鄭雷.含油污水“微生物+膜”處理技術的應用[J].中國石油石化,2016,S1: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