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娜
摘 要:在計算機的應用方面,建筑設計是與電腦最有“緣”的藝術門類之一,電腦技術取代了傳統的設計方法;不僅更新了設計手段,而且更新了傳統的設計思想,為設計人員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高層次的創作平臺;傳統的建筑施工圖設計都是用手工來繪制,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存在設計周期長、出圖質量差、設計修改難等問題。在設計表現方面,傳統的平、立、剖面圖紙難以表達建筑師的設計理念。自從電腦應用在建筑設計中以來,無疑給建筑設計領域帶來一場空前的革命,它可以將以往單調枯燥的平、立、剖面圖制作成為集文字、圖形、圖像、視頻圖像、動畫和聲音與一體的綜合建筑表現藝術——多媒體信息技術。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建筑設計;圖紙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7-0017-01
1 在3D Studio Viz中建立模型及制作三維動畫
首先:單擊創建標簽,在控制面板中選擇二維創建控制按鈕,在Object Type(物體類型)一欄中,單擊Line(線條)按鈕,然后到場景中從頂視圖中創建幾個連續曲折的線條,作為攝影機運動的路徑。在其中選擇convert to,在展開欄中選擇Convert to editable spline(編輯樣條曲線)命令,在右邊的命令面板中單擊Editable spline(編輯樣條曲線)前面的“+”,然后彈出一個卷展欄。選擇Vertex選項,在頂視圖中路徑上面的點全部顯示出來,將這些點全部選擇。將鼠標放置在其中一個節點上右擊,在出現的快捷菜單中選擇Smooth(光滑)然后到視圖中將這些點逐一調整,使整個路徑變得光滑。切換到前視圖。單擊創建標簽,在控制面板中單擊攝影機按鈕,在Object Type(物體類型)一欄中選擇Free按鈕,在視圖中單擊鼠標,創建一個自動式照相機設置焦距為35mm切換到頂視圖,確認照相機處于被選擇狀態。單擊菜單Animation中的Constraints一欄中的Pash Constraint選項,選擇了該命令后,從頂視圖中看到照相機的中心出現了一根虛線連接著鼠標,當鼠標移動時虛線也跟著移動,到右邊出現的參數設置面板中找到Pash Options欄,選擇Follow選項并在Axis中選擇Y軸,切換到前視圖中選擇路徑,將它在Y軸方向移動,將照相機高度視為1.8m,平時人的視覺高度。經過前面的設置照相機與路徑已經形成了父體和子體的關系,這樣照相機的設置已完成。
2 工程設計圖紙檔案數字化
2.1 便于工程設計圖紙檔案的長期保管
紙質圖紙檔案在長期頻繁的使用、被借用的過程中,容易損壞,多次復用后,容易變臟、變脆,內容易變模糊。將工程設計圖紙檔案數字化輸入計算機后,設計人員(用戶)更多的是借助計算機調閱圖紙,除了加曬圖紙外,很少直接借閱紙質檔案。工程設計圖紙檔案數字化就是指通過掃描儀將紙質檔案轉化為計算機文件的過程。借助計算機還可以將海量的工程設計圖紙檔案以數碼的形式存儲于磁帶、磁盤和光盤等載體上,這樣不僅可以緩解檔案庫房保存空間不足的問題,更有利于工程設計圖紙檔案的長期保管。
2.2 便于工程設計圖紙檔案的利用
在工程設計圖紙文件數字化后,可以保證單位的服務器,只要有相應的權限,網絡中的用戶就可以訪問所需的設計圖紙文件。我們是東北、西南、華南學院、海南、四川等設計機構,共享已基本實現了工程設計檔案資源圖、西南設計院檔案部門的網絡圖,在網上查地圖,圖紙可以蔓延到圖書館管理的海南設計機構。海南設計機構檔案部門使用新的編號系統分類和分類后的工程設計檔案數字化、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來提高文件的檢索效率,讓設計師的設計使用各種工程設計圖紙文件的機制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用,并且用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了解你需要。
2.3 易修改、補充和替換工程圖紙文件
工程設計是工程項目的總體規劃的技術和經濟,所以圖紙的設計工作是科技人員的精神,在產品的設計理念,對事物的主觀范疇,它不同于繪畫和圖紙,在圖紙上反映實體的完成,沒有完全同樣的現象的主體和客體。
在施工和安裝過程中經常出現圖紙多次修改、補充、變更通知,這是不同于其他特點的繪圖文件。新產品、新項目的設計,往往需要借鑒現有圖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修改。在工程施工現場,設計人員還可以在現有圖紙上通過數字輸入計算機,在計算機上進行局部變化,并將打印機或繪圖儀輸出,及時發出變更通知,既快又好,又能發現和解決現場情況。
3 結語
現代教育技術隨著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已進入多媒體發展階段,給教育、工作方式等帶來重大改革,為建筑學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建筑事業蓬勃發展,對建筑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建筑學教育發出了挑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系統已延伸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中,它已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個部分。
參考文獻
[1]劉志峰,梁獻超.多媒體手段在建筑學專業中的效果保障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4):934-936.
[2]薛玉影.現代技術在建筑改革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2009(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