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梅崚++揭瑩++劉溪
[摘要]營改增即營業稅改增值稅,這是我國最近正在完善的一項稅收政策。我國一直致力于稅收改革,優化企業的結構促進企業的發展,降低企業的經營、發展壓力。所以在2013年我國實行了這一稅收政策,在各個地區的行業中試行,減少重復收稅的現象。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企業所納的稅并沒有減少,直到現在我國對營改增稅收政策還在完善,文章就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營改增;企業納稅統籌;管理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53
營改增改革首先是在2012年的交通運輸和現代服務業啟動試點。在上海的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后,我國營改增改革范圍也擴大了,到2016年5月1日,我國的增值稅已經全面地替代營業稅。現在改革已經進行5年多,我國的營改增穩步進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既實現減稅降負,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改革的深化、經濟的轉型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1營改增對企業納稅統籌的影響
企業對納稅都有統籌規劃,營改增稅收政策的推行勢必會打破企業對納稅的統籌規劃,我國的稅收政策改革是為了減少重復稅收,但是在實際的改革中也有增加,營改增對企業納稅統籌規劃的影響主要有兩點。
11積極影響——減稅降負
營改增對企業的積極的影響如下:第一,減少企業的納稅額度。營改增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稅收重復和稅收過高的問題,總體上來說,減小了企業的納稅壓力。根據央視財經網的統計,從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我國企業的總減稅金額為6993億元人民幣,其中四大行業減稅2419億元人民幣。第二,企業承擔的壓力和負擔減輕。在2016年紅塔紅土公司對和管理問題十分擔心,一方面企業想要擴大經營,另一方面企業成為營改增試點企業,稅收由5%提高到6%,企業的稅收不減反增,但是其并沒有自怨自艾,決策層通過專家會診,找到企業稅收增加的原因,并有效地降低,在改革的首季度就實現了公司稅收降低3297%,1年后其稅負下降36%。三是服務增值稅抵扣。在營改增的基礎上,購買服務的增值稅是可以進行抵扣的,這樣就降低試點行業的服務領域的納稅,企業面臨壓力減小。
試點行業的施行效果比較理想,企業也基本上實現穩步發展,增值稅改革確實有利于企業的納稅統籌規劃。而且在營改增中,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較大,改革后中小企業的增值稅按3%征收,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面臨的經濟壓力。
12消極影響——稅收增加
營改增稅收制度實施后,部分企業面臨的壓力更大,在稅率相同的情況下,稅收制度增多,企業面臨納稅統籌規劃增大。一方面就是企業的5%的營業稅改為6%的增值稅,雖然有后抵扣機制,但是還是可能導致部分企業納稅增多,另一方面就是發票壓力,增值稅有專門的稅收發票,但是很多企業并沒有這種發票,很多企業的合作客戶也沒有途徑獲得。企業的獲取增值稅發票的途徑有限,企業的納稅額度就會受到影響。這樣企業就面臨稅收制度改革后需要納稅的額度增多的問題,企業面臨的壓力更大。[1]在2016年我國財務部門也出臺了40多份文件,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會幫助企業適應新的稅收制度。
2營改增下的企業納稅籌劃管理策略
我國的營改增稅收政策施行的時間比較短,很多地方存在不足,需要實施一些策略完善營改增后,企業對納稅的統籌管理,根據筆者對相關資料的查閱和營改增政策的了解,提出以下策略。
21自身經營發展活動的分析
企業可以對自身的經營發展活動進行分析,來了解自身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營改增政策,一方面人力成本和固定資產的減少,這些都是無法抵扣的環節,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進行適當的改變;另一方面,成立專門的工作組,深入分析政策,在與客戶談判時,也能第一時間對相關的條款進行更改。[2]此外也要注意,金融行業的結算方式比較特殊存在延遲,企業的核算中要注意這一問題。2017年7月13日,我國又提出了五項營改增新規,主要關于建筑行業,所以企業也要盡早地掌握和適應新的規定。
22接受稅務部門的幫助
在營改增背景下,企業在納稅統籌管理上一定會遇到問題,企業自身可能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時就要在其他方面獲得幫助。在改革的初期有些企業就面臨納稅增加的問題,國家推行政策明明是為了減稅降負,明明有抵扣機制,而自身為什么納稅增加,很多企業都面臨這一問題,有些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找到原因,但是多數企業都沒有解決,這時企業就可以向稅務部門求助,在2016年年底納稅服務大廳已經實現現場咨詢和上門輔導,并開通了12366納稅服務熱線,每天受理的人員可達13萬。而且現在稅務部門還建立了直接溝通機制,幫助企業適應營改增政策。[3]
23生產經營活動的合理安排
生產經營活動的安排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一方面,對不同的地區進行業務的安排,安排要根據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要對不同的地區進行合理的業務安排。增值稅與營業稅是不同的,它們之間的差別很大,這就需要一段時間的試行,不斷地摸索。相對于較大的公司來說,營改增推行時間較長的地區對這項政策比較適應,可以將這各地區的人員外派到其他地區,對其他地區、對這項政策不太了解的地區進行相關的培訓,促進企業對政策的了解,更好地適應營改增政策。[4]
另一方面,外購增值稅應稅項目的合理性。我國現在的稅收改革是在不斷地推廣的,但產品和服務之間存在差異。在改革中,可以采用改革難度較大的產品的改革可以延后,而急用的產品的改革可以放在前面,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減的優勢。企業擁有的銷售進項額會影響這一策略的實施,企業的銷售進項額越高,企業的優勢越明顯。
24不同項目稅核算在現代服務業應分開核算
現在的企業往往存在兼營的情況,這是很多服務型企業都存在的問題,但是兼營企業的應稅項目就不那么能分得清,而且企業不同項目的稅率不同。所以在實際稅收中,稅法規定若是企業的不同項目的稅收核算無法分開,那么就按較高的進行核算。這樣企業納稅就會增多,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企業就會將各個項目分開核算。在經營中,兼營企業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5]
25稅收政策的利用
為了促進我國的營改增稅收政策的改革,我國在過渡時期采取了很多的優惠政策,我國對部分的企業施行免征政策,部分企業施行稅收優惠,還有一部分是即征即退政策。這都是為了保證稅收政策的改革,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應該充分地利用這些稅收政策,促進自身的發展,有效地進行納稅統籌規劃。
3結論
綜上所述,營改增背景下,我國的企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同的企業受到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有積極的影響和消極的影響,其表現就是企業稅收的增加。在對企業的改革中,營改增對我國的企業結構的優化和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價值。企業可以采取多種策略使營改增政策促進自身的發展,可以利用改革的過渡期,充分地利用稅務部門推出的稅收方案,還可以合理地安排企業的經營生產,適應營改增政策,而且不同稅收項目可以采取分開核算的方式,保證自身的經濟利益。此外,國家也應該推出更多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的發展。這項政策的推行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納稅金額,若是企業在改革后的納稅金額增多,企業應該從自身的經營和管理狀況出發尋找原因,并尋求稅務部門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湯洪平淺析“營改增”下的企業納稅籌劃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5,4(16):119
[2]郭社欽營改增下的企業納稅籌劃與管理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5,8(6):146-147
[3]李靜宇營改增下的企業納稅籌劃及管理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4,6(27):29
[4]宋超營改增下的企業納稅籌劃策略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2(17):254,279
[5]呂振華營改增下企業納稅籌劃的策略[J].中國外資,2013,8(16):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