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梅
[摘要]自次貸危機以來,國際經濟貿易中的技術壁壘不斷增加,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色,這也使得我國在產品出口過程中因為技術壁壘問題與進口國之間的矛盾與摩擦不斷增加,因此,文章通過討論技術壁壘對于國際貿易的影響,并分析在技術壁壘的情況下,我國如何發展國際貿易,從而為我國打破技術壁壘,實現更好的經濟發展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國際貿易;技術壁壘;世貿組織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87
除了關稅壁壘之外,國際貿易中還會通過法規、政策、技術、認證、衛生檢疫、包裝檢驗及標簽標準等方式,來管制進口商品,以此提升進口商品的準入門檻,從而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并保證國內消費者與生產者權益的一種方式,技術壁壘對于國際貿易而言,會起到約束與阻礙的作用,因此,只有打破技術壁壘,才能夠真正實現更加自由、更加開放的國際貿易。
1技術壁壘對于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
一般來說,技術壁壘包含進口產品標準、產品包裝標準、衛生檢疫標準及產品認證標準四種。①進口產品標準的制定,在于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其標準的制定可以由政府、商會甚至民間的標準團體等,因此常有標準重復、沖突等情況,也導致產品進口的標準十分繁雜,不利于出口國家的國際貿易發展。例如,歐盟出臺的針對我國主要出口的化工用品如紡織品、玩具、家電等商品的進行限制的技術壁壘,這使得我國商品的出口面臨巨大危機;②產品包裝標準制定的原因在于大多數商品的包裝都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部分的產品包裝材料或結構,會對消費者造成安全影響;③衛生檢疫標準主要是針對動物與植物而制定的,其目的在于減少本土動物在外來動物影響下產生病菌侵害的概率,例如,歐盟以殘留有害物質為由,禁止進口中國水產品與動物源性產品,影響了整個中國水產品行業的發展;④產品認證標準是指出于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相關標準而進行的產品合格率檢驗。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我國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商品出口所帶來的經濟發展,而在出口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形式的技術壁壘,對于產品出口與國際貿易而言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其原因在于,其一,我國產品的主要進口國調整了產品檢測制度,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其二,主要進口國的環保理念不斷提升,就導致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產品包裝與化學產品不得進入他國;其三,在于我國各行各業對于產品檢驗的不以為然,沒有將其作為重要工作來看待。[1]
2技術壁壘下的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策略
技術壁壘作為限制產品進口的一種標準與規范,隨著全球一體化及經濟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勢必會由自愿制定向強制制定的方向轉變,技術壁壘會逐漸由美國、日本及歐洲國家等技術壁壘的發源地,逐漸向其他國家蔓延,其科技含量與產品檢測方式也會不斷升級,也會逐漸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在這種情況下,技術壁壘對于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會不斷加大,我國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與策略來適應技術壁壘的不斷發展。
21加強社會經濟改革力度
為了應對技術壁壘對產品出口的限制,并從長遠利益進行考量,我國應當在充分考慮社會生產力與科技發展水平等因素,通過社會經濟改革的方式來營造更好的產業發展環境,這就需要我國首先通過不斷的產品標準宣傳與教育工作,提高國民對于產品技術標準的認知,同時,還要加強對產品出口企業對于國際貿易組織在技術標準與規范方面的教育,讓企業明確了解這些技術標準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企業主動提高產品質量的積極性。
其次,我國應當通過建立并完善技術法規的形式,將產品標準指標納入法律體系之中,并要求各企業按照產品標準來進行生產與銷售,對于不符合標準的企業予以處罰或取締,以嚴格執行法律規定的方法來強制要求企業遵守,以國家力量要求企業調整生產模式,將原本的資源消耗性產業調整為環境協調型產業,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障我國面對技術壁壘條件下的國際貿易優勢。
22建立國際化的技術標準
根據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相關國際規則的要求,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并草擬技術法規,幫助建立發展中國家的標準化機構,并提供產品合格率評定等方面的技術援助,因此我國需要主動尋求與技術壁壘發源國如美國、歐盟國家與日本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通過技術交流與學習來建立相對完善的技術標準與產品檢測機制,通過提高自身技術應用于質量水平的方式來使出口產品適應進口國建立的技術壁壘,從而保證我國對外貿易的順暢進行,保證國家經濟利益。同時,鼓勵民間企業積極加強同外國先進企業之間的合作,不斷引進外來先進技術與生產理念。[2]
我國的永通染織集團,在向歐盟國家出口紡織品時,遭遇技術壁壘,產品在檢測過程中被發現染料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未能進入該歐盟國家進行銷售。永通集團經此一事,主動尋求打破技術壁壘的方式,引進國外先進的環保型染料,并引進國外先進的產品檢測技術,在企業內部建立產品檢測中心,進而成功打開歐洲市場,在國際貿易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23建立技術壁壘警示機制
在國外,產品標準的預警機制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逐漸成熟,我國也應當結合國內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數據庫、信息系統與平臺的建立,將信息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并不斷摸索國外在技術壁壘警示機制方面的先進經驗,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技術壁壘警示機制。深圳早在21世紀初期就建立了技術性貿易壁壘警示系統,這一系統是仰賴于數據庫的建立與完善,不斷向企業提供技術壁壘的相關信息,并據此向政府提供調整措施與建議,但這一警示系統由于企業未能主動提供數據信息,導致警示系統無法形成一個閉環系統,也無法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技術壁壘警示機制,需要首先進行信息與數據的收集,充分運用世貿組織透明度原則,在世貿組織的官方網站、信息通報及主要成員國的出版刊物中尋找需要的數據與信息,并跟蹤成員國的技術壁壘政策,進行及時的數據更新,在此基礎上,對于收集到的數據與信息進行處理與分析,并給出初步的評估報告。對于技術壁壘警示信息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可以參考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中的藍色(一般)、黃色(較重)、橙色(嚴重)和紅色(非常嚴重)的分級方式來進行劃分。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對于某些較為敏感或者涉及金額較為龐大的產品及其企業,應當直接劃定為紅色等級。經過警示信息的評估與處理之后,還需要在信息系統上對警示信息加以公布,以協助出口企業調整產品生產與出口方向。
24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則
我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之一,在進行國際貿易時,需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貿易規則,在相關法規、政策與條例的限定之下,我國應當大力尋求同其他國家的交流與溝通,在因為技術壁壘而產生分歧時,也可以主動尋求世貿組織的調解與幫助。此外,我國還應當對國際現有標準進行充分的了解,并結合國際貿易的實際情況,不斷拓展產品檢測標準的范圍,主動引進資金與技術的幫助,打破技術壁壘的限制,并不斷加強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推動更加公平的貿易體系的建立。
3結論
在技術壁壘不斷加劇的情況下,我國要想突破壁壘的限制,進一步推進國際貿易活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強我國對于科學技術的引進,要積極同發達國家合作,學習先進的產品檢測機制,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與環保價值,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技術壁壘警示機制,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政策與規則,不斷推進國際貿易公平化的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
參考文獻:
[1]馬源,汪長江 我國農產品貿易應對國際技術貿易壁壘的措施和出路[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9):127-128,181
[2]陶權,黃漢民 技術壁壘對國際產業轉移及創新效率的影響[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10):40-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