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陶四海++陳富美

[摘要]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失能人數的增長,老年人的長期護理問題已經成為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因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具有必要性。文章根據我國現狀,并借鑒國際長期護理保險的經驗,提出構建我國長期護理保障制度的建議,包括參保對象、責任機構、資金籌集、資格評定以及待遇給付。
[關鍵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責任機構;資格評定;待遇給付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92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老年失能人口的增多,長期護理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但長期護理需要較高的專業素養,并且費用較高,失能者難以享受廉價且專業的護理服務,其家庭承擔著嚴重的心理以及經濟負擔,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1我國長期護理保險探索的現狀
我國開始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并于2016年6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將廣州市、上海市、成都市、青島市、承德市、齊齊哈爾市等15個城市納入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模式,為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的建立與推廣提供經驗。
2國際長期護理保險的經驗
國外發達國家同樣面臨著老齡化的壓力,根據其國情,建立了不同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美國建立了以市場為主體的商業護理保險,由投保人自愿參保,與保險公司簽訂協議,根據合同享受護理保險的補償;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為低收入老人提供護理津貼補償,資金來源于國家稅收,符合條件的老人可免費享受護理服務;德國、日本、韓國建立了社會護理保險制度,由單位、個人、政府三方共擔,根據繳費水平確定待遇給付水平,但被護理者需自負部分費用。
3構建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思考
根據我國的國情及國際護理保險制度的經驗,我國采用社會保險模式更為合理,資金的籌集不會給財政造成嚴重負擔,相對能保證護理保險的質量和覆蓋面,能與我國的社會醫療保險與工傷保險進行銜接。
31參保對象
長期護理保險可將參加醫療保險的居民強制納入護理保險的參保范圍內,保障護理保險的覆蓋面,發揮參保居民互助作用,分擔風險,減輕失能者及其家庭的護理負擔和經濟負擔,提高失能者的生活質量,體現長期護理保險的公平性。
32責任機構
政府審定護理保險的制度框架,并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給予護理服務人員的培養、護理設施的改進等政策支持與財政支持。但其經辦可與醫療保險一樣,交予人社部負責,可在人社部下專門設立護理保險部門,對長期護理保險進行管理,負責籌集護理保險的資金、審核與評定護理保險申請人的資格、監督護理保險的給付等,既能保證護理保險的費用專款專用,又方便與社會醫療保險與工傷保險進行銜接。
33資金籌集
長期護理保險應遵循“現收現付、以收定支、略有結余的原則”,由個人、單位及政府三方共同負擔。[1]我國收入差距大,可同醫療保險一樣,按城鎮職工與城鄉居民確定不同的繳費比例,城鎮職工按繳費比例,直接在工資中扣除,同時單位、政府也為其繳納保險費;城鄉居民由個人按一定的比例繳納保費,同時國家給予相應的補貼;此外,離退休人員根據其養老金的金額,按比例繳納保險費,同時國家給予一定程度的補貼;但對于低收入者家庭,其保費應由政府財政負擔。
34資格評定與受益對象
長期護理保險主要是解決老年人的護理問題,因此,首先將有護理需求的60歲以上老人納入受益對象的范圍,對于未滿60歲的失能者在特定疾病下,長期失能也可以納入收益范圍。但能否成為受益對象,需要經過以下審核流程:首先由需要護理者或其家屬向護理保險機構提交申請,然后護理保險機構派專門的評估人員到申請者家中對其進行調查評估,并將調查評估的結果輸入電腦,由電腦進行初步判斷其需要的護理等級及給付額度,再根據需要護理者及其家庭的需要,擬訂護理計劃,接著保險護理機構需在一定時間內審核擬訂的護理計劃,并將結果告知申請者,若申請符合條件,就給予相應的護理保險給付,若不符合條件或者申請者對此有異議,可向護理保險機構申請復核。
評估過程是護理保險運行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只有反映需要護理者的真實情況,才能解決需要護理者的實際困難,同時避免護理服務的浪費。通過我國試點及國外經驗,應評估以下內容。第一,評估需要護理者的能力:①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包括吃飯、走路、如廁、洗澡、洗衣服、吃藥、外出購物等;②溝通能力,包括視力、聽力、表達能力等;③情緒及行為狀況,包括語言攻擊行為、肢體攻擊行為、幻覺、恐懼、焦慮、自傷或自殺等行為。第二,評估需要護理者的居住環境:即對需要護理者的居住條件進行評估,如行動空間是否有障礙,地板是否防滑,輪椅能否通過等。第三,評估家庭護理資源:即對家庭護理者的狀況進行調查評估,包括其時間分配狀況、睡眠時間、體能、個人文化及健康素養、護理能力、情緒壓力的調查等。
根據需要護理者能力的評估結果,對其失能程度進行分級,可參考上海模式將護理等級分為六個等級,其中2~6級可享受護理保險,2級為輕度,3~4級為中度,5~6級為重度。護理等級不同,享受的待遇給付則不同,從而既能滿足不同需要護理者的基本需求,又能避免資源的浪費。[2]根據需要護理者生活環境進行評估,可給予適當的居家環境修繕的護理服務。根據家庭護理資源進行評估,確定其家庭護理的可行性。
35補償給付與護理服務
長期護理保險的給付可將實物給付和現金給付相結合,在護理保險補償給付額度內,可以自行選擇護理服務的方式,如居家護理服務、社區護理服務以及機構護理服務。我國居民在“養兒防老”、“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影響下,居家護理具有一定的優勢,既可以符合傳統觀念,又充分利用家庭護理資源,有效解決專業護理資源不足的問題。家庭中的非專業護理者,可以獲得護理保險提供的現金給付、專業護理人員的指導、情緒和壓力的疏解等,并且若非專業護理者需要度假或緊急外出時,可將需要護理者暫時送到社區護理服務中心,給非專業護理人員喘息的時間。對于非專業護理人員無法提供的服務,可以由護理保險提供一定的實物給付,如居家環境無障礙空間的規劃、租賃輔助工具并學習其使用方法、康復訓練以及較復雜的護理服務等。對于護理難度較大的重度失能者,也可選擇護理機構接受專業的護理服務,但需要自負伙食費和住宿費。對于特殊狀況的中度護理者,在一定條件下也可選擇護理機構的護理服務,但需要自負差額。具體護理服務類型與服務內容,如下表所示。
長期護理保險的服務類型
服務類型服務對象服務內容
日常生活協助服務需要護理者吃飯、洗澡、如廁、翻身、穿衣、吃藥、更換床單、陪同就醫等
安全看視服務需要護理者在家陪伴、注意需要護理者安全
專業護理服務需要護理者處理預防臥床綜合癥、被動式關節活動、處理褥瘡、換藥、尿管的清洗和消毒等
自我照顧及康復訓練服務需要護理者評估其肌力、平衡力等,并教授其日常生活自我照顧的技能以及康復訓練
輔助工具服務需要護理者租賃氣墊床、輪椅等,并教授其使用方法
居家環境規劃服務需要護理者安裝扶手、安裝護滑地板、改造門口,方便輪椅通過
交通接送服務需要護理者就醫時,車輛接送
現金給付服務護理者按一定的比例給予非專業護理者相應的現金補償
咨詢培訓服務護理者定期向非專業護理人員提供培訓,并可以24小時免費咨詢
心理輔導服務護理者定期為護理者進行心理輔導,疏解壓力
喘息服務護理者非專業護理人員需要外出時,可在此期間將需要護理者送往社區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高春蘭 老年長期護理保險中政府與市場的責任分擔機制研究——以日本和韓國經驗為例[J]. 學習與實踐,2012(8):103-109
[2]楊翠迎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幾點建議[N]. 中國人口報,2016-11-07(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