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公務員聘任制是招收公務員的途徑之一,而公務員聘任結束后,需對公務員進行分類管理,但其使用的管理模式會受較多因素的影響,不利于改革實施。公務員分類管理是對每位公務員的職位進行劃分,有明確的職務規范,但現行的聘任制公務員管理方式還不能完全滿足工作要求,需在原有的管理方式上加以改革,并根據改革的現狀,給出對策。
[關鍵詞]聘任制公務員;分類管理;“鯰魚效應”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20
公務員職務的分類,是根據職能與職位,合理劃分權力,用非人格化規則,組織現代人事行政制度的管理,以實現分類管理。隨著時代的發展,分類管理也要隨之改革,以積極應對時代發展對現代人事行政制度管理提出的挑戰,加快改革的進程。
1聘任制公務員分類管理的理論
11內涵
對于聘任制,專家、學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把所有看法整合后,分析出其內涵包括以下幾方面。
聘任主體:主體是國家機關,社會與市場不參與公務員的招納。即公務員與企業員工的不同之處是,他們承擔的社會職能是參與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務,由國家管理,有一定的行政權力,不會直接創造經濟和營業利潤。而主體與個人職責的特殊性,決定這個群體具有特殊性。
人事管理方式更加靈活:該管理制度與同類型的管理制度相比,在人事管理上更加靈活,特別是人才的選擇方式,既可以向社會公開招聘,也可以從合適的人群中選擇,而它薪酬待遇靈活性的體現是,用協議工資的方式發放薪酬,打破了原有工資體系的限制,當公務員的任職期結束后,可以根據雙方的意愿,選擇是否繼續聘任關系。
合同管理:用合同管理,可體現出人人平等的思想,以平等、資源為前提,由行政機關與受聘人簽訂合同,明確了雙方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標明工作內容、薪酬待遇等。即關系既受法律保護,又可以從中體現出雙方的意志。
12意義
聘任制下的公務員分類管理,是一項先進的管理制度,可為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助力,并增加機關的活力。
121完善公務員管理制度
2006年,《公務員法》中明確提出了把分類管理作為管理公務員的原則,規定了每種職位的劃分,優化了聘任制。所以,落實公務員聘任制,符合國家政策提出的要求,也為《公務員法》的實施打好了基礎,讓公務員的管理向法制化轉變,同時,加大研究力度,能夠推進管理的改革,優化管理制度的建設。
122構建服務型政府
當下,人民的公民意識不斷增強,政府職能也隨之發生改變,把工作重心從保證政府權威轉化為責任與服務,并要求不斷提高公務員的個人素養。但傳統的公務員管理方式是,從事不同工作的公務員用一張試卷答題,采用同一種培訓方式,缺少針對性,不利于服務型政府的構建,限制公務員自身素養的提升,而公務員聘任制,可實現對公務員的分類管理,組建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符合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要求。
123解答行政管理體制的難題
出現行政管理體制難題的原因是:機構規模和職位數量不符,公務員的待遇與所在職位掛鉤,為打破職位數量的限制,有些單位把某個部門拆開,增設一個新部門,導致職能交叉。這些制度與現象將為行政管理體制的優化增加難度,而公務員的聘任制,可以精簡機構內職位的設置,減少胡亂增加職位現象的出現。
2聘任制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存在的問題
聘任制公務員的分類管理,是我國傳統公務員管理體制的創新,與“大一統”的管理方式有很大差異,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完善。但這項制度仍是一項新的制度,并不完善,且公務員的分類管理較為復雜,在短時間內這項制度還無法做到全方面完善,需要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優化,并在過程中深化改革。
21“鯰魚效應”并未充分發揮
公務員聘任制落實的目的是給機關增加活力,采用新的制度,優化機關內部資源的使用,并在公務員的隊伍中,營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圍,以提高機關整體的工作效率。但它實際落實時,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通過聘任制招收的公務員的比重在整體公務員的比重中較少。雖然一些城市已經開始用聘用制招收公務員,且政府對幾批公務員寄予了希望,希望其充分發揮“鯰魚效應”的作用,用自己的工作激情帶動其他員工,增加整個隊伍的活力。但其不得不面臨的情況是,聘任制公務員的數量與委任制公務員的數量有明顯的差距,“鯰魚效應”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軍隊專業干部抵制該制度,影響制度的公信力。當聘任制真正落實后,很多干部都要求從聘任制轉為委任制,雖然有的機構依然堅持,但最后因為壓力較大,不得不接受。由此引發了其他利益群體向政府施壓,進一步破壞了制度的公信力。
缺少明確的績效考核機制。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考核機制,公務員的考核工作一直無法有序進行,且又會受“以和為貴”的思想影響,給績效考核增加了難度,而很多文件也并未對績效考核給出準確的界定,所以,其采用的是委任制公務員的考核方式。考核過程如下:首先,由聘任制公務員根據職位做書面述職,再由同事互相評價;其次,由所在部門的領導、分管領導寫出評語,并由分管領導提出考核意見;最后,把所有文件上交給考核委員會,由其審定考核的等次,這種考核模式下,可能出現“老好人” 現象,讓考核變成一種形式。
22不同的職位類型冷熱不均
當公務員通過聘用制進入機關后,機關會根據不同的職業,為其提供晉升的空間,完善制度,優化改革,以實現公務員團隊的多方面管理,構建新格局。但真正實踐后,每種職位的熱度不同,有的是大部分公務員的選擇,比如綜合管理,有些幾乎無人選擇,比如行政執法。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綜合管理類是公務員主要選擇對象。根據相關文件內容的表述,行政執法類的職位與專業技術類的職位,都是非領導的職位,它會讓將近70%的公務員無法擔任領導職務,所以,很多公務員在職位的選擇上,多傾向于綜合管理類,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限制機關選擇人才的范圍,同時,也可能出現暗箱操作的情況。endprint
權力過于集中。基于上一段的論述,總結出行政執法與專業技術兩類的職位,都不可以擔任領導職務,所以他們沒有權力,分類管理改革結束后,大部分權力都集中在綜合管理類的職位中,導致權力過于集中,容易出現權力的濫用。一旦出現權力濫用,又沒有權力制衡,會增加腐敗現象出現的機會,影響公務員的整體形象。
行政執法類工作人員有明顯的劣勢。行政執法類的上升空間是綜合管理類,但如果想要晉升,必須具備本科或以上的學歷,符合入職單位提出的要求,并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工作滿2年,這些條件可以讓公務員在崗位上專心工作,但也讓他們有明顯的劣勢,即對某些執法人員有失公平,基層人力資源的分配缺少科學性。這種劣勢條件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公務員長期的工作成果付之一炬,有利益損失。
23改革缺少系統的規劃,有待深入
首先,公務員晉升遇到的問題沒有妥善解決。雖然改革后,擴大了公務員的晉升空間,延長了晉升的時間,但通過調查發現,這個問題還需進一步優化,比如街道一級執法者的晉升,其會受到名額的限制,即便會晉升,多停留在三級執法人員后,不再晉升。
其次,當干部退居二線后,把執法類公務員作為“養老院”。執法類公務員相較于其他公務員來說,工作內容雖然冗雜,卻是公務員最多的選擇,而它也是本次改革的重點,從原有的職能中剝離出來,有很大的晉升空間,這個空間內,很多人都可以通過工作積累實現晉升,這一安排是一項政策上的福利,但它實際落實后,衍生出了很多問題。比如有些公務員認為職位晉升后,地位也隨之上升,不聽從領導的安排,而一些公務員職位上升后,既希望得到現有的實惠,又希望保留原有的福利,成為讓領導頭疼的一個難題。
3完善聘用制公務員分類管理的對策
目前,公務員的分類管理改革已經過很多年,中央與地方為改革的優化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故對于以上改革存在的問題,可給出相應的對策加以完善。
31加大崗位的考核與合同管理的力度
聘任制公務員是公務員制度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相關人員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雖然進行了改革,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合同管理,需用措施完善。其包括兩點。
其一,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優化崗位考核。因為機關單位內“老好人”情況的出現,使公務員的考核變成一種形式,造成考核的“無力”,而考核對公務員最直接的影響是,獎金數量的多少,基于這些情況,委任制公務員無須關心,但直接關乎聘任制公務員是否與機關續約。由此,要求考核時必須明確考核目標,保證考核內容與工作相符,并從過程中體現出民主性,即如果沒有明確的考核目標,考核的意義也隨之消失,使結果失去客觀、公正。而考核內容與工作內容相符,是根據合同中的內容,分析公務員的工作能力,并給出相應的評價,另在程序中體現出民主性,可從不同方面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價。
其二,強化對合同的管理,建立末位淘汰制度。合同管理是制度改革的基石,如果合同管理失效,將直接影響改革目標的實現。對于這一情況,機關應加強日常管理,建立并落實警示制度,即為讓合同管理全面落實,機關需加大管理力度,其包括兩點:其一,主管部門加強對合同的管理,監督機關根據合同中標明的內容進行日常管理,對沒有按照合同工作的公務員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罰,其二,用人單位定期聽取公務員的工作匯報,了解公務員的工作狀態。
32建立完善的體制,使各類職位均衡發展
首先,其可以為行政執法、專業技術類職位提供激勵機制。為解決各職位發展不均的問題,需從制度與政策的角度為這兩類職位提供支持,即增加職位的設置,擴大執法員和主管級專業人才在所有公務員中的比重,并把晉升條件適當放寬,保持兩個晉升通道的通暢,從而激發出公務員的工作熱情。同時,根據這兩種職位的要求,設計新的薪酬標準,并給予更多的利益和資源,擴大不同等級薪資的差距,提供不同數量的津貼,以強化激勵效果。
其次,為三種職類公務員的溝通提供一個平臺。如果對公務員的跨職類溝通設置限制,將影響人才的合理分配,以及人才的流動,限制公務員個人特長的發揮。對此,我們必須摒棄錯誤的觀念,在底層開通一個三類公務員交流的通道,并考慮每類公務員工作的特殊性,用不同方式幫助公務員轉職,對每個人在原來崗位上的工作業績給予肯定,間接使三類職位同步發展。
建立交流的通道,放寬晉升條件,可淡化各職類公務員的界限,讓他們互相融合,減少了綜合管理類對另外兩類的誘惑,實現發展的動態平衡,而其也可以增加公務員內部的競爭力,讓他們努力工作,盡可能消除干部選拔的弊端,保證公平、有序。
33深化改革,破解改革的難題
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現在公務員的分類管理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有很多潛在問題,而且有些問題是不易解答的難題。對此,我們可以從多方面管理,打破基層向上晉升的難題,并優化公務員內部管理與社會制度的銜接。
首先,需要做到淡化公務員“官本位”的思想,并建立基層公民管理體系。“官本位”思想導致的是很多公務員為了進入“官道”而努力,盲目追求,但除去官位帶有的福利外,其本質依然是為人民服務,不可以利用官的權力,謀取個人利益,對此,要求機關用不同方式幫助公務員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不再對“官位”過度依賴。而基層公務員管理體制的建立,是對基層公務員以激勵,消除晉升的困難,提高職業“天花板”的高度,實現制度的創新,并增加職位的數量,實現對職位的精細化管理。
其次,優化聘任制公務員分類管理的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利益關系復雜,所以,需要在公務員內部管理與社會制度間建立緊密的聯系,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持改革的平穩。即根據行政執法與專業技術類職位的特點,制定新的考核和培訓方式,使其具有針對性,以滿足時代發展提出的要求。其中,考核方式的選擇,可以讓考評工作規范化,只要公務員滿足晉升條件,即可晉升,而教育培訓方式與內容的選擇,要具有科學性,且與公務員所在的職位相符,可讓其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有較高的工作素養與技能水平。
4結論
本文對聘任制公務員分類管理的含義與實踐意義簡單概述后,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包括“鯰魚效應”并未充分發揮、不同的職位類型冷熱不均與改革缺少系統的規劃,有待深入,分別對應的完善對策是加大崗位的考核與合同管理的力度,建立完善的體制,使各類職位均衡發展,深化改革,破解改革的難題。
參考文獻:
[1]張海峰 我國公務員分類管理規范實施的路徑分析[J]. 甘肅社會科學,2015(4):239-243
[2]劉恒,戚洪欣 我國公務員職位分類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理論觀察,2016(1):50-53
[3]石凱 我國聘任制公務員管理:實踐探索與推進建議[J].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6(9):16-20
[作者簡介]井廣一(198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方向:公務員人事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