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翠
[摘要]公立醫院院長績效考核已經成為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科學合理地進行院長績效考核,有利于醫院堅持公益性,促進醫院加強精細化管理,推進醫療衛生行業健康發展。因此,文章對公立醫院院長績效考核與評價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立醫院;院長;績效考核;評價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32
1公立醫院院長績效考核與評價
11建立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第一,定量指標。在定量的考核之中設定了管理有效、社會滿意、持續發展、資產運營以及職工滿意五個維度,總共23項量化指標,共計100分。其中,社會滿意度指標達到50分,其中包含了費用控制、患者滿意度、醫護質量,對于考核結果有著決定性作用,并且也體現了公立醫院的發展方向。[1]
第二,定性指標。定性指標所考核的是辦院的基本方向,也就是針對辦院方向、平安建設、指令性任務執行能力等方面的重大問題,直接給予院長降級處理。
第三,附加分指標。首先,在考核之中添加收支預算、工資總額預算,從而引導醫院對支出進行嚴格的控制,尤其是人員的成本,推動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與分配制度改革,進而探索人才培養與人事薪酬制度。這一項改革的核心要求達到“兩切斷,一轉變”,也就是將科室經濟收入指標和醫務人員考核之間的直接掛鉤關系切斷,將醫務人員收入與處方、耗材以及檢查等收入直接掛鉤的關系切斷,做好科室原本的收支結余提成分配模式的轉變。這樣就可以引導醫院圍繞服務質量、崗位工作量、成本控制、病種難易度、患者滿意等八要素,從而監理處內部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推動績效分配,打破定價的約束,建立一套符合醫院發展的分配體系。其次,在考核之中納入病種難度與手術難度。開發疾病診斷分組申康版,對每一個醫院的病種組數、難度指數、難度系數大于2的高難度病種例數加以統計,然后1年進行兩次公布。篩選能夠體現疑難危急重癥能力與水平的43個病種,其服務量占據出院人次的1/5,醫療費用占據出院總費用的1/3。持續開展資源消耗、醫療服務能力、服務效率等方面的績效指標比較與分析,并且每一個季度進行公布。引導醫院看大病,解決疑難雜癥,體現醫院的功能定位,進而注重對疑難雜癥的診治,并且強化醫療的管理質量。
12數據來源
在院長績效考核與評價中,所選擇的數據都是權威部門查詢的數據信息,可以確保數據的可信度與客觀性;醫院內部運行的數據選擇的是財務、業務、資產等方面的實時數據,通過醫聯平臺,實現醫院內部信息系統與中心端數據的同步更新,方便醫院的查詢,并且還可以定期地公布數據,確保年終考核數據的即時性、真實性與全面性。在考核過程中,不組織檢查,這樣能夠減少醫院的工作負擔,同時也可以避免主觀因素對考核結果產生影響。[2]
13考核應用
院長績效考核主要是將醫院放置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比較,實現考核結果與過程評價的統一、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的結合、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鉤的制度。針對年度績效考核結果,利用百分制的方式進行表示,其中包含了優秀、優良、合格與不合格四個等級。績效考核的結果能夠作為重要的依據用于院長的年度績效獎懲、評優評先、選拔任用等方面,同時也是醫院工資總額預算核心的依據。
14成效
在院長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下,醫院始終將公益性放置在首要位置上,社會的認可度也在不斷地提高,其醫療成本與費用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力、資產以及床位等醫療資源的使用也進一步提升,教學實力和臨床科研能力得到快速發展,使得職工的滿意度也在不斷提升。第一,費用控制成效顯著。從2005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醫院的門急診與出院的均次費用年均增長361%、333%。第二,有效地遏制了醫院規模擴張的動機。醫院最高床位規模不低于1800張。從2005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年均開放床位增長305%,低于全國醫院床位增幅度。第三,醫院的服務效率在不斷提升。在人力效率方面,人均工作效率在不斷提升,從2005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職工的人均門急診、出院與住院手術量增長79%、115%、248%,年均增幅6%、8%、13%。第四,成本費用控制方面。醫院的新建改造建筑以及患者的就醫環境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業務量也在不斷地上升,物價指數持續攀升,能源的價格也出現了較大變動。從2005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醫院的能耗量年均增長37%,每萬元業務收入的能耗量年均降低10%。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2016年,每一位技術人員的人力成本控制在年均9%之內,均次的業務量醫療成本支出控制在6%之內,成本的控制以及節能降耗得到有效的控制。
2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建議
21堅持公益性,開展院長績效考核
在公立醫院內需要建立基于公益性的考核評價機制,能夠體現出職責履行、功能定位、運行績效、費用控制、社會滿意度、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考核指標,這是開展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實施院長績效考核,主要是為了引導醫院徹底落實政府的辦醫宗旨,能夠落實公益性辦院的基本模式,這也是建立醫院出資人制度,實現醫院出資人管理的重要途徑,是基于公益性作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的有效探索,同時也是進行醫院管理水平、內涵質量提升以及運行機制轉變的有效手段。開展院長績效考核,才能讓醫院將群眾健康權益的維護作為首要目標,能夠堅持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進而不斷規范醫療行為,改進醫療服務,努力提升醫療水平。[3]
22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
一是引導醫院高度重視辦院方向,不得發生有重大負面社會影響的事件,否則直接降等處理;二是引導醫院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社會滿意方面指標權重占總分的50%;三是引導醫院合理控制規模、提高運行效率,如考核每個醫生人均業務量、萬元國有資產提供的業務量、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的科研產出等,以去除規模化影響;四是考核職工滿意度,引導醫院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促進醫院和諧發展。
23績效考核是不斷完善、不斷探索的過程
在最近幾年的考核探索之中,將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融入綜合質量指標之中,從原本最初使用的醫院管理年度一次性的監督考核依據,逐漸朝著多個質控中心的年度督察轉變,這樣能夠確保醫療質量與安全考核更加全面;基于病種與手術難度指標校正相關聯的效率指標值以及費用,可以讓考核本身更具可比性;增加了手術難度與病種難度附加分,鼓勵醫院開展高難度手術、收治疑難雜癥患者,不斷提升臨床診療能力,體現醫院的功能與定位,積極配合分級的診療;增加醫療收支預算考核指標,從而實現更加完善的預算管理以及成本控制。
3結論
總而言之,因為公立醫院的基本性質,決定了醫院的院長不能夠成為財產的擁有者,而是成為被任命或者是受到委托,在一定時間段內開展醫院管理。院長是整個醫院的負責人,其績效直接關系到醫院的運行與發展。目前,公立醫院出現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患者不滿以及人才流失等諸多問題,這些現象說明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公立醫院院長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健全院長激勵約束機制,正確引導醫院和醫務人員的行為,推動醫院加強管理,控制醫藥費用增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增加患者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中的獲得感。
參考文獻:
[1]孔抗美,姚紅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實施效果及對策探討——廣東省9所公立三級綜合醫院績效評價結果分析[J].現代醫院,2016(9):1249-1254
[2]張翼飛公立醫院院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思路[J].現代醫院管理,2011(3):13-15
[3]鄭見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及評價系統設計[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基金項目]福州市科技協會2017年重點調研課題“公立醫院改革后院長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