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媛++王靜++袁慧玲
[摘要]在科學與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各種 “富貴病”也隨之而來。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中出現了新陳代謝功能與心理狀況低下的癥狀,陷入了亞健康的狀態。與此同時,“亞健康”這一新穎的概念不斷被人們所熟知。文章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亞健康現狀”調查,分析“亞健康成因”,并著重討論了如何通過正確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亞健康問題進行有效的預防,并指出正確的生活方式對亞健康能夠起到預防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關鍵詞]亞健康;生活方式;預防途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212
1亞健康的提出
早在20世紀下半葉,有一種現象就已經對世界醫學界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在一些發達國家,很大一部分人表現出了經常頭痛、疲勞乏力、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心理脆弱、容易頭暈等類似的癥狀。這種現象在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體現得尤為明顯,在近幾年中,呈現這種癥狀的人數穩步增長,并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但醫學界卻對此束手無策。
直到20世紀80年代,蘇聯學者伯克曼與一些專家進行了大量的調查與研究,有了突破性的發現:人類不僅存在著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即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在這兩種狀態之間,還有著一類中間狀態——“第三狀態”,它既非健康狀態,又非疾病狀態,學者們稱其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也可以被稱為次狀態、病前狀態或灰色狀態。細究之,“亞健康”是個大概念,包含著前后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緊緊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為主癥,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復,恢復了則與健康人并無不同。它約占人群的25%~28%。
本文就亞健康問題不斷年輕化的趨勢,以當代大學生為例,對其表現及成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2在校大學生亞健康的現狀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重新對健康做出了如下定義: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WHO將健康拓展到了生理、心理、道德與社會適應這四個方面。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CFS)的最新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的健康人口與疾病人口各約占總人口的15%,而亞健康人口卻占總人口的70%,總數超過9億人。而這9億亞健康人群中,知識分子的比例更是超過了70%,其中我們主要研討當代大學生的亞健康現狀,分為心理上的亞健康和生理上的亞健康。
21心理上的亞健康
心理上的亞健康是指在環境影響下由先天條件和遺傳所產生的心理特征而產生的健康問題,它是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間的中間狀態。主要表現為不明起因的思維錯亂、神經衰弱、感情障礙、焦躁、自卑、恐慌以及孤獨、冷漠、草率,甚至可能產生輕生念頭等。
在校大學生在心理上的亞健康主要表現為:孤僻,經常不能融入所處環境。抑郁、焦慮等。與此同時,心理上的亞健康狀態也會導致到生理的亞健康,長期處于低迷、抑郁狀態的人往往會影響自身的激素分泌,致使抵抗力低下,疾病乘虛而入。
22生理上的亞健康
目前在校大學生,存在的生理上的亞健康主要體現在,白日里無精打采,注意力不能集中,時常感到體力不支、乏力,四肢酸痛,昏昏欲睡,食欲不振,夜里失眠,時常驚醒,醒后又難以睡去等現象。有些還存在著身體上的過于肥胖或者太過偏瘦,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各種生理上各種問題。還有些會有經常手腳冰冷,怕冷的現象。
3亞健康狀態的成因
31作息時間安排不合理
結束了高中的“受約束”的規律生活,在上大學時擁有了大量的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放棄了高中時期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有些時出于對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事項而熬夜,而有些則是因為通過電腦、手機“消磨時間”而熬夜。長此以往,便會致使免疫力低下。又因為白日里還有課程需要早起而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在課堂上有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現象。為了彌補在課程上的缺失,課下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此下去,惡性循環。
32飲食安排不合理
首先是以零食代替正餐。大學生會隨身攜帶或者購買零食以備需要的時候享用,一般只是用作臨時緩解饑餓感或是舒緩心情。而還有些大學生則是將零食代替正餐,大多數的時候是通過不斷地食用零食飽腹。這不僅會攝入過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不利于生理健康的物質,同時也因為這種不能很好地攝入人所需要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而影響健康。
其次是節食。很多女生會因為減肥等原因,會有意識地減少自己的飲食量,以此來達到想要變瘦的目的。合理的控制飲食確實是控制體重的一種方式,但是,有很多女生不考慮到自身的實際狀態而盲目地減少飲食,比如一天只食一餐等的做法,雖然一時也達到了變瘦的目的,但長久下去,會造成身體新陳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等不良后果,同時也經常會感到疲憊和虛弱。
再次是營養攝入不均衡。有一部分的學生飲食攝入單一,僅以食肉類為主而缺少了果蔬的攝入,這種不合理的飲食結構不利于保持身體健康和對慢性疾病的預防。
復次是水的飲用不充足。部分大學生存在著用飲料來替代水的現象,渴了不喝水而以飲料解渴。水對人體多項生理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體一旦缺少水,便會產生困乏、認知能力下降等問題,繼而引發頭疼、做事效率低、肌肉酸痛等問題。而飲用含糖量多飲料易引起肥胖,不利于身體健康。
最后是不吃早餐。早餐的匱乏或缺失會引起全天營養素攝入缺乏。多數人認為經過午餐、晚餐可以補回來,可經研究表明,這些早餐缺失的營養不能經由其他飲食來補回。早餐的缺失會使腦細胞缺乏葡萄糖供給的能源導致動力不足,上午的工作學習、認知以及記憶能力都會降低,人會感覺困乏、遲鈍,從而對工作和學習造成影響。而長期不吃早餐還易引發胃腸炎,增加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尤其當身體活動量大,學習和工作較為繁重時,更應早餐吃得豐盛。endprint
33缺乏體育鍛煉
大多數的大學生主要的體育鍛煉來自學校開設的體育課,而一旦體育課程結束,自己的體育鍛煉也就結束了。有統計表明,現在的大學生體能越來越差,體力比不上從前,這與日常缺乏體育鍛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34心理上的壓力
來自學業上的壓力。隨著年級不斷升高,在專業課的難度上也不斷增加,同時也為了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通常會給大學生帶來壓力,這種壓力在臨近期末的時候會更加明顯。輕會讓大學生處于焦慮的狀態中,而嚴重的會導致失眠等現象出現。
來自就業的壓力。現今就業形勢嚴峻,由于每年招聘市場上的供過于求,大學生對所求職業的心理預期高過自身能力等原因,每年都是“最難畢業季”。而越接近畢業,來自就業上的壓力也就越大。
來自周圍的交往壓力。近年來,高校中因與同學的交往不暢而出現問題越來越多,雖然如“投毒案”這類嚴重事件相較之下出現不多,但人與人之間的冷暴力卻是屢見不鮮。
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怒則氣上,喜則氣緩”的說法,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自我克制、悲觀無助、情緒低沉、冷漠孤獨等不良心理狀態以及外界對精神突然間的刺激,都會使人進入亞健康狀態。
4正確的生活方式對亞健康的預防
41亞健康的預防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或緩解亞健康癥狀,同時也可以在健康狀態下對亞健康進行合理預防。
(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亞健康人群如果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和調節、了解情緒與疾病的關系以及不良的心理和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危害,就可以充分帶動起亞健康人群的積極性,使亞健康者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培養其健康積極的生活及工作的態度,達到預防、改善和緩解亞健康癥狀的目的。
(2)規范生活方式。培養規范的生活方式是緩解及預防亞健康癥狀的最佳辦法。按時吃早餐、坐久后常起身走動、拒絕熬夜、不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戒煙戒酒、不吃高熱量和高鹽分的食物,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規范了自身的生活方式則就可以讓“亞健康”狀態及時遠離。與此同時,定期休假、放松身心消除疲勞、合理安排生活作息規律、克服不良生活習慣、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都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3)調整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客觀、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目前的工作能力、必要的時候婉拒超過自己能力的任務,準確把握個人對于工作的適應方向和程度、積極地與他人協作、參加團隊活動,調動起自身的工作積極性,有計劃有步驟地工作,形成規律。
(4)均衡營養、合理膳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地預防及改善身體亞健康狀態,例如遵循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的原則,控制進食的熱量。多樣化飲食、均衡營養、多食用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特別是動物蛋白)、常吃蔬菜和水果,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礦物質與維生素。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還呼吁人們減少鈉鹽的攝入(建議攝入量為6g/天)。
(5)加強體育鍛煉。有規律且適度的體育運動可以達到強身健體、提高人自身免疫力從而抵抗疾病的作用,與此同時,定期進行體育鍛煉還可以使人身體放松、心情舒暢,預防及緩解亞健康。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有多種選擇,如徒步行走、登山、游泳、瑜伽、球類運動等,人們可以依據自身狀況來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如果沒有大量的時間和條件專門去進行專業類的運動,大學生還可以通過多步行減少乘公交車的次數、用爬樓梯替代坐電梯等方式來達到鍛煉的目的。
(6)醫生診治、藥物治療。這種方法并不是緩解及預防亞健康癥狀的最佳辦法,無論是傳統的中醫還是現代醫學都沒有所謂的“特效藥”。醫生進行的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癥下藥,對真正預防亞健康并無太大作用。其中,傳統中醫采取的針灸調理的方法,現代醫學則可以使用抗抑郁藥物及維生素等。
42正確的生活方式對亞健康起到預防的作用
在亞健康的形成起因中,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氣都占有很大比重,暴飲暴食、飲酒吸煙、上網游戲而造成的睡眠不足,為了減肥而節食不注意營養攝入而造成的體重偏輕,甚至厭食,都是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中較為普遍的問題。而如果這些不良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氣被改掉,改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有效地緩解和預防亞健康。
而本文的第二個專題“亞健康狀態的成因”中就強調了錯誤的生活方式是造成亞健康狀態的最為常見的原因,而培養規范的生活方式又是緩解及預防亞健康癥狀的最佳辦法,由此可見,正確的生活方式對亞健康能夠起到預防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參考文獻:
[1]張曦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的發生及預防運動人體科學,2015(2)
[2]趙瑞芹,宋振峰亞健康問題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2,19(1)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綠色共享的“百姓身心亞健康調理”服務》課題的分項成果,遼寧省教育廳(項目編號:201610165066)。
[作者簡介]蔡麗媛(1996—),女,漢族,遼寧營口人,就讀于遼寧師范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王靜(1978—),女,民族,遼寧大連人,講師,博士,遼寧師范大學數學學院,成本會計、價格理論;袁慧玲 (1996—),女,漢族,安徽馬鞍山人,就讀于遼寧師范大學會計學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