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的總體安排,對汾河平遙段鋪開了汾河干流北長壽、西堡、梁家堡段3座自動化翻板閘,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堤外高效節水工程,汾河流域生態修復源神廟水庫灌區改造工程等。為實施好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確保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作的順利推進,編制了《晉中市平遙縣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實施方案(2017-2020)》。
【關鍵詞】水土保持設計;汾河流域;生態修復;應用
引言
汾河平遙段屬于中下游段,從洪善鎮北長壽村入境,由東北流向西南穿越洪善鎮、南政鄉、中都鄉、杜家莊鄉、寧固鎮5個鄉鎮,在寧固鎮營里村出境,境內河道總長28.2km,河床寬度300~500m。
一 、水利工程概況
平遙縣共有各類供水工程約2800余處。其中,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6座,總庫容3957萬m3,興利庫容1251萬m3,年均供水量1248萬m3;塘壩17座;灌溉泵站74處,裝機總容量5001kw;農業灌溉機井2043眼,裝機3.06萬kw;生活污水處理廠一座,日處理能力1.5萬m3/d;汾河大型灌區一個,惠柳嬰中型灌區一個,東南山丘區的小型灌區以及純井灌區。
二 、汾河流域生態存在的問題
汾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既有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生態變遷的因素,又有近幾十年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造成的生態環境透支。歷史時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流域高郁閉度的植被覆蓋逐步降低、水土流失隨之加劇、湖泊面積逐步凐沒、水旱災害的頻次增加。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之后,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地表徑流量不斷減少,水域面積進一步萎縮,植被減少退化、水土流失加劇及河流出現污染。
三、 實施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經濟社會發展對水的需求更為迫切,對生態文明的要求愈來愈高,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廢污水排放量不斷加大,河道內垃圾隨意堆放,面源污染嚴重,河流水質不斷惡化等多重效應疊加,造成了城市周邊地區土壤和淺層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已成為汾河流域生態修復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隨著時間推移,污染物在土體、水體中將不斷累加,生態修復的成本和代價將會更大。為此,變“輸血”為“造血”,變治標為治本,變被動為主動,維護汾河的健康生命,保護全縣人民美好家園,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四 、主要建設內容
根據建設內容以及項目相關規劃指標,根據項目屬性和收益情況,充分利用金融支持政策,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建立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保證項目建設需要。
㈠ 環保措施
一是平遙縣瑞思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擴容改造,擴容1.5萬噸/日,二是城市污水管網配套建設,實現城中村、古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全部截流、收集,城區雨污分流系統逐步完善,三是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四是新建南政鄉2000噸/日、平遙豐實再生資源回收開發有限公司50噸/日滲濾液處理項目,中都鄉曹村、橋頭等村莊1000噸/日、中都鄉北姚、南三狼等村莊1000噸/日,段村鎮5000噸/日、工業新區1、萬噸/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管網配套項目。
㈡ 水利措施
1、水資源配置
東山供水工程向城市經濟區、西部平原區和中部工業園區提供工業用水1000萬m3,農業用水為1000萬m3,調蓄庫為源神廟、南王水庫和新建的溫家溝水庫。主要建設內容為:
一是擴建平遙縣城北集中供水工程。從城北集中供水二號減壓池下游分兩支,一支供東莊、冀郭、欽賢、小沿4村,一支供東郭、金莊、洪堡3村;二是新建寧杜香集中供水工程,在寧固、杜家莊、香樂3鄉鎮56個村安裝輸配水管網全長151.929km;三是新建平遙縣工業園區集中供水工程;四是安裝輸水管道直接向平遙煤化集團自備調蓄池供水,向平遙峰巖焦化集團自備調蓄池供水,溫家溝調蓄庫供水;五是新建溫家溝調蓄水庫;六是尹回水庫和南王水庫灌區改造;七是高林水庫加固改造;八是建設段村高效節水園區1.5萬畝。
2、節水工程
農業節水:圍繞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的機遇,大力發展農業節水灌溉,2017 -2020年計劃發展農業節水灌溉面積14.14萬畝。
工業節水:根據水資源狀況,按照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原則,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嚴格限制新上高取水工業項目,禁止引進高取水、高污染的工業項目,鼓勵發展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術產業,嚴格禁止淘汰的高耗水工藝和設備重新進入生產領域。火力發電廠通過完善和推廣濃漿成套輸灰、干除灰、干除渣及空冷等技術和設備節水。發展城市集中供熱、熱電聯產等節水項目。其他一般規模以上工業項目推廣直流水改循環水、空冷、污水回用、凝結水回用、再生水的利用等技術。推廣供水、排水和水處理的在線監控技術。
生活節水:一是寧杜香集中供水配水管網工程,在寧固、杜家莊、香樂3個鄉鎮、56個村改造安裝輸配水管網;二是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在洪善、南政、古陶、岳壁11個鄉鎮、85個村安裝或改造輸配水管網。
城市生活:城市供水更新改造和新建管道120km。
雨水集蓄工程:新增800處集雨工程,年新增雨水量8萬m3。
3、河流水系整治及“珍珠串”濕地
⑴、汾河三壩下游河道整治疏浚和加固項目,包括河槽疏浚、控導工程、堤防加固、堤頂硬化、防護生態林建設。
⑵、架設2座汾河大橋:在洪善鎮宋家堡、寧固鎮曹家堡架設2座跨汾河大橋。
⑶、新建6座自動化翻板閘門:在汾河干流北長壽、西堡、梁家堡段河道內建設6座高度不大于3m的自動化翻板閘門,為汾河干流兩側6個濕地個控制蓄水,抬高水位,引水灌溉。
⑷、干流人工濕地工程建設:
配套建設古城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和三壩庫區水上樂園,在堤外建設濕地六處,總占地面積5430畝,其中:(1)南良莊、蘇家莊530畝;(2)在北長壽村西北沿河低洼地帶建人工濕地一處,占地面積1229畝;(3)在王家莊村北沿河低洼地帶和龍海漁場建人工濕地一處,形成養魚、垂釣、休閑公園,占地面積2603畝;(4)賈家莊左岸濕地695畝;(5)左家堡右岸濕地172畝;(6)左家堡左岸濕地201畝,6處濕地水面面積3.62km2,滯洪能力692萬m3。
⑸、支流治理規劃
濕地建設:在汾河支流惠濟河入汾口建人工濕地一處,占地面積413畝;在汾河支流惠濟河南政高灌處建人工濕地一處,占地面積165畝;在汾河支流柳根河入汾口建人工濕地一處,占地面積210畝;在汾河支流柳根河橋頭村段,東夏公路南建人工濕地一處,占地面積150畝。
河道治理:①在惠濟河入汾口、柳根河入汾口修建尾水閘各一座、在惠濟河南政高灌處、柳根河橋頭段東夏南各修建節制閘一座,攔河蓄水,抬高水位,引水灌溉;②對惠濟河108國道至人汾口6.3km河道進行治理;③對柳根河西外環至人汾口6.5km河道進行治理。
4、關井壓采和泉域保護
關井壓采:在2017—2020年期間計劃關井壓采1000萬m3,關閉水井400眼,關閉方式是永久性填封和暫時性封存兩種方式,其中永久性封閉160眼,封存備用240眼。
泉域保護:一是根據《山西省泉域邊界范圍及重點保護區》要求,強制關閉山西平遙瑞泰西溝河煤業有限公司;二是在惠濟河道西源祠到東泉段,修筑四條橡膠蓄水壩,利用五曲灣水庫汛期泄水進行蓄水,補充地下水,促進西源祠泉復流,再現神池原貌。
5、水土保持及清潔小流域治理
水土保持工程:⑴、惠濟河西支東泉段片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項目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1km2,基本農田0.6km2、喬木林1.9km2、灌木林0.63km2、經濟林1.8km2、小型淤地壩2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處。投資概算為525萬元,計劃2017年實施。
⑵、柳根河九龍溝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項目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2km2,基本農田0.7km2、喬木林1.8km2、灌木林0.53km2、經濟林1.8km2、小型淤地壩2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5處。投資概算為510萬元,計劃2018年實施。
⑶、惠濟河西支上莊片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項目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4km2,基本農田0.5km2、喬木林1.9km2、灌木林0.62km2、經濟林1.7k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處。投資概算為406萬元,計劃2019年實施。
⑷、惠濟河東支朱坑片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項目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6km2,基本農田1.7km2、喬木林3.6km2、灌木林2.59km2、經濟林3.9k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處。投資概算為1974萬元,計劃2020年實施。
清潔小流域治理:平遙縣規劃從2017年到2020年,利用4年時間實施清潔小流域建設。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總面積45.5km2,預算總投資1820萬元,涉及3條小流域3個鄉鎮。分別是朱坑鄉的源神廟水庫上游流域、孟山鄉的石寶水庫上游流域、段村鎮的普洞水源地流域,流域面積分別為19.5km2、17.3km2、8.7km2。在這三個水源地實施清潔小流域治理,治理方式在傳統小流域綜合治理基礎上,以水源保護為中心,構筑“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堅持流域治理與發展高效農業相結合、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優勢產業相結合、綜合治理與點源、面源污染相結合,努力打造“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健民工程”,采取植樹造林、小型水利工程、生態環保公廁、畜禽圈養、生活污水與畜禽糞便處理、河道整治、多種措施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在保護水源的同時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㈢ 農業措施
1、農村垃圾治理
2、農村畜禽糞污治理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
3、農牧業結構調整規劃
㈣ 林業措施
2017-2020年,平遙將實施11項造林綠化重點工程,人工造林52501.9畝,封山育林8000畝,天然林資源管護59.8萬畝(每年)、森林撫育8000畝。
㈤ 采空區綜合治理
采空區復墾綠化:根據采空區地貌將采取平整復墾和荒山綠化兩種形式進行,對受采空區塌陷影響輕,地面傾斜度較小,土地耕作條件未受影響的,使用機械進行平整后恢復耕作;采空區地表土層覆蓋較薄,地面傾斜度大的要進行荒山治理綠化,種植耐旱、易成活的樹木,達到治理目的,到2020年底將累計治理荒山荒坡復墾1000余畝。
㈥ 人工降雨
充分利用現有人工增雨設施和技術,對源頭保護區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有效利用空中水資源,增加降水,促進流域生態自然修復。
五、 小結
科學配置水土資源,節水優先,高效利用,保障流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通過科學配置水土資源、實施關井壓采、重建河流水系、有效涵養水源,優先解決地下水位下降問題,系統解決水域面積減少、植被退化、河流污染等問題,徹底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汾河流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郭濤,劉春燕.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的規劃思路[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7,(0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