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領 季會 陳祥喜
【摘要】詢價或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應比照采用最低評標價法,部分采購人在運用詢價或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時錯誤使用了綜合評分法評標。本文分析了采購人在詢價和競爭性談判方式中誤用綜合評分法的背景,提出在適用情形下選用競爭性磋商方式采用綜合評分法確定成交供應商的建議。
【關鍵詞】政府采購;詢價;競爭性談判;評標方法
1、引言
詢價或競爭性談判方式屬于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它們確定最終成交商采用的方式應該比照最低評標價法。但是筆者檢索了許多單位的網站發布的采購公告和采購文件,間或發現部分采購人在運用競爭性談判或詢價采購方式進行政府采購時,評標方法使用了綜合評分法。筆者認為,這是錯誤的,甚至是違法的。詢價或競爭性談判方式只能比照最低價評標法。
2、法律法規規定及誤用背景
2.1法律法規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政府采購招標評標方法分為最低評標價法和綜合評分法。最低評標價法,是指投標文件滿足招標文件全部實質性要求且投標報價最低的供應商為投標候選人的評標方法。綜合評分法是指投標文件滿足招標文件全部實質性要求且按照評審因素的量化指標評審得分最高的供應商為中標候選人的評標方法。”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三十八條第五款對采用競爭性談判確定成交供應商的確定方式,“確定成交供應商。談判結束后,談判小組應當要求所有參加談判的供應商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最后報價。采購人從談判小組提出的成交候選人中根據符合采購需求、質量和服務相等且報價最低的原則確定成交供應商,并將結果通知所有參加談判的未成交的供應商”(政府采購法第四十條第四款采用詢價方式確定成交供應商也有類似的規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采購人在運用競爭性談判或詢價采購方式進行政府采購時,評標方法只能是比照最低評標價法。
2.2采購人誤用背景
有些采購人提出,我選用綜合評分法,基準價選擇的是最低價,就是最低評標價法。這是把評審的單項指標和成交供應商的最終確定兩者相混淆了,沒有完全理解兩種評標方式。對于最低評標價法,價格是決定最終中標人的唯一因素。對于綜合評分法,價格只能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其他還包括價格、技術、財務狀況、信譽、業績、服務、對招標文件的響應程度,以及相應的比重或者權值等。在采用綜合評分法時,報價最低的投標人在只是在價格上占優勢,在綜合評審因素的全部量化指標評審得分未必是最高的,未必是最終中標候選人。
部分采購人使用綜合評分法進行競爭性談判或者詢價,其初衷是避免采購工作中單純考慮價格因素,卻忽視了供應商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素,盡可能地獲得物有所值的采購結果,滿足采購需求。而最低評標價法,最終是用貨幣價格來衡量,價格最低者為成交供應商,采購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尤其對于科研項目和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涉及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這些涉及國家戰略產業、核心技術能力發展的項目,其價值都不是僅僅能夠用貨幣價格來衡量的。相比供應商的報價,供應商的既往績效、履約能力(包括技術能力、管理能力)更為重要,萬一在合同期內供應商因能力不足、責任心不夠而無法履約或者因為采用最低價成交造成惡性競爭,成交供應商提供的貨物、工程質量低劣,服務拖拉滯后,沒有達到物有所值,無法達到采購目的,將會嚴重影響公共事業的發展,影響政府產業政策的執行,影響政府形象。筆者認為,采購人的憂慮也是客觀存在的。
3、建議
實際工作中,有一種非招標采購方式被采購人忽視,那就是競爭性磋商方式。2014年12月31日,財政部印發《政府采購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管理暫行辦法》。《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采用的綜合評分法。當符合以下兩種情形時,競爭性談判和競爭性磋商方式都可以選擇使用,同時適用不同的評標方法:(一)技術復雜或者性質特殊,不能確定詳細規格或者具體要求的;(二)因藝術品采購、專利、專有技術或者服務的時間、數量事先不能確定等原因不能事先計算出價格總額。
4、結語
綜合以上內容,詢價和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只能比照使用最低評標價法,不能使用綜合評分法。如果滿足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的情形,采購人也可以選擇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按照競爭性磋商的規則和流程運作,在評標方法上使用綜合評分法。法律是嚴肅的,采購當事人要根據不同的采購標的,選擇相宜的采購方式,按照法定的采購程序依法實施采購,實現采購需求,切莫違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2014年修訂版
[2]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國令第658號.2015年1月.
[3]財政部.關于印發《政府采購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庫【2014】214號.2014年12月.附件《政府采購競爭性磋商采購方式管理暫行辦法》
[4]汪才華.招標采購評標方法部門差異之比較.招標與投標.2017年3月.
[5]許峰.對《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的比較和思考.經濟研究導刊.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