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波?孫輝
筆者通過對審計和審計調查發現:縣屬國有企業發展存在一些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企業只能基本維持正常經營,無法實現利潤。目前縣屬國有企業多數興建于七十至九十年代,基本處于原來的經營封閉管理模式,面對民營經濟、市場經濟的沖擊,束手無策,其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窄小。如縣屬糧食企業,產品單一,缺乏市場,僅靠部分閑置資產出租和縣財政儲備糧油儲存費補貼、輪換差價補貼、利息補貼等基本維持企業正常運轉,企業缺乏積累,根本無法實現利潤。
(二)部分企業無強大的自有資金,無市場競爭力。由于縣屬國有企業普遍存在專業設備不齊、技術資金薄弱、人才潰乏等方面問題,在市場經濟沖擊下毫無競爭能力,如縣屬國有房地產開發企業,目前根本未開展房地產主營業務,僅僅靠為政府承擔部分建設業務的管理費和公司自管房房租收入維持運轉。
(三)部分企業債權債務遺留問題多。企業舊的債權債務遺留問題未解決,新的債權債務又不斷凸顯,資產負債率高,該收的款項因多種原因形成呆賬,而該付的款項又無錢支付,部分企業債務成了“三角債”的惡性循環,銀行貸不了款就向職工高息借款,高額的利息債務又致使企業經營效益越來越差,效益越差就越引發負債累累。
(四)部分企業領導、職工思想存在消極心態。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及待遇不高,但鑒于國有企業目前基本上還能保障職工社會保障費,在某種程度上講是非國有企業難以相比的。于是,部分職工就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消極態度,一邊應付本職工作,一邊又自己在外干自己的私活,工作效率低下,而這種狀況極大地挫傷了那些有責任心的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使一些真正的人才流失了出去,而一些無能平庸之輩卻悠然自得在公司混工資又無任何壓力。企業職工(包括某些領導在內)面對企業如此狀況都存在消極心態,庸庸無為,毫無凝聚力可言。
(五)企業管理監督工作薄弱。國有企業監督管理部門人力、財力、物力資源有限,加之國有企業機制內部監督不全,內部監督流于形式,避實就虛,企業監管環節薄弱。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形同虛設,有的企業根本就沒有職工代表大會,事關企業重大問題,就幾位企業管理層或者中層人員開會決策,不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審議、通過,而以企業的決定、制度、規定等方式下發執行。部分國有企業層主要負責人長期空缺(領導人員為兼職人員,代任主持企業工作),責權利不清晰,這樣下去極易造成企業管理上的漏洞,帶來國有資產的流失和浪費。
針對上述國有企業面臨諸多問題及現狀,多數縣屬國有企業已經步入艱難困境,究竟該何去何從,國有企業才能走上發展之路。
二、幾點對策建議
(一)加快推進縣屬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應積極響應中央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思路,特別是縣屬國有企業目前存在的困難、問題、現狀,應加速其改革進程,提高國有資產經營質量和效益,提升國有企業活力和國有經濟整體競爭力,勢在必行。
(二)結合縣域經濟實際情況,部分企業實行重組合并。雖然縣屬國有企業實力不如民營企業,目前也面臨諸多困難,但是國有企業也有人力和資源優勢,對縣域經濟結構、財政狀況、社會穩定等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h屬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職工多,包袱重,外欠債務大等歷史遺留問題,這就需要本著縣域國企實際情況,撤銷部分無實質性經營的企業,整合重組現有經營業務相同或相似的企業。
(三)縣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盡快配備國有企業主要負責人,落實責任,堵塞管理上漏洞。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由于一些國有企業負責人由以前的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兼任,被免職后企業又未配備新的負責人,部分企業領導人兼任兩個及以上企業負責人,這些狀況無疑使國有企業長期處于無人承擔相應的責權利的游離狀態,經營管理無策無序,安全隱患極大。配備企業負責人,落實責任,堵塞漏洞,勢在必行。
(四)重組后的縣屬國有企業應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強化投資經營責任??h屬國有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長效的現代企業化管理制度,制定讓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有利于企業發展活力的激勵制度。特別建立加強國有企業工資薪酬與業績掛鉤的績效考核機制尤為重要。另外重點應加強非生產性組織上的編制和人員管理,提高真正的生產管理及技術人員在企業內部地位,強化責任與業績、薪酬與業績并存,建立重大決策事項管理制度,杜絕一人集權制,提高企業經營決策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五)應繼續加大對重組后企業的國有資產的監督力度。加強縣國資辦監督力量,建議配強監管人員不斷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力求資產真實完整、凈資產不斷增長的良好發展趨勢,充分利用現有資產資源,整合企業,走出困境,創造企業最大效益。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中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