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亮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精準資助使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體現,是教育脫貧的重要保障。“精準資助”的提出,為高校資助工作的發展指出了方向,為解決目前資助工作存在問題也指明的道路。
“十三五”期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和“扶貧先扶智”思想,成為各高校開展資助工作的指導思想。如何扎實開展“精準資助”,如何建立精準資助的模式,以達到資助精準全覆蓋,成為當前高校資助工作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一些問題
我國建立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形成了一套“獎、貸、助、減、免”等的資助體系,并取得顯著的成績和效果。但在具體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貧困生及貧困等級認定困難,缺乏科學認定、精準識別體系
科學認定、精準識別資助學生是資助工作關鍵的第一步,目前高校在認定過程中往往忽視對學生情況的認真了解,一味追求資助覆蓋面,缺乏科學認定、識別體系,精準識別資助對象不正確,造成個別學生利用漏洞弄虛作假,以達到渾水摸魚的效果,而真正有需求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收到應有的資助;由于缺乏對學生學習、生活、消費情況的細致了解,對其貧困程度無法給出準確的判斷。
(二)資助預算分配不夠精準,造成涵蓋面不寬,力度不夠
自2007年我國的資助資金每年都保持高速增長。2016年,資助大學生人數多達4281.82萬人次,資助總金額高達955.84億元。但是由于預算分配不夠精準、科學,造成涵蓋面、力度不足,存在“一刀切”的做法,沒有進行分層、分級科學分析,無法滿足受助需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學生的困難。
(三)資助工作側重經濟物質資助,育人功能重視不夠
十八大提出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及“人人成才”教育目標貫穿于資助工作的全過程。然而,高校在資助工作中往往側重于經濟物質上資助,忽視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資助和育人工作結合不夠,使部分學生對助學金形成“等、靠、要”,失信、作弊現象嚴重,道德感丟失,申請材料弄虛作假,缺乏感恩意識,產生依賴心理。
(四)資助工作幫扶措施單一,缺乏多維度、整體幫扶體系
高校在資助工作中幫扶措施往往僅僅局限于經濟物質幫扶,忽視貧困生由于各自的實際情況不同,各自的需求也存在不同,因此,應該分層次、分類別對待,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建立多維度、整體性的幫扶體系。
(五)資助工作管理過程存在不當,缺乏“溫度”
資助工作過程中有時缺乏全面考慮,使得“比窮演講”“比慘大會”“穿名牌鞋被取消助學金”等個案時有發生,并在在社會上引發了不良后果。高校應通過更多渠道和機會了解學生訴求、需求,既要幫助學生擺脫經濟困境,還應注重滿足學生的獲得感。
二、精準資助的內在要求
“十三五”期間,我國學生資助工作以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為目標,以建立“精準資助”工作機制為抓手,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不斷創新資助育人途徑和方式,努力開創學生資助工作新局面。這就要求高校要不斷完善資助體系,建立精準資助機制,不斷提高“精準度”,準備把握精準資助的內在要求。
(一)建立精準識別機制,科學認定資助對象
建立科學、系統、可操作的貧困生認定標準,通過對學生的消費、生活、學習、外出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細致了解,對學生進行民主測評,對學生家庭進行實地走訪進行了解,對學生當地扶貧辦、資助管理中心、街道辦、村或社區進行積極地溝通聯系等手續,以便詳細地了解學生及家庭的綜合情況,通過信息采集和共享,有條件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比對,通過對學生、家庭信息的綜合判斷,就可以將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精準識別出來。并建立精準資助對象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確保需要資助的對象一個也不能少,確保不符合資助條件的對象一個也不能多,確保資助項目一個也不能少,確保資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一分錢也不能少。
(二)建立科學的資助預算分配機制
科學的資助預算分配是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底數的準確基礎之上的,根據貧困學生分布狀況研究制定合理的資助資金分配方案,應避免“平均分配”現象,充分考慮各地區、各高校、各學院的不同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以前歷年的貧困學生數據庫,并結合當年的有無突發自然災害、重大變故等具體情況分析,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資源,建立科學的模型進行分析、計算,以達到充分滿足貧困學生的資助要求。
(三)精準資助中強調育人功能
將資助工作與育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高校的重大使命,這就要求各高校在資助中強調育人功能。開展誠信教育,使受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開展勵志教育,使受助學生能夠自立自強,能坦然面對問題;開展感恩教育,使受助學生能夠樹立起感恩國家、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家人、感恩老師的意識;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受助學生感受樂觀向上、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受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等等。
(四)建立多維度、整體性的精準幫扶措施
精準幫扶是精準資助的核心,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形成差異性幫扶計劃,將經濟物質幫扶轉變為多維度、整體性幫扶體系,提高針對性、需求性,最終滿足受助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層次需求。如有些貧困生學業困難,這需要進行學業幫扶;有些心理脆弱、內向、自卑、自閉等,這就需要進行心理幫扶;由于自身、家庭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就業困難的時候,這就需要進行就業幫扶;有些可能突然遭受重大變故,這就需要進行開展緊急幫扶等。
(五)精準管理有愛心、有溫度
資助工作不僅注重精準和公平,更講究方法和效果,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實,讓學生資助工作更有愛心、溫度和態度,要有人性關懷,使貧困學生真正從物質上到精神上的資助都得到滿足,這樣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人格、正確的“三觀”,才能常懷感恩之心。(作者單位為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