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標
摘要:企業文化是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企業如何理解企業文化以及其形成的軟實力對企業的影響,把握文化軟實力與企業文化內在聯系,對建設好企業文化,打造企業軟實力,促進企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企業文化;軟實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就國家文化軟實力闡發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軟實力的一系列戰略思想,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基本綱領,是推進四個自信的具體延伸,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需要。黨的十八大將“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了文化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地位,肯定了文化在推進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到的積極歷史作用,將文化軟實力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上來,這是黨執政以來又一新的重大理論認識。企業文化是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企業如何理解企業文化以及其形成的軟實力對企業的影響,把握企業文化與軟實力的內在聯系,對建設好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何為文化軟實力
“軟實力”(softpower)一詞是由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代言人、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國際關系學教授約瑟夫·奈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來的,他分別在《政治學季刊》和《外交政策》雜志上發表《變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質》和《軟實力》等一系列論文,并在此基礎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譯本《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一書,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約瑟夫.奈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他把“軟實力”明確定義為:“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它源自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他把國家的軟力量歸于三種主要資源:一是能對其他國家產生吸引力的文化;二是能真正實踐的政治價值觀;三是能被視為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可見文化軟實力在西方已有著成熟的理論。為了更理解“軟實力”,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給了更為通俗的表述:“一個國家是存在兩種實力的,一種是硬實力,一種是軟實力。硬實力通常是指國家的GDP、硬件設施等,而文化、制度、傳媒等被稱為軟實力”。而我們所強調的國家文化軟實力主要是指那些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社會的凝聚力、市場的吸引力、思想的影響力與心理驅動力的文化資源,它具有十分鮮明的國家意識形態屬性,我們黨提出的“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指一種體現我國國家利益與國家意識形態的國家文化軟實力。
二、何為企業文化
一提到企業文化,人們的感性認識就是企業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似乎只要是企業就有企業文化,有文體活動就有企業文化這種看法是十分膚淺的。究竟什么是企業文化呢?要解釋這個詞,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文化”,通俗一點的講“文化”是一個團體因其成員常年相處而形成的共同的審美觀、價值觀。那么“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成員共同形成并普遍認同的共同價值體系,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向心力,它能使企業凝聚人心,規范共同的行為,提升管理水平,打造強勁品牌,實現企業內部損耗降低到最少,產生一致對外的最高效果。
三、軟實力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當今世界,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影響和推動下,企業競爭逐漸上升為企業文化力的競爭,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企業文化要成為企業軟實力,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企業文化要成為軟實力,也就是企業文化要成為企業的強勁競爭力、成長力。但并不是每個企業都有文化,或者說都有好的企業文化,假如一個企業,其領導層并不是有意識去倡導某種企業文化,那么,企業內的員工會因個人不同的審美追求和價值追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審美觀和價值規,其企業文化也就可能斑駁陸離,文化處于一種雜亂散漫狀態,當然就談不上凝聚力與向心力了。由于不注意培養和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中埋頭苦干者得不到鼓勵,積極上進者受到冷嘲熱諷,老實人常常吃虧,投機者反而得利,長此以往,員工素質將越來越低下,企業也就成了一盤散沙,更談不上軟實力,何來發展?再好的企業也走不了多遠。相反,如果企業領導層有意識地培育和倡導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在企業推崇愛崗敬業,積極上進,任賢選能,長此以往,持之以恒,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其良好的企業文化也必然逐漸成型并趨于成熟,企業員工由于在長期積極向上的氛圍中浸潤滋養,企業凝聚力將會大大加強,企業的激勵成本和監督成本也會大大減少,企業何愁不發展?可見企業文化以及形成的軟實力對企業是多么的重要。
四、用企業文化打造企業軟實力
一個企業也同樣存在著兩種實力,一個是以資本、技術、設備等組成的硬實力,另一個是以制度、執行力、企業文化組成的軟實力,一個企業能否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而得以長久發展下去,硬實力固然重要,但軟實力也同樣不能忽視,因此,用企業文化打造企業軟實力已成為許多企業管理者的共識,軟實力往往使企業間的競爭看似無形卻強勁有力,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打造企業軟實力才能真正使企業擁有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一)企業要從長遠發展構建企業文化體系,打造企業軟實力
企業要從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是企業提高管理效能,增強凝聚力,打造核心力的戰略舉措,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發展都有其自身的戰略目標,更多是經濟上的,因為經濟的利益往往得以直接體現,而受企業文化的影響需要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企業要從長遠構建企業文化體系,把企業文化建設融入到戰略目標中、日常管理中、對外經營、形象宣傳中,要制定與自身發展適應的企業理念、企業價值、企業目標、質量目標、人才觀、危機觀和市場觀等等,以此形成一個企業文化體系,不斷打造企業軟實力。
(二)企業文化要滲入全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體系
企業文化要成為一種力量,成為軟實力,除了領導層的積極倡導和長期的培養,還受到是否符合企業現有的發展承受力,是否符合企業地域化、企業行業特征、員工習慣性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企業文化還必須有著全社會普遍認同的共同價值體系,才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規范力。如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該成為企業共同遵循和認可的價值體系,企業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有自身特色的核心價值觀,使企業的價值體系更加的適應企業發展。
(三)企業文化既要有對優秀文化的繼承與積淀,更要勇于創新
良好的企業文化從來都是開放、包容的,既要有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也有對外來優秀文化的吸收。有著一定文化積淀的企業在繼承自身優秀傳統文化和挖掘自身企業文化資源的同時,更應該對外來的文化取長補短,博采眾長,使自己的文化體系不斷完善,更有利于推動企業發展。而對剛起步的企業來說,吸引利用外來先進的文化,結合自身企業特色而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企業文化體系,是建設企業文化的一條有效捷徑,只有蘊涵著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漸漸滲入到每個員工的行為規范中,融入了每一個員工工作的點點滴滴,才能真正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逐漸形成企業軟實力,同時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創新,培育特色,要建立科學的企業文化目標體系、運行體系和保障體系,注重在日常管理、工作現場、在細節中體現企業文化主張,形成人人參與、上下同心,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圍,保持企業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四)企業文化要以人為本,更加突出對人的培養和塑造
人是最具活力的因素,有活力的文化才能造就有活力的企業,企業要關注員工需求,為員工提供發展機會,讓員工分享發展成果,特別是對新加入團隊的員工,要充分信任,放開手腳,用企業理念和文化影響和培養新員工,使之能較快融入團體,融入企業文化氛圍之中。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塑造人來塑造企業,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貫穿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通過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和不斷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才能充分發掘人的潛能,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
(五)企業文化建設要注重與管理相結合
當前對企業文化建設在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認為企業文化是一種宣傳手段和形象工程,造成文化建設與管理的脫節,沒有建立起企業文化建設經常性和長效性機制,缺乏創新意識,難以更好發揮企業文化更大的價值。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離不開科學完善的考核機制,要制定企業文化建設各管理層負責制,將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納入到生產經營和管理考核中,只有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偉的事業凝聚人,用高尚的情操陶冶人,用科學的機制激勵人,才能充分調動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西方學者有句名言:經濟現象和倫理文化是同一因果鏈的兩個側面,經濟現象的背后是文化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經久不衰的背后必然是其適應企業現狀的文化作支撐,誰擁有文化優勢,誰才能擁有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參考文獻:
[1][美]約瑟夫·奈著,馬娟娟譯.軟實力:權力,從硬實力到軟實力[M].中信出版社,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