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惟平 胡闖
摘要:本文對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環境在投入使用前進行安全評審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闡述了目前企業“五新”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五新”安全管理方法。
關鍵詞:“五新”;安全生產管理;安全評審
“五新”安全評審是指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環境在投入使用前,應進行安全評審,落實安全措施,完善安全操作規程和現場應急處置預案與措施。由于“五新”作業未知因素多,員工對“五新”的危險因素了解甚少,缺乏專業操作知識,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因此,降低“五新”應用風險,在“五新”投入使用前進行安全評審顯得尤為必要。
通過對“五新”預先進行危險性評價和安全系統分析,在充分結合實際應用的基礎上,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對操作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教育及考核,同時考慮“五新”作業特點,制定應急處置方案和措施,從而切實提高安全風險的源頭管控能力,提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能力。
一、企業“五新”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現在許多企業采用“五新”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結果在設計研制時缺乏本質安全度方面的考慮,安全隱患沒有得到根本消除。“五新”在剛剛投入使用時,對操作人員來說是陌生的,在此時期如果沒有安全操作規程和成熟的安全防護措施,相配套的安全技術標準和規范出現空白,操作者只憑感覺和經驗操作,容易引發事故。部分企業引進“五新”后,沒有把它的結構、性能、原理和操作規程向操作者進行系統的培訓,只做些簡單的交代,在沒有完全消化吸收,不熟知其性能、原理,不全面掌握操作規程和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倉促投入使用,存在安全風險和潛在的事故隱患。
二、“五新”安全管理方法
(一)修訂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完善“五新”管理要求
企業針對原制度中未包含“五新”安全評審的相關管理要求,應新增 “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環境應用安全管理”,內容為:①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環境在投入使用前,主管部門組織進行安全評審,進行危險因素辨識,了解、掌握其安全技術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完善安全操作規程和現場應急處置預案與措施。②編制每季度“五新”情況統計表。
(二)簽訂工作責任書,落實“五新”安全責任制
企業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書的簽訂時,應在各部門責任書中的“重點要求”部分,加入“五新”安全評審條款。例如工藝和技術的歸口管理部門,其在與分管領導簽訂的一級部門責任書中,明確了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投入使用前,負責組織相關安全評審,并制定和提供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企業應在責任書中進一步落實“五新”安全責任制,從部門到崗位,逐級細化管理要求,將相關責任和目標要求層層分解、落實到相關崗位和員工,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五新”安全責任網絡。
(三)策劃“五新”安全評審方法,提高風險辨識能力
企業在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環境的安全評審前,明確評審的方法及流程有助其充分開展此項工作。
“五新”安全評審的基本步驟:
1.確定“五新”作業過程中的所涉及的危險有害因素,并收集相關資料;
2.確定“五新”作業過程中的主要危險源,并對危險源相關或臨近部分的勞動保護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3.對“五新”作業中存在火災、爆炸等危險作業的單獨進行評價分析;
4.依據“消除、替代、工程(管理)控制措施、個體防護裝備”的順序原則,考慮采取適當措施降低“五新”作業中存在的安全風險;
5.提出安全性評價結論及相應的勞動防護對策措施。
以上五項步驟對規范企業“五新”安全評審方法和流程,提高風險辨識能力和評審針對性,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
(四)開展專題教育培訓,強化“五新”安全意識
由于“五新”作業未知因素多,員工對“五新”的危險因素了解甚少,缺乏專業操作知識,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因此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環境投入使用前對操作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專題的“五新”相關安全知識和操作規程的培訓顯得十分必要。
結合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細則要求,企業應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投入使用前,對操作崗位人員應進行專業安全培訓和考核,培訓率應達到100%。同時,應將此項要求納入企業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要求各部門在計劃中進行分解,落實到位,并定期統計上報實施完成情況。
(五)實施效果
通過上述措施,可促進“五新”崗位操作人員對其所涉及“五新”安全風險的認知,提高其在緊急情況下的應變和防護能力,強化其“五新”安全意識,為預防事故發生打下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五新”安全管理應引起各相關方的高度重視。企業應以“五新”安全評審工作為抓手,推動了危險源梳理和風險評估,發揮各部門自身能量,讓其在自查自評的過程中提升安全風險意識,同時強化企業生產作業現場新出現危險源或存在事故隱患處的過程安全監管,逐步具備自我辨識,自我評審,自我整改的循環提升能力,營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