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婉寧
【摘要】河長制需要明確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都建立監管、協調、保護機制,從而達到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一條河流或一個湖泊是否健康,需要有足夠的水量來維系、良好的水質來展現。為充分了解河湖水文狀態,充分發揮河長制的作用,需要水文部門提高相關的服務。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建立河長制的相關要求,對基于河長制的水文監測及水文服務要求進行了論述分析,旨在加強對江河湖泊的保護。
【關鍵詞】河長制;建立要求;水文監測;要點;水文服務;要求
1、河長制建立的相關要求分析
建立河長制的原則、制度及主要任務為:(1)建立河長制的原則。建立河長制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堅持強化監督、嚴格考核。(2)河長制的相關制度是河長制工作效果的重要保證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制度:河長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河湖管理保護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信息共享制度,定期通報河湖管理保護情況,及時跟蹤河長制實施進展;工作督察制度,對河長制實施情況、河長履職情況及河湖管理與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督察、督辦;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通過若干項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對河長履職情況進行考核,對成績突出的河長及責任單位進行表彰獎勵,對失職失責的嚴肅問責;驗收制度,按照工作方案確定的時間節點和目標任務,及時對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進行驗收。目前,水利部成立了推進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部領導牽頭、司局包省、流域機構包片的督導檢查機制;派出16個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了兩次督導檢查,按照“一省一單”的方式,向各地通報檢查結果和整改要求。對整改不力、進度滯后的地區,采取通報、約談、掛牌督辦等多種方式,督促按期完成目標任務。陜西省6月下旬也開展了全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督導檢查,通過檢查,有效推進了市縣兩級河長制工作,安排部署了鄉級河長制的相關工作和要求。(3)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水資源保護,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三條紅線”;二是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嚴禁侵占河道、圍墾湖泊;三是加強水污染防治,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優化入河排污口布局;四是加強水環境治理,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五是加強水生態修復,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六是加強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
2、基于河長制的水文監測要點分析
水文部門只有提升水文監測能力,才能適應河長制的需要。基于河長制的水文監測要點主要表現為:(1)對重點入河排污口進行在線監控。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都是通過入河排污口進入河湖的,水文部門可以選擇在重點入河排污口實施在線監測,對入河廢污水水量、水質進行實時監控,為水資源月報以及水功能區監督管理提供依據。(2)加強界河和跨界斷面的水量水質監測。目前水文部門只對國家、省、市及部分縣級界河進行了監測,要全面監測到村級的難度很大,但在縣級界河逐步做到監測全覆蓋是可行的,還可以探索在重要鄉鎮界河開展水量、水質監測,以便各級河長都能掌握所管轄河段的水量、水質、水環境情況。(3)對重要取用水戶進行在線監測。加強對取用水戶的計量監測是水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水利部建設的全國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將重點加強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能夠使全國取用水總量的70%得到監控,整個監控系統由水文部門承擔建設、運行、管理和維護,為科學管理水資源提供技術支撐。(4)研究河湖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資源承載能力是指在一定流域或區域內,其自身的水資源能夠持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規模,并維系良好的生態系統的能力。為適應河長制的要求,水利部于2017年2月27日頒發了《水功能區監督管理辦法》,其中第四條規定:“對水功能區實行保護和監督管理,應當根據其功能定位和分級分類要求,統籌水量、水質、水生態,嚴格管理和控制涉水活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為了全面掌握各河湖的水資源承載能力,水利部要求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開展水資源承載能力研究,從而為河長制、水功能區監督管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3、基于河長制的水文服務要求分析
基于河長制的水文服務要求主要表現為:(1)調查與評價入河(湖)排污口。水文部門可以對轄區內的主要入河排污口進行調查評價,為河長制提供第一手資料。主要目標:一是全面、系統地掌握相關區域內的入河排污口及潛在污染源基本情況;二是全面掌握各水功能區納污狀況,分析計算納污能力,提出入河污染物總量控制、入河排污口整治規劃與管理等實施方案;三是建立入河排污口及潛在污染源臺賬;四是提出健全取水口、排污口和應急水源的管理制度和執法監管體系意見等。(2)科學編制水資源月報。河長們治理轄區內的河湖,首先必須清楚河湖的水量、水質、水環境及水生態的現狀及其變化情況,水文部門可以通過編制水資源月報的形式為河長們提供基本信息。如水功能區、取用水戶、水文站網等基本信息,同時重點內容提供水文監測信息:包括月降水量、蒸發量、河流流量、出入境水資源量、水質等;月報的內容較為豐富,資料真實可靠,為河長制的實施可提供基本依據。(3)加強對重要河(湖)健康的評估。為配合河長制工作,水文部門可以探索開展對重要河湖的健康評估。建立起通用的河湖健康評價體系,根據對河湖的水量水質監測、河勢的變化等,定期對河湖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以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名義發布重要河湖健康公報,加大社會公眾對重要河湖管理的關注度,將對有效管理河湖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河長制的水文監測及其水文服務對保護江河湖泊具有重要意義,水文部門作為江河湖泊水量、水質監測評價的技術部門,必須全面提高水文服務要求及監測能力,從而起到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宋佳蔓等.對以社會監督來推進河長制實施的思考[J].大觀,2017(07)
[2]萬倩倩.論“河長制”的積極意義及現實困局[J].中國綠色畫報,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