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虎
【摘要】河道是水資源的載體,是行洪的通道,是生態的屏障,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對河道的侵害日益嚴重,一些地方不尊重客觀規律,盲目追求經濟利益,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人與河爭水,人與河爭地現象時有發生,水域、灘涂、岸線開發無序。
【關鍵詞】河道管理;問題;治理建議
河道在排水和防洪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強水資源管理、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整個流域、乃至整個社會在發展中適應氣候變化,進而走上社會、經濟和河流生態系統與氣候系統協調發展之路,保證防洪安全、水資源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河道安全,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1、河道目前呈現的問題
1.1圍河造田削弱河道管理職責履行
近幾年,一些地區不考慮損毀土地地理條件,也不進行復墾可行性論證,借用國家土地復墾政策和資金,違法自然規律圍河造田,實施移民搬遷,占用護岸地、護堤地并向河道內延伸,使河道灘涂濕地萎縮,河流沼澤化進程加快,水生動植物資源衰退、種類減少,汛期人傷房毀等惡果,嚴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職責履行。
1.2公眾對河流的保護意識很淡薄
以前,河流可以作為護城河,對于城市的生存至關重要,現在河流的這方面功能似乎不再重要。因此,人們對于河流的依賴性逐漸降低,保護意識隨之也慢慢變淺薄。縱然政府大力倡導人們重視河流問題,但是效果不大。某些工廠,為了自身利益,隨意將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一部分缺乏河流保護意識的居民,也隨意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傾倒河流中,造成河流污染問題嚴重。河流執法者,沒有充分使用法律賦予的權利,對于河流的管理保護,沒有做到應盡的職責,無法及時阻止污染河流的行為。
1.2河道濫采亂挖現象嚴重
近年,伴隨著房屋的大肆興建,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廣泛建設,建設方對于河道砂石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因此,為了開采出足夠滿足建設的砂石,河道濫采亂挖現象日趨嚴重。
2、河道的管理措施
2.1強化國民河道保護意識
意識決定行動,只有讓保護河道的意識深入人心,河道問題才可以得到有效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河道保護都有明文規定,但是仍有不法企業,為了自己企業的利益,不故河流的安危,隨意將工業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仍有居民隨意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倒入河流中。種種現象表明我國一部分國民法律意識的淺薄,對于河道保護意識的淺薄。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投入一部分人力和財力,給人們普及河道對于城市的重要性,同時倡導人們對于各項河道保護法律的學習。與此同時,有關執法部門應該加大執法力度,對于污染河流的現象要嚴加管理,對于在河道內濫采亂挖的人要給予警告和罰款,嚴重的依法將采砂設備予以拆除或沒收,同時對于老百姓在河道建房,也要給予處罰。讓采砂者和百姓了解、掌握相關法律知識。
2.2積極鼓勵公眾參與河道保護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同樣河道整治的目的也是為了群眾的利益,為了群眾有一個干凈的,舒心的生活環境。黨的群眾路線離不開群眾,同樣,河道整治工作也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河道的整治和保護,關系到河流域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單單靠政府投入的人力和財力來治理河流,遠遠不夠,如果河道整治方案不科學,不僅浪費國家資金,同時也給流域居民生活造成影響。因此,要想做好河道整治和保護工作,有關部門要緊密聯系群眾,要積極采納流域人民的寶貴意見,要積極鼓勵公眾參與進來,為早日重現清澈,美麗的河流共同努力。
2.3截污工程和保潔工程雙管齊下
由于工業污水的長期排放,居民垃圾的隨意傾倒,導致河流污染問題很嚴重。冰凍非一日之寒,造成河流污染也絕非一朝一夕所至。河床缺少疏浚,水土流失,沿岸垃圾,工業污水等等造成河床淤積。因此造成河床的蓄水、過流能力下降,給防洪排澇帶來威脅。工業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注入,使得河流惡臭,水質差,同時導致細菌滋生。有污水的地方就有特大號的蚊子,這些害蟲給沿岸的居民帶來嚴重的生活影響,威脅居民身體健康。有些地方甚至到了有河不可近,有水不能親的地步。要整治河道必須要截污工程和保潔工程雙管齊下,一邊進行貫通河流上下游截污干管,使截污工程順利進行,同時也要定期清理污泥,垃圾,保證保潔工程與之同時進行。
3、河道的治理
3.1利用綠化混凝土植被護岸
綠化混凝土主要組成部分有三部分,即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表層土。作為綠化混凝土的骨架,多孔混凝土一般由骨料、粘結劑、減水劑,以及水等成分組成。保水材料組成主要分為三部分,即無機人工土壤、吸水性高分子材料、以及苔泥炭。表層土的作用就是為植被發芽準備條件,不僅為植被發芽準備場所,同時為植被發芽準備所需的營養。與普通混凝土相比,綠化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通水性,適合植動物生存的大孔隙,良好的經濟性,以及較短的實施工期等特點。綠化混凝土植被護岸技術起源于日本,在日本廣泛使用,但是我國也逐漸開始使用此技術護岸。比如說,江蘇省
3.2利用植物護岸
由于植物具有發達的根系,對于土壤具有很強的固定功能,因此可以有效遏制河道的水土流失。利用植物進行河岸的保護技術在國內外都具有很大研究,我國多條河道的治理都使用了這一技術。有關研究人員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植物進行護岸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說,吉林省人員利用當地的牛毛草;加拿大、德國、日本都利用草蘆葦;瑞士利用柳樹。方法各式各樣,但是它們的本質都一致,即利用植物發達根系達到固土護岸的效果。
3.3土壤生物工程護岸
土壤生物工程護岸的作用就是降雨截留、土層固結,以及土體支撐,其本質與植物護岸原理相似,都是利用植物發達的根系,達到對河道流域土壤以及水文的保護。土壤保持技術、地表加固技術和生物一工程綜合保護技術是目前主要的土壤生物工程技術。土壤生物工程護岸最早出現于歐洲,因此目前此技術在歐洲應用相當成熟,我國對于此技術的應用處于起步階段。我國引進高性能土壤固化劑,并應用在北京市城市水系治理工程、釣魚臺國賓館湖底固化工程、永定河堤防加固等工程。
參考文獻:
[1]王小紅,王蘇杰.對加強河道管理的思考[J].陜西水利,2011,04.
[2]趙連新.關于河道規范化管理的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4(41).
[3]潘廣良.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生態治理建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