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美 葉金磊 白鶴 |延邊大學|
擇 ,推進高校學分制改革 ,探索建立與學分制相適應的課程設置 、學籍管理 、質量監控 、考核評價等教學管理制度 ,方便學生跨專業跨學校進行學分認定與轉換 ,加快從管理者本位向學習者為中心轉變。 ”(2)
學分制作為一種衡量學生學習進程的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 ,不僅有利于因材施教 、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充分發揮學習潛能 ,而且有利于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自主擇業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更有利于教學內容的推陳出新、人才的社會需求與市場經濟發展相接軌。
由于學分制中的通識教育課程在全國教育體制框架內基本保持一致 ,而學分制中的專業課程
根據教育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 》( 教高 [2012]4 號 )的要求 ,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要 ,改革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模式 ,體現以人為本 、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 ,優化學生知識結構與人才培養過程 ,延邊大學朝鮮語專業積極響應 ,自 2013級學生開始深化落實新一輪的學分制改革。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出 :“要尊重學生自主選設置的改革能更好地體現學分制改革的意志,所以本文研究對象主要以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方面為主 ,重點以延邊大學2 013年學分制改革后的朝鮮語專業 2013級 、2014級 、2015級 、2016級實踐為例 ,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總結學分制改革出現的實際問題 ,并對一些制約因素進行反思。
學分制作為教學管理制度的一種 ,量化了衡量學生學業完成程度的尺度 。同任何一個符號一樣 ,學分制有其精神內核和物質外殼 ,內在彰顯的是學習自由的理念 。也就是說 ,學分制的精神內核也就是理論基礎是學習自由 ,其物質外殼也就是實現形式則是選修制。
學分制的精神內核最早來源于 19世紀的德國 。 1810年 , 柏林大學創始人 、教育家威廉 ·洪堡提出 “大學自治 ”和 “學 術自由 ”的 思想,主張學生與教師的選課與授課計劃均為自主安排,同時在柏林大學開始推行 。學分制的物質外殼則來源于美國 。 1779年 , 美國第三任總統 、教育家托馬斯 ·杰 斐遜(Thomas Jefferson)提出了選修制思想 ,于威廉· 瑪麗學院首倡開設選修課,1825年他在弗吉尼亞大學推行一種 “平行課程 ”,吸引哈佛 、耶 魯 、麻 省等老牌 大學也紛紛 效仿 。最終于 1869年 ,艾 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就任哈佛大學校長明確贊成選修制 ,使選修制真正付之實踐 。 1909年 ,哈佛繼任校長勞倫斯 ·洛厄爾( Laerence Lowell)對選修制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推行 了 “集 中分配 制 ” 和 “ 核心 課程制 ”,逐漸將德國式的自由選修制與英國的導師制結合起來 ,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制度(3)。學分制由此誕生。
如果說學分制的核心是選修制 ,那么選修制的本質無疑是 “學習自由 ”,就此推理下去 ,學分制最根本 、最基礎的理念可以說是 “學習自由 ”理念了(4)。學分制的形成擺脫了學習自由依附于教學研究自由的從屬地位 ,從形式上確立了以學生為本 、以學生為主體的合法地位 ,構建一種終身學習的生活方式 ,讓學生從自由學習中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人格和精神。
總而言之 ,實施學分制是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 ,充分挖掘和優化教育資源 ,提高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 ;是高校落實以人為本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舉措 ;是優化學生知識結構 、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 ,培養多規格 、個性化創新人才的制度保證 。推行學分制對教師的教 、學生的學以及教學管理三方面均產生重要的激勵與約束作用 ,也將有助于建立科學的高校內部管理體制 ,有利于教學資源共享 ,提高辦學效益 ,是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發展趨勢。(5)所以,學分制是現行教育體制下必不可少的一環 ,要求朝鮮語專業進行學分制改革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只有貫徹落實學分制改革 ,才能落實以人為本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學分制能適應現行背景下 ,社會對朝鮮語人才趨于專業化和全能化的要求 ,滿足學生專業知識結構的搭建和綜合素質 、實踐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朝鮮語專業學分制改革對當前專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那 么 ,朝鮮語專業學分制改革有沒有貫徹落實 “學習自由 ”理念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有沒有違背學分制改革的初衷 ?本章針對這些問題 ,以朝鮮語專業改革歷程和最新的具體操作為例 ,主要在理論結構上進行闡釋。
延邊大學是國內率先實施學分制的高校之一 ,根據績點學分制的要求 ,于 2001年構建多樣化人才 培養模式 , 實施了 “ 三學期制 ” 和 “全天候排課制 ”。 2005年 ,延邊大學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及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 ,開始了新一輪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通過完善績點學分制 ,為學生的多樣化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總體而言 ,延邊大學實行的學分制由 2007年試行的學分制到 2017年 ,經歷了十年的學分制改革探索歷程 。學分制改革立足于朝鮮語人才培養目標 ,制定了 “構筑專業基礎 、專業特色選修和專業實踐三個平臺 ”的專業平臺框架 。專業基礎方面 ,開設韓國語精讀 、會 話 、視 聽三大課程,著重培 養學生 “聽 、說 、讀 、寫 、譯 ” 等專業基本技能 。專業特色選修方面 ,開設了獨具特色的專業選修課程 ,涉及朝鮮半島文學 、 歷史 、文字 ,以及朝漢對比等各個方面 ,讓學生更能了解語言背后蘊含的政治 、經 濟 、文 化等相關知識。專業實踐方面 ,主要包括畢業論文 、畢業實習、校內會話訓練 、農村會話實習等 ,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 ,增長社會閱歷 ,以便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針對朝鮮語專業學分制改革 ,在十年的改革歷程中集中表現為朝鮮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體現在選修制上追求精巧的設計和科學的平衡,合理降低一部分專業必修課的占比 ,提高專業選修課的比重, 在理論上滿足學生自由選課的需要, 貫徹落實了“ 學 習自由” 的理念, 體現新時期新背景下 “以學習者為中心 ”的教學思路 。從理論上看 ,延邊大學朝鮮語專業課程設置 ,通過實現精巧的選修制來貫徹落實 “學習自由 ”理念,那么作為外語類的朝鮮語專業在宏觀上如何貫徹“ 學習自由 ”理念和實現選修制 ,微觀上選修制內部結構如何 ,又如何落實自由理念的 ?需要就改革的宏觀實踐及其微觀結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延邊大學朝鮮語專業的課程設置 、學分分配和學時要求具體見下表。

表 1延邊大學朝鮮語專業課程計劃安排表
從宏觀上看 ,朝鮮語專業課程設置分為三大板塊 ,含專業必修課 、專業選修課 、專業實踐課 。專業必修課是要求朝鮮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掌握的課程 ,是保證培養人才的根本 ,也是響應社會保證人才專業化的根本 。專業選修課是朝鮮語專業學生僅在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課程內,根據自己的需要及受教育程序的限制 ,有選擇地學習的課程 。專業選修課是保證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的基石 ,也是響應社會保證人才全面化的基石 。專業實踐課是學生把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在實踐上的課程 ,是學生適應社會要求的重要一步 ,也是將學生從學習者轉換為社會人才的重要途徑 。朝鮮語專業課程設置是從人才培養需求的方向出發 ,通過和選修制相結合 ,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課程 ,落實 “學習自由 ”的理念和 “以學習者為中心 ”的教學思路。
從微觀上看 ,專業課程設置豐富 ,這里主要選擇專業必修課中的 “朝鮮語專業導論 ”和專業選修課下的兩大模塊進行闡釋 。朝鮮語專業導論是十年改革探索歷程中新增的課程 ,為朝鮮語專業新生提供一個朝鮮語專業系統性的認識和搭建 ,這為之后的專業選修提供一個有效的科學指導 ,可以說是整個朝鮮語專業課程設置頂層設計的點睛之筆 。朝鮮語專業選修課模塊化也是十年來改革探索的成果 ,分為語言對比與翻譯模塊課程和韓國語教育與文化模塊課程 。作為培養全面化人才的模塊化課程 ,語言對比與翻譯模塊課程滿足注重專業翻譯技能和研究型的學生,韓國語教育與文化模塊課程則滿足注重復合專業技能和人際交流的學生 。朝鮮語專業每一個課程設置都能在學習者這一中心上展開 ,并通過自由選課方式和多元化的專業課程相聯系 ,在理論層面上契合了改革的思路 ,抓住了時代的脈搏。
本章主要討論延邊大學朝鮮語專業現階段學分制改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是否順利 ,良好的理論框架有沒有在現實中發揮實際作用 ,有什么理論上沒有考慮的問題反而在現實中暴露的?這些問題具有什么代表性 ?為理清這些問題 ,筆者設計了一套針對 2013 、2014 、2015 、2016級學生的調查問卷 。學生問卷設置了 9個封閉式問題 ,兩個開放式問題 ,側重于了解學生對專業 、彈性學制的看法 ,對教學計劃 、推薦課表 、備選課程的滿意度 ,對選課要求以及專業選修課是否能滿足學生需要 。自 2016 年 10 月 3日發起調查問卷 ,截至 5日 共 152名參與填寫調查問卷 ,有效填寫人次144 人次 ,問卷有效率9 4.7%。為避免問題過于分散 ,問卷以封閉式問題為主 ,但為了防止問卷設計有偏頗 ,限制了調查者的思維 ,遺漏重要問題 ,每份問卷最后兩題為開放式問題 。調查問卷提出問題較多 ,涵蓋問題點比較復雜 ,這里重點討論學生對選課方面的看法 。涉及到選課方面的問題 ,歸納為 3部分 ,結果統計見表2。

表 2封閉式問題調查結果統計表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 ,學生認為學校提供的被選課程能滿足要求已達 68.06%,認為學校推薦的教學計劃學分分配有意義及以上的高達76.39% ,了解給出的教學計劃及以上的高達63.89% ,總體上可以認為朝鮮語專業實行的2013年學分制改革是成功的 ,也是卓有成效的 。但突出的是學生在選課上還留有很大的問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有:
(1)備選科目不足 ,課程設置不合理
通過調查發現 ,在封閉式問題 “學校提供的備選課程是否能滿足你的選課需求 ”中 56.25%的同學表示“ 備選科目太少” ,不能滿足同學的選課要求 。38.89% 的學生選擇 “必修課所占比例太大 ”,導致無法選修感興趣的一些選修課 。在“你認為學校推薦的教學計劃學分分配是否合理” 中 ,有3 8.89%的同學認為在學校推薦的教學計劃中必修課所占學分太多 ,這樣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經常會出現部分學生選課又因與全院公共選修課、 專業必修課沖突而頻繁辦理退、 換手續或選容易得到學分課程, 甚至不上課, 上課又不正常參加期末考試考查的現象, 使選修課流于形式。
這一問題 ,同之前設想有很大的矛盾 ,學生自由選課的目的并沒有達到 。這說明實際操作上 ,需要更重視專業必修課同專業選修課的學時 、學分配比 ,更系統科學化課程設置體系 。根據調查研究 ,應有條件地精簡專業必修課 ,提高專業選修課的學時 、學分配比 。慎重地降低專業必修課學時 ,提高專業選修課學時基礎上 ,簡化專業必修課的考核方式。
(2)缺乏科學的選課指導
從調查中發現對 “你清楚本專業的培養方案嗎 ? ” , 29.86% 的 學 生 選 擇 “ 不 太 了 解 ” ,6.25%的學生選擇 “ 一點不了解 ”。而對 “你了解畢業所需的學分要求嗎 ? ” ,30%的學生選擇“不太了解 ” ,6.25% 的學生選擇 “一點不了解 ”。對于選課依據來說 ,64.58%的學生選擇依據興趣選課 ;48.61%的學生依據知識結構選課;31.94% 的學生根據將來的職業需要選課;63.19%的學生根據課程難易選課 ,還有 6.94%的學生以隨大流作為選課依據 。換句話說 ,學生并不按照專業或自身發展要求出發 ,常常以獲取足夠的學分為目的 ,專挑容易拿學分的課程 ,易造成知識智能結構的割裂 ,造成學生所學專業缺乏應有的系統性 、完整性和科學性。(6)
這一問題 ,實際上同開設朝鮮語專業導論課程的初衷并不相符 ,作為指導學生科學地選課以及就業的課程 ,并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建立知識間的固有聯系 ,也沒有系統建立朝鮮語專業的整體知識構架 。 所以 ,要提高對朝鮮語專業導論課程的重視 ,加大導論課程的考核力度 ,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和完成學生整體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內部知識點的聯系 ,這樣才有基礎落實“ 學習自由”的理念 ,否則學分制就會陷入越改越差的境地。
(3)滿足選修課量的教學資源不足
根據調查問卷的反饋 ,有學生抱怨學分制改革下選課難 ,想選的課不開設了或已選滿而無法選課 ,以及常和必選課沖突的問題 。由于教師對上課時間的限制和學院教學場所 、耗材等因素影響不得不控制選課學生規模 ,無法滿足選課制下日益增多的學生個性化實踐教學要求 ,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延邊大學學分制的十年改革歷程中,歷經2007 年 、2 011 年 、2 013 年三次改革 ,按照“ 學習自由 ”的理念 ,制定了 “構筑專業基礎 、專業特色選修和專業實踐三個平臺 ”的課程設置框架,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延邊大學朝鮮語專業的教學、學習質量 ,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但學分制畢竟是一項涉及到教學管理 、師資隊伍 、學生工作 、人事工作 、教學場所以及廣大師生的思想觀念等各方面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 ,在現階段仍存在諸多問題 ,如備選科目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 、導論課程不盡人意 、教學資源不足等 。本文雖紙上談兵提供了相應對策 ,但學分制改革仍然需要上下統一思想、相互協調 、各教學單位之間同步聯動 、相關政策全方位配套 ,最重要的是重視且負責任地執行學分制下教學任務 ,才能確保學分制方案運行 ,走到良性的軌道上來。
注釋
*[ 基金項目] 吉林省教育科學“ 十二五 ”規劃重點課題 :“高校朝鮮語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研究與實踐”(ZD14018)的階段性成果。
(1)張英美 , 女 ,延邊大學朝鮮韓國學學院朝鮮語專 業副教 授 。葉 金 磊 ,男 ,延邊大 學外國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2015級碩士研究生。白鶴,女 ,延邊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 015級碩士研究生。
(2)陳寶生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中國教育報 : 第一版,2017(2):8-9.
(3) 黃福濤 .外國高等教育史 [M].上海教育出版社,2 003: 1 88、 190.
(4)薛成龍 , 鄔大光 . 論學分制的本質與功能——兼論學分制與教學資源配置的相關性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 007(3): 138-142.
(5)薛成龍 , 鄔大光 . 論學分制的本質與功能——兼論學分制與教學資源配置的相關性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 007(3): 138-142.
(6)吳運蘭 .中國高校學分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200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