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鋼市人民醫院(462500)劉亞玲 楊保華
河南省舞鋼市中醫院社區(462500)李艷賀
1.1 臨床資料 42例患者系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均為高危婦產后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21例。干預組,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28.98±2.9)歲,平均孕周(37.7±1.6)周,其中3例瘢痕子宮,6例巨大兒,6例妊高癥,6例胎兒宮內窘迫。對照組,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8.75±2.7)歲,平均孕周(37.6±1.7)周,其中4例瘢痕子宮,5例巨大兒,5例胎兒宮內窘迫,7例妊高癥。兩組一般情況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護理方法
1.2.1 待產心理護理 在人院待產階段,需通過與臨高危產婦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同時做出心理評估與制定心理護理方案,給予針對性的情感支持與健康指導,告知心理狀態可對分娩過程產生影響,讓臨高危產婦有意識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同時為臨高危產婦講解宮縮等相關知識,以便在正確認識宮縮的基礎上減輕宮縮痛帶來的恐懼感、焦慮感;向臨高危產婦介紹病房環境、醫院環境。為了避免臨高危產婦因陌生環境而產生恐懼感,則應保持產房無噪音、整潔、干凈、溫馨舒適,將一些造型優美的綠色植物擺放在窗臺或走廊上,使產房白色、單調的空間具有一絲活潑的色彩,從而緩和產房嚴肅氣氛與高危產婦的焦慮、緊張情緒[1]。
1.2.2 心理疏通干預 為減少產生出血的情況,需要護理人員全過程的對產婦進行心理干預。首先向產婦介紹出血發生的機制,囑咐產婦不要緊張,了解其中的生理知識,并告知相關的注意事項。對正常分娩的過程進行介紹,告知產后出血所存在的問題,讓產婦意識到問題,并重視自身問題。對產婦目前所存在的異常心理進行評價,對自身情緒進行調整[2]。在這個過程中,家屬以及親屬的陪伴可幫助產婦降低異常心理模式,能夠讓產婦意識到自身有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心理得到安慰。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增加和產婦的日常溝通,讓患者能夠說出心理話,減少護患之間的緊張關系,從而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復。
1.2.3 產程的觀察及護理 第一產程時注意生命體征的檢測;第二產程時,注意觀察產程和正確接產,監測胎心情況,指導產婦進行調整;第三產程時,注意宮縮素使用,以減少出血[3]。
1.2.4 提供溫馨的待產環境 改善周圍環境,保持一定的溫度和適度,定期進行清潔和消毒。提供必備的產后衣物,讓產婦能夠安心修養,減少環境帶來的壓力[4]。
1.2.5 產后護理 結束分娩后,及時與高危產婦交流并進行適當的心理安撫,如夸贊分娩表現良好、配合方式正確、分娩過程順利等,也可采用松弛療法,如產后播放柔和的輕音樂等舒緩緊張的精神狀態,以減輕精神上的疲勞感及促進產后精神恢復,減少產后抑郁的發生率。此外,在產后應告知母乳喂養所具有的優點,并指導高危產婦盡早與新生兒接觸及做到早哺乳[5]。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和SAS量表評分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出血情況比較
1.3 評價標準 對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況進行量化評分,選擇SDS和SAS量表進行抑郁和焦慮的評價。具體標準:<50分無焦慮和抑郁,51~59分輕度癥狀,61~69分中度癥狀,>71分重度癥狀。比較兩組的產生出血率、產生出血量及24h出血量。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評分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DS和SAS量表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DS和SAS量表評分較護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前后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組間SDS和SAS量表評分的比較上,干預組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出血情況對比 在產后出血的比較上,干預組在產后出血率、產后出血量及24h出血量上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高危產婦產后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情況,但分娩后持續出血或者24小時之內出血量在500ml以上,則可進行產后出血的診斷。產后出血病因較多,且病情變化較快,重癥患者進展較快,給產婦帶來較大影響。產后產婦不同的心理狀態與產后出血有一定的關系。本文研究中,通過對高危產婦進行護理干預,干預后的產婦在SDS和SAS量表評分上均優于未特殊干預組(P<0.05),且干預后的產婦在產后出血率、產后出血量及24h出血量上均低于未干預組(P<0.05),這說明通過護理干預,可降低高危產婦的異常心理,并且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降低出血量,更有利于產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產婦的順利康復。
綜上所述,對高危產婦進行心理護理有一定的必要性,可改善心理狀態,改善產后出血情況,有利于產婦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