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馬菲 本報記者 萬宇


韓國總統文在寅兩個月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自己在休假期間閱讀了《明見萬里》系列三本書籍,內容有趣易讀。“當今世界正以令人震驚的速度變化,如果真能做到‘明見萬里該有多好。”文在寅表示,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應該放眼未來,建議韓國民眾閱讀《明見萬里》。于是,本就很受歡迎的《明見萬里》在得到總統力薦后更是迅速走紅,韓國一家網上圖書商城稱,當月,該書銷量與上月相比增加了8倍以上。出版社已增印14萬冊。
《明見萬里》是基于韓國KBS電視臺2015年3月播出的同名電視節目內容,加入部分節目未公開的調查數據以及制片人感想等內容后集結出版的書籍。節目的前兩期就介紹了有關中國最新發展狀況的內容,這兩期在韓國的收視率達到驚人的7.9,遠超其他各集,顯示出韓國民眾對中國的熱切關注。同名書籍出版后,中國話題在韓國再次引發熱議。
“現在許多韓國民眾還認為中國各方面仍然落后韓國”
“明見萬里”一詞出自《后漢書·竇融傳》,比喻對外界或遠方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明見萬里》系列書籍共分三冊,主題分別為“未來對人類最重要的東西”,“未來的機遇我們必須有所準備”以及“目前為止我們無法經歷的新社會”,內容涉及韓國民眾普遍關心的熱門話題,包括經濟、人口、教育、醫療、技術等方面。其中,第二冊的一個章節專門將中國作為一個主題進行分析,對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和中國資本、中國經濟現狀以及熱衷創業的中國“90后”等話題進行探討。
韓國讀者鄭智妍對《環球時報》記者感慨:“中國的發展節奏太快了,真的令人驚嘆!”她表示,《明見萬里》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國的90后。“當韓國還在探討80后時,中國的90后就已經積極投身創業大潮,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
電視節目《明見萬里》是主講人以上課的形式介紹自己對某一話題的看法,在節目最后主講人會現場回答觀眾的問題,其形式類似中國的《開講啦》節目。《明見萬里》節目制作人鄭賢謨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韓國的各種趨勢和未來變化都和中國有著難以分割的聯系,可以說兩者是一榮俱榮的關系,而韓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非常不足。“現在許多韓國民眾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水平,認為中國和韓國相比各方面仍然落后。比如,我的父輩還有不少人以為中國生產不了智能手機這樣的高科技產品。”鄭賢謨說,“打破這種成見是我們節目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這一節目的第一個話題就是關于中國。節目組多次前往中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采訪。”
“與韓國年輕人相比,中國年輕人有更多社會責任感”
《明見萬里》節目中,中國話題的主講人是首爾大學消費專業教授金蘭道。他在韓國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幾年前,他的著作《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讓無數年輕人得到了心靈的治愈,被譽為“年輕人心靈治愈專家”。節目的主要內容一方面是介紹中國現在日新月異的驚人變化,一方面通過介紹中國的“90后”來預測中國未來的發展。
節目中,金蘭道教授講述了中國科技發達為生活帶來的方便:在北京街頭,他的朋友用智能手機里的打車軟件預約出租車,幾分鐘后車子就出現在面前,車費也能在手機上支付而無需拿出錢包,北京朋友還向他示范如何用智能手機預約美甲服務和選擇美甲的款式。金蘭道還展示了小米手機。2014年,小米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為12.5%,超過了三星的12.1%。他盛贊小米手機物美價廉,性價比高,但優點不止在硬件上,另一秘密武器——粉絲營銷更令人驚嘆,它能吸收中國年輕人的創意。
節目中還播放了皮尤研究中心的相關問卷調查,關于對勤奮努力是否會有收獲的看法,中國的年輕受訪者中有84%認為自己的經濟狀況會優于自己的上一輩,而日本則相反,只有25%左右表示樂觀,韓國有43%對未來表示樂觀。“無所畏懼的2億年輕人,”《明見萬里》一書認為,90后一代開啟了中國3.0時代,是中國未來的強大力量。“中國的80后創業者帶領剛剛起步的90后創業者并對其項目進行投資,這是在美國硅谷都不曾有的一種創業文化。”
金蘭道教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07年他第一次去中國江浙旅游,之后每年都會去一次,基本走遍了中國的各大城市。他不但看到了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更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人整體精神面貌的改變,因此他想通過這個節目把自己的感受傳遞給韓國大眾。
“中國在成長為‘超級中國的過程中,年輕人無疑起到很大作用,中國的年輕人充滿力量和朝氣,這也是推動中國向前的重要動力。”鄭賢謨表示,“現在年輕人普遍更加自我,但與韓國年輕人相比,中國的年輕人保留了更多社會責任感。”
“去過中國的韓國人很多,但真正了解中國的韓國人卻很少”
“在美國紐約,2015年首次為慶祝中國農歷新年舉行了煙火晚會;在加拿大溫哥華,中國人的高級休閑住宅隨處可見;在濟州島,到處都是載滿中國游客的大巴。”《明見萬里》如此描述日益走向世界并改變世界的中國人,并介紹了中國給韓國帶來的改變。鄭賢謨認為,中國對于韓國意味著巨大的機會,巨大的機會也會帶來巨大的改變。中國游客的到來就改變了韓國,特別是濟州道和首爾市的面貌,雖然大多數韓國人都從這些變化中獲益,但還是有一些不滿的聲音存在。例如韓國的弘益大學附近原來是文化氣息濃郁的街區,隨著游客的到來,商業氣息越來越重,一些意見認為這是中國游客帶來的影響。但鄭賢謨并不這么看,“游客的到來是受到這里文化氣息的吸引,現在的問題是主動抓住中國游客這個機會,同時保存當地的文化完整性。中國投資、中國游客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對韓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機會,需要進行調整和反思的是韓國政府的政策和應對。”鄭賢謨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通過這一節目,我們希望引起韓國國內的思考,應該如何去適應變化中的中國。”
“現在大家都在為中國的發展而瞠目結舌,其實,中國未來的發展更是不可限量。因此韓國應該多多地了解中國。韓國和中國應該成為相互理解的好鄰居、好伙伴。”金蘭道教授說。
《明見萬里》播出后,有人將其翻譯成中文字幕,在中國社交網站上引發熱議,但有個別網民認為,韓國推出《明見萬里》這樣的節目是為了捧殺中國。當《環球時報》記者向金蘭道教授詢問對這一觀點的看法時,他哈哈大笑,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樣的看法真有趣,如果真要捧殺,那也應該在中國播放才對吧,但我們節目的受眾是針對韓國國內的,能在中國引發熱議我們很意外。”他認為,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發展應該更加自信,幾十年時間就能發展成現在的模樣,應該為之感到自豪。
在韓國,聚焦中國發展和變化的節目,《明見萬里》已不是第一個。此前不久,韓國KBS電視臺就推出紀錄片《超級中國》,全面介紹中國發展現狀以及給世界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在韓國掀起了一陣熱議中國的浪潮。樸晉范是《超級中國》的三位制片人之一,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口、資源等優勢讓中國有潛力成為“超級大國”,中國近幾年在外交、軍事以及軟實力等方面也取得諸多成就,中國共產黨引領著中國向前發展,未來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令人矚目。
“去過中國的韓國人很多,但真正了解中國的韓國人卻很少。”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國出現越來越多全面客觀介紹中國的節目和書籍是好現象,有助于韓國民眾了解中國最新的發展面貌。他表示,中國保持穩定發展并在國際社會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這對韓國以及整個東北亞地區都將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環球時報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