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星期三發表了一番貶中揚印的談話,展望美國與印度“下一個世紀的關系”。他贊揚美印有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和共同的愿景,稱美印作為世界上最大兩個民主國家是地球兩側的穩定力量。他批評中國沒有像印度那樣負責任,有時甚至在南海等地損害國際秩序,他表示美國雖然尋求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系,但美國不可能與非民主的中國發展出美印那樣的關系。
蒂勒森還稱美印要合作不使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成為一個混亂、沖突和掠奪性經濟的地區,這被認為他在暗指中國在該地區進行經濟掠奪行為。
這番有突出“媚印”色彩的談話發生在蒂勒森即將首次以國務卿身份訪問印度、巴基斯坦之前,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很快訪問中國。先從小了說,蒂勒森這樣“拍印度馬屁”有安撫印度的意思,因為他已經來過中國兩次,特朗普也在中印之間選擇了先訪問中國。
當然,華盛頓現階段的確會覺得新德里比北京“更親一些”。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已經崛起,GDP過了十萬億美元,已經“咬在了美國身后”,各種預測都在說中國GDP會在可預見的未來內超過美國,很多美國精英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競爭者。也就是說,美國從中國感受到壓力。
印度就讓華盛頓感覺輕松多了。印度GDP只有中國的1/5,西方人去印度,第一感覺就是“臟亂差”。他們大多覺得印度崛起“和自己這輩子沒關系”,于是使勁夸印度,夸得讓他們自己和印度人一樣舒服。說印度是“最大民主國家”,就像大人摸著小孩子的頭說“你好有出息”一樣愉悅。
美國向印度伸橄欖枝是必然的,這是華盛頓面對中國崛起用耳朵思考都能想出的主意。但如今不是冷戰時代,美印走近在戰略上虛大于實,除非印度做日本那樣的美國盟友,屈從做美國的戰略小兄弟,聽華盛頓指揮,但新德里顯然不想受那樣的委屈。
美中是全球最大一對貿易伙伴,美印貿易量不到美中貿易量的1/8,美國在華留學生也是在印度留學生的10倍以 上。不知猴年馬月美國能把它與中印合作的規模倒過來。在冷戰時期,美蘇基本沒有貿易,而美國與中國再不可能重現美蘇那樣的全面對立了。
印度有一些民族主義者對“聯美制華”有著歇斯底里的狂想,但新德里大部分精英知道那根本不現實。中國是印度搬不走的鄰居,印度同中國保持友好正常的關系,比它同美國發展緊密關系更加利益攸關,因為印美交好的正分遠遠彌補不了印中交惡對新德里的負分。
對新德里來說,借助美國面對中國崛起的壓力從華盛頓套利,同時保持它同北京間的和睦,是最劃算的。這樣不僅是兩個正分相加,而且新德里掌握著主動權。一旦它倒向美國并與中國交惡,就只有抱緊華盛頓大腿一條路了,它將從戰略主動轉為戰略被動。
在亞太這一邊,目前只有日本一個看似“完全效忠華盛頓”的美國“死黨”,連韓國和澳大利亞這兩個美國盟友都存著“活心眼”。印度與中國相鄰,前段時間洞朗危機,新德里應該記得自己付出了多大的力量消耗,它斷不會為了美國的利益反復承受那樣的消耗。
另外還有巴基斯坦,如果中巴聯合對印,那么這盤“圍棋”就更復雜了。
蒂勒森要美印“百年好合”比小青年的山盟海誓不靠譜多了。如果印度真能崛起,美印關系必變。其實蒂勒森這樣說話的戰略潛臺詞是印度還要“窮100年”,換一種方式解讀就是,印度窮多久,就會做多久華盛頓的“香餑餑”。▲
環球時報2017-10-20